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12.
13.
湛江水产品资源丰富,但加工比例低,且以冷冻粗加工为主,原料利用率低,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设备自动化程度不高,加工过程中产品品质变化明显,水产品兽药残留现象突出,流通渠道单一.为了提高水产资源利用率,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研究对比了国内外水产品加工现状,从资源利用率、加工技术、设备、销售流通渠道、安全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了湛江未来水产品加工业高效、环保、高技术含量、多渠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豚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长江河豚鱼(暗纹东方豚,弓斑东方豚)的胚胎发育,以及胚胎发育与水温,溶氧,苗种培育的应用研究,为开展河豚鱼人工育苗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繁殖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不同浓度磷胁迫对大豆幼苗生长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大豆材料‘CP016’的幼苗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根系DNA甲基化水平和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1)随着磷浓度的逐渐增加,大豆幼苗的株高、鲜重、根长和根表面积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无磷和高磷胁迫(1 000 μmol/L)均显著抑制大豆的生长,低磷胁迫(100 μmol/L)促进地上部生长,极低磷胁迫(10 μmol/L)促进根系生长;2)随着磷浓度的逐渐增加,大豆幼苗根系中的POD和CAT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SOD活性、淀粉和蔗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MSAP分析表明,随着磷浓度的增加,大豆幼苗根系DNA甲基化率和全甲基化率逐渐升高。具体来说,在无磷、正常供磷和高磷处理下,大豆幼苗根系的DNA甲基化率分别为43.04%、48.52%和51.05%;4)qRT-PCR分析结果表明,无磷胁迫下,调控大豆幼苗根系POD活性和淀粉合成相关基因以及甲基化酶基因DRM2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调控SOD活性和蔗糖合成相关基因以及去甲基化酶基因ROS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无磷和高磷胁迫显著抑制大豆的生长,并使其抗氧化酶系统紊乱,淀粉和蔗糖含量降低,但适度的低磷胁迫可以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无磷和高磷胁迫分别降低和提高大豆幼苗根系的DNA甲基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暗纹东方鲀苗种的池塘培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暗纹东方鲀苗种培育的不同阶段──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提出了具体的养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胡亚丽  王剑 《水利渔业》2004,24(5):34-36
描述了暗纹东方鲀的幼鱼发育及工厂化育苗的技术和方法,包括鱼池、鱼苗的形态特征、水质管理、饵料、疾病防治等。观察和记录了幼鱼发育的形态特征。培育10~15d仔鱼从内源性营养向外源性营养过渡是危险期,养殖后期要避免鱼电苗互残。充足而适口的饵料,合理的密度,及时分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提高苗种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云斑尖塘鳢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筛选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磁珠富集法分离云斑尖塘鳢的微卫星序列,由所获得的1032个克隆中筛选出146个阳性克隆,经测序81个含有微卫星序列,52个为完美型,27个为非完美型,2个为复合型,其中43个微卫星序列重复次数在10以上。所获得的云斑尖塘鳢微卫星序列中除探针中使用的CA重复单元和GA重复单元外,还有TAC等其他类型的重复单元。设计合成38对微卫星引物,其中29对引物可稳定扩增出条带,使用这些引物对云斑尖塘鳢48个个体进行检测显示:观测杂合度平均值为0.63,期望杂合度平均值为0.43。29对引物中1对引物表现为单态,7对表现为高度多态,14对表现为中度多态,7对表现为低度多态,多态性较为丰富,说明本研究开发的绝大部分微卫星分子标记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9.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 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 a和OP110 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 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 PIC)含量分别为0.6450、0.5375、0.51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4.2977、3.6188、2.77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4、0.5920、0.6290。(3)双亲遗传分化显著,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群体,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推断杂交子代为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4)杂交子代与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6、0.8361,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不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系统进化树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0.
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一代(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以探讨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蛋白含量高于母本低于父本,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双亲(P0.05);其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显著(P0.05),呈味氨基酸总量低于双亲。其肌肉中胱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且EAA/TAA和EAA/NEAA均高于双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