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8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3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81.
 根据猪细小病毒 (porcineparvovirus ,PPV)NADL 2株非结构蛋白基因NS1序列设计引物 ,扩增出了PPVSY 99株的NS1基因 ,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 8a中 ,得到重组质粒SYNS1/pET2 8a。将SYNS1/pET2 8a转化到大肠杆菌BL2 1(DE3)中 ,经IPTG诱导 ,使PPVNS1基因获得了表达 ,运用ELISA和Westernblotting证实了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经表达产物细胞定位分析 ,表达的NS1蛋白是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于大肠杆菌中。通过改变诱导时间或诱导剂IPTG的浓度 ,确定了表达NS1蛋白的最佳诱导条件 :IPTG终浓度为 0 .6mmol·L-1,诱导时间为 3h ,在大肠杆菌中最高表达含量为 17.8%。亲和层析后 ,得到了纯化的NS1蛋白 ,在Westernblotting检测中 ,纯化蛋白大大降低了反应背景。表达的NS1蛋白可作为免疫诊断试剂来检测PPV的发生 ,而且还可用于鉴别灭活疫苗免疫猪和自然感染猪  相似文献   
382.
“表达H5N1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AI)疫苗”以及“表达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gB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ILT)疫苗”均已在实现商业化生产。由于两种疫苗使用了相同的载体病毒,如何使用才能减少相互干扰而产生最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设计了三个试验组:1)免疫rFPV—AI后间隔4周接种rFPV—ILT;2)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接种;3)将rFPV—AI和rFPV—ILT分别在两个翅膀同时免疫。结果表明,试验鸡接种rFPV—AI后4周接种rFPV—ILT,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WG株攻击的保护率为60%(6/10),低于rFPV—ILT单独免疫组的保护率(100%,10/10);rFPV—AI和rFPV—ILT混合后免疫组对禽流感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80%(8/10),对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70%(7/10),而rFPV—AI和rFPV—ILT分两点同时接种对两种病毒攻击均能产生完全保护。本试验结果建议将这两种相同载体的重组病毒疫苗分两点同时接种以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  相似文献   
383.
将PCR扩增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HP-PRRSV)HuN4株GP5基因与含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表达盒插入到伪狂犬病毒通用转移载体pgG-uni中,构建了转移载体pgG-HPGP5-EGFP.通过磷酸钙法将转移载体pgG-HPGP5-EGFP和PRV Bartha-K61株的基因组共转染Vero细胞,经过8轮荧光蚀斑筛选和PCR鉴定获得了稳定表达EGFP的重组病毒,命名为rPRV-HPGP5.WA和western blot结果证实HP-PRRSV HuN4株GP5在重组病毒中得到了有效表达.该重组病毒的获得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4.
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的乙型脑炎病毒(JEV)SA14-14-2株非结构蛋白NS1作为免疫原.免疫8周龄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融合,共获得4株特异性针对JEV NS1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H6、2C3、3A7、4C8,经测定1H6单抗亚类属于IgG2b,其他3株为IgG1,轻链均为K链.4株杂交瘤细胞诱生小鼠腹水效价分别达1:20 480、1:2 560、1:20 480、1:10 240,western blot证实所得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体均可与JEVNS1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1H6、3A7、4C8 3株单抗能够识别天然的JEV NS1蛋白.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JEV NS1蛋白结构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5.
PRRSV GP5蛋白在重组牛痘病毒中的表达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构建表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重组牛痘病毒,本研究通过RT-PCR获得PRRSV CH-1a株GP5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pMD18-T栽体.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该片段作为目的基因亚克隆至转移质粒pSC11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SC11-GP5).将pSC11-GP5转染WR株牛痘病毒感染的TK-143细胞.与牛痘病毒进行同源重组.在舍有X-gal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蓝斑筛选,获得了含有PRRSV GP5基因的重组病毒(rWR-PRRSV-GP5).IFA及动物试验表明,重组病毒表达了PRRSV GP5蛋白,并在免疫小鼠体内诱生了较强的PRRSV抗体.实验表明,该重组病毒所表达的PRRSV GP5蛋白保持了良好的抗原性,为进一步研究PRRSVGP5蛋白免疫原性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PRRS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6.
为表达和纯化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超抗原毒素,本研究从金葡菌中克隆葡萄球菌肠毒素C2(sec2)基因,构建了表达葡萄球菌肠毒素C与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EC)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pGEMSEC),通过大肠杆菌表达、亲和纯化、酶切、再亲和纯化,建立了便于大量制备高纯度的重组SEC(rSEC)的简便方法.此外,通过酶联免疫试验及双向琼脂扩散试验检测了rSEC免疫反应性,并通过测定rSEC刺激鼠脾细胞产炎性因子来检测了rSEC的超抗原活性.结果表明,rSEC与野生型SEC具有相同的免疫反应性和超抗原活性,为在今后对该超抗原进行进一步应用性开发和构建定点减毒诱变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387.
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克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vvIBDV)HZ株VP2基因,并对VP2基因全序列测定,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同时将 VP2基因与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相连接。结果克隆到 VP2基因全序列共 1356bp,分析表明HZ株与欧洲超强毒株UK661高度相似,同时将VP2基因正向插入pcDNA3的CMV启动子下游,得到了VP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为IBDV分子流行病学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88.
本研究对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的非结构基因,包括ORF1基因、5’端非编码区基因(Non-CodingRigon,NCR)和3’端非编码区基因(NCR)分别进行了分子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PRRSV-CH-1a株ORF1a起始密码子上游是由保守序列5’UUAACC3’连接的5’NCR,在该区附近的约43个碱基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余核苷酸的变异较大。ORF1a编码的多聚蛋白又可切割生成六个非结构蛋白(Nsp1a、Nsp1β、Nsp2-5),其中Nsp2可能具有型特异性,在不同基因型的PRRSV分离株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和VR2332株的NsP2的编码基因相比有86%的同源性,同LV株只有45%的同源性;ORF1b所编码的聚合蛋白经切割后形成四个非结构蛋白(RdRp、CP2-4),同 ORF1a所编码的蛋白相比较为保守,但是,在CP4的C端仍有较大的变异,其编码区和VR2332株相比有88.7%的同源性,而和LV株只有53.4%的同源性。CH-1a株的ORF1a-ORF1b的衔接区为核糖体移码区,在所有的PRRS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具有保守的5’UUUAAAC3’序列和  相似文献   
389.
一株内源性猪细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从不明病毒污染的PK15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了一株猪细小病毒,从形态学、血清学、分子生物学几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鉴定,同时克隆了该毒株VP2基因,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将该毒株命名为SY-99株。  相似文献   
390.
采用PCR方法分三段扩增出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ELAV  DLA)的前病毒DNA,这三个片段覆盖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全部基因组,PCR产物经克隆后顺次连接,获得一个含有ELAV全基因(8.0Kb)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0。将此8.0Kb EIAV全基因再亚克隆到含有一完整 EIAV DLA株长末端重复序列的质粒中,获得一含有 EIAV驴白细胞弱毒前病毒全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命名为p8.2,经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p8.2含有EIAV前病毒的全基因。用p8.2转染驴白细胞,将其作为种毒进行传代,于感染该克隆毒的细胞培养上清中检测出了反转录酶,说明在驴白细胞中由p8.2衍生出了EIA病毒。驴白细胞经该克隆毒感染后,第4天出现病变,经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典型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粒子,进一步证明p8.2具有感染性,我们获得了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驴白细胞弱毒疫苗株的感染性分子克隆,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阐明我国EIAV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和免疫保护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