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FIACCP(Hazard Ari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指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其原理是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监控,从而将食,食品安全卫生危害消除或降低至安全的水平。它通过对影响食品安全的显著危害加以识别、评估和控制,保证食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免受可能发生的生物、化学、物理因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影响斑点叉尾亲鱼自然产卵率的关键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点叉尾是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本文从斑点叉尾亲鱼年龄、放养密度、产卵槽类型、饲料类型、池塘局部气候条件、池塘底质类型等方面对影响斑点叉尾自然产卵的关键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挑选4~5龄的亲鱼,在冬季气温、水温适当偏低的山区风口处建培育池,培育池底质为黏土硬底质或鹅卵石带沙底质,每667 m^2放亲鱼10~30组,全部投喂动物性饲料,用特制的土瓦罐作产卵槽,获得较高的自然产卵率。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清除生物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抗氧化酶。根据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Cu/Zn-SOD基因序列(Gen Bank登录号:KJ558392.1)设计表达引物,扩增获得截去信号肽后的一段460 bp的序列,序列经过鉴定后,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Sc Cu/Zn-SOD,并将该质粒转入到BL21(DE3)中,用IPTG诱导进行表达。经过优化表达条件得到可溶的Sc Cu/Zn-SOD重组蛋白(rScCu/Zn-SOD),纯化重组蛋白后测定rScCu/Zn-SOD的浓度和酶活性。结果发现在20℃和37℃条件下均能够诱导Sc Cu/ZnSOD的表达。37℃时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降低诱导温度和补充Cu~(2+)/Zn~(2+)可提高rScCu/Zn-SOD的表达量。在20℃、0.5 mmol/L IPTG条件下,添加0.5 mmol/L CuSO_4和0.1 mmol/L ZnCl_2于培养基中,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明显升高。纯化后的重组蛋白浓度为0.14 mg/m L,酶活力为108.5 U/mg。rScCu/Zn-SOD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0,可耐受5%浓度的SDS蛋白质变性剂。  相似文献   
14.
在江西峡江和赣州进行了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在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人工繁殖中的应用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对整个斑点叉尾人工繁殖过程进行危害分析,确立了亲鱼培育池的选择、亲鱼种质选择、亲鱼产卵池的选择、受精卵孵化、苗种培育、水质监测、饲料供应、日常管理等8个关键控制点,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限值、监控措施以及超过关键限值时的纠正措施,使各关键控制点处于人为控制之下。实现了斑点叉尾人工繁殖按无公害化、规范化、标准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生长性能的影响机制,获得最适宜的养殖密度,为该品种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数据。【方法】选取规格一致、健康无病的初始体质量为(7.89±1.45)g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设置低密度组(LD,0.465 kg/m2)、中密度组(MD,0.694 kg/m2)和高密度组(HD,0.930 kg/m2)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进行为期90 d的生产试验,每个密度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组取1肌肉组织共9个样品进行RNA-seq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得到60.70 Gb Clean Data,各样品的Clean Data均达到6.30 Gb,Q20和Q30碱基百分比在97.45%和93.42%以上;将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比对效率在72.64%~74.38%,发掘15 549个新基因;将新基因进行注释发现,12 636个新基因得到注释,2 913个新基因未得到注释;进一步对3个密度组两两比较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鱼回,又名沟鲶,原产于美洲,主要分布于北美洲。我国于1984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首次从美国引进,并于1987年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随着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近来鱼病频繁发生,从病毒感染到寄生虫的侵袭均可造成批量死亡,给不少养殖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在江西开展了斑点叉尾鱼回的鱼病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种常见疾病主要防治技术,以供广大养殖者参考。一、肠道败血病1、病因:由爱德华氏菌感染引起。2、症状:慢性感染显著症状是位于两眼之间的头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病鱼胸鳍侧有直径为3mm—5mm…  相似文献   
17.
<正>牛蛙皮柔软嫩爽,其胶质味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以牛蛙皮为原料加工成色、香、味俱全的麻辣味牛蛙皮休闲食品,制作工艺简单、原料成本较低,适合于工厂化生产,有较好的市场前景。1.原料与辅料的选用  相似文献   
18.
HACCP体系在草鱼流水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HACCP体系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少见报道,还没有具体制定为养殖场实施认证用的各类水产养殖品种HACCP操作规程、危害分析指南及认证程序。随着草鱼生产的发展,其养殖卫生质量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和出口的主要因素,国外也已开展相关池塘养殖研究。为此,笔者于2002年申报承担了江西省教育厅下达的《婺源县AA级草鱼规范化养殖研究》项目。该研究应用HACCP的基本原理,在江西婺源县大鄣山流水池塘草鱼养殖基地开展了流水池塘养殖草鱼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9.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养殖和加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稻蛙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稻的田块中同时养殖蛙的一种种养结合模式,其充分利用蛙的生态价值来降低稻田病虫害风险以及农药使用成本、改善土壤成分、增加稻田的产量,从而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在稻蛙共生综合种养模式中应用HACCP体系能够减少风险,进一步实现稻蛙综合种养无害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最终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20.
常见蛙病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蛙类养殖因投资少,效益高,见效快而成为我国目前特种水产养殖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一直困扰着养殖户,给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对我国近年来养殖蛙的常见多发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总结整理。1“胀肚病”陈晓凤等(1995)确认其病原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assobria)。胀肚病是高温季节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疾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是:外观腹部极度膨胀,腹腔内充满气体,解剖内脏,可见肝呈青紫色,肾表面充血呈鲜红色,胃和肠壁部分血呈红色,所有内脏均有不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