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29篇
  51篇
综合类   199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39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4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1.
黄粉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缺乏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重要问题。由于昆虫的巨大资源及其优质蛋白,而成为极具开发前景的动物蛋白资源。黄粉虫是继家蚕和蜜蜂之后的第三大昆虫产业,已被作为饲用和食用昆虫广泛养殖。文中介绍了黄粉虫的生物学特性、营养价值及其应用现状,并对近年来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了全面总结,以利于人们更深入地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粉虫。  相似文献   
522.
研究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硅藻土配合施用对中生菌素发酵液的絮凝效果,以及几种关键因素对二者配合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藻土与阳离子聚丙酰胺配合施用的效果优于二者单独施用;配合施用过程中两剂的投料顺序、投料量对絮凝效果具有突出影响,采用先加入0.24g/L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后加入30g/L硅藻土的程序,可获得理想的絮凝效果;在pH值2~7的范围内,絮凝效果随pH值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523.
为了解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斜带石斑鱼(E. coioides)、云纹石斑鱼(E. moara)、棕点石斑鱼(E. 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 lanceolatus)全基因组中微卫星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使用Micro-Satellite (MISA)软件对公共数据库中获取的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微卫星筛选,分析了微卫星重复类型、重复拷贝类别及核心拷贝数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中,均筛选出超过28万个微卫星位点,相对丰度介于271~296个/Mb之间,平均长度在22 bp左右,微卫星数量在全基因组中的占比为0.59%~0.67%,其重复类型数量、占比和相对丰度的分布趋势一致,二碱基重复最多,其次为单碱基,且随着重复单元碱基数目的增加而减少。重复拷贝类别A、AC、AAT、AAG、AGC、AATC、AAAT、AGAT、AATG、AGAGG、AAAAT、AAGAT、ACAGAG、AAANNN和AANNNN (N为除A外其他3种碱基)为优势类别。不同重复类型微卫星的拷贝数变化范围较大,但每种重复类型的拷贝数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拷贝数增加,微卫星数目随之递减,拷贝数为6和12时微卫星数目出现峰值。其中,各个重复类型中均有拷贝数量尤为突出的位点:鞍带石斑鱼中T、TA和AGACAG分别拷贝502、803和48次,云纹石斑鱼中GAG、CACT和CCACA分别拷贝205、652和111次。5种石斑鱼全基因组微卫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鞍带石斑鱼和云纹石斑鱼中存在与其他3种石斑鱼显著差异的重复拷贝位点。本研究可为5种石斑鱼高质量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提供数据参考,并为其基因组进化、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和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24.
在材种鉴定的基础上,通过近红外光谱(NIRS)定性分析了建成约600 a的木造古建筑木构件的化学组分,结合木构件化学组分定量分析,与现代木材相比较,探讨了近红外光谱技术评价木构件老化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近红外二阶导数特征性谱带反映了木材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基团信息,而其差谱反映出木构件与对照样化学组分变化。这些光谱特征与传统的化学组分定量分析的结果非常一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相对含量减少而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与各种组分谱带差谱的增减相对应。此外,在5 882,5 587和5 464 cm-1等谱带处反映的纤维素结晶和半结晶区的光谱信息,差谱观察到木构件与现代材落叶松之间化学组分的不变或减少,其结果与X射线衍射(XRD)方法获得的木材结晶度分析结果相一致。通过NIRS定性分析木构件化学组分及结晶度变化,接近于现场检测方法,使用便携式NIRS,在古建筑木构件端头裸露部位获取光谱信息,能够实现现场对木材化学组分的无损定性评价。本实验结果也表明,除了常规的红外光谱(FT-IR)、XRD分析技术,NIRS技术对于木构件老化状况的评价是一种有潜力的无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25.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maxima)、番红砗磲(T.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 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26.
527.
介绍纳米、纳米技术和纳米粒子的特征,综述纳米CaCO3制备、表面改性及纳米CaCO3/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28.
“双超”栽培模式提升桃源水稻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529.
针对传统农田用水信息远程传输方式布线难、成本高、传输距离短等不足,设计了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的农田用水信息采集、传输和监控系统。系统以嵌入式微处理器为平台,集成了数据采集模块和GPRS无线通讯模块。在介绍Linux和AT指令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系统总体结构,实现了硬件系统设计与开发,提出了软件设计方法,构建了农田用水信息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方案。试验表明:该系统在稳定性和实时性方面性能优良,能满足农田用水信息远程监控的日常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530.
为了开展地方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促进萝卜的品质育种,以浙江省17个萝卜地方品种为试材,调查其农艺性状和测定肉质根营养品质性状,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17个萝卜农艺性状变异大,类型丰富;肉质根品质性状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变异系数不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异系数为26.34%,为3个性状中最大;农艺性状间以及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Q型聚类分析发现,这17份浙江萝卜地方品种可分为典型的三大类,各类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