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刘兴旺  艾庆辉  徐玮  彭墨  许丹 《水产养殖》2012,33(10):35-39
在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00、400、600、800、1 000和2 000 mg/kg的L-肉碱配置7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经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结果表明:600 mg/kg添加组大菱鲆表现出最好的特定生长率,800mg/kg添加组大菱鲆表现出最好的饲料效率.各实验组间特定生长率及饲料效率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添加不同梯度L-肉碱对大菱鲆的肥满度、脏体比及肝体比未造成显著影响(P> 0.05).同时,各实验组大菱鲆体组成及肝脏脂肪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 0.05).综合考虑L-肉碱对大菱鲆生长性能及经济效益,建议在以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大菱鲆饲料不需添加L-肉碱.  相似文献   
12.
以明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包囊材料,蛋氨酸为芯材采用复相乳化法制备蛋氨酸微胶囊。应用均匀实验设计分析了微胶囊制备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出明胶溶液浓度对微囊的形成影响较大,优化参数得出蛋氨酸微胶囊载药量为61.30%。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6种植物蛋白源(谷朊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棉籽蛋白、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成复合植物蛋白源,以其替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uer)饲料鱼粉蛋白,共设计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粉组(FM)以及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分别为20%(PP20)、30%(PP30)、40%(PP40I、PP40II、PP40III和PP40IV)、60%(PP60)和80%(PP80)组,旨在最大限度替代舌鳎饲料中鱼粉蛋白,而不影响鱼体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结构形态。以初重为(255.21±0.79)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摄食生长实验,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桶放养15尾鱼。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摄食量、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后对鱼体粗蛋白和水分含量以及血浆甘油三酯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当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高比例鱼粉蛋白时,显著降低鱼体粗脂肪和血浆胆固醇含量(P0.05),且肝体比随植物蛋白源的添加而降低,PP30组显著低于FM组(P0.05);另外,4个PP40组相比,PP40III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其他3个40%替代组。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60%时,对半滑舌鳎后肠组织结构无损伤或仅有轻微损伤,而PP80组后肠绒毛出现严重损伤现象。以上结果表明,复合植物蛋白源可以有效替代80%的鱼粉蛋白而不影响半滑舌鳎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但综合考虑鱼体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指标,认为在半滑舌鳎饲料中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60%。  相似文献   
14.
鲆鲽鱼营养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鲆鲽鱼类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涉及鲆鲽鱼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及各种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评价饲料中各营养素缺乏和过量对鲆鲽鱼生长的影响,以及各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对草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9.66 g的健康草鱼630尾,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7组草鱼饲喂如下试验饲料:正常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2.0%)正常鱼粉(鱼粉添加量3.0%)饲料(对照)、低磷(磷酸二氢钙添加量1.3%)正常鱼粉饲料、低磷正常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鱼粉添加量1.5%)饲料、正常磷低鱼粉并添加0.05%蛋白酶饲料、低磷和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并添加0.03%植酸酶和0.05%蛋白酶饲料。饲养试验持续56 d。结果显示:与饲喂正常磷正常鱼粉饲料草鱼相比,饲喂低磷低鱼粉饲料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营养物质(干物质、蛋白质、钙和磷)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清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和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低磷正常鱼粉饲料、正常磷低鱼粉饲料、低磷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植酸酶、蛋白酶、植酸酶与蛋白酶后,草鱼的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低磷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和蛋白酶能够提高草鱼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和免疫力,从而改善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初始体重为(1.93±0.11) mg的大黄鱼稚鱼(12日龄)为实验对象,以微粒饲料(micro-diet,MD)分别替代0%、25%、50%、75%和100%生物饵料(live prey,LP),探讨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大黄鱼稚鱼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30 d的摄食生长实验表明: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显著影响大黄鱼稚鱼的生长、存活、体成分和消化酶活力.当微粒饲料替代50%和75%生物饵料时,两组间的特定生长率(SGR)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100%替代水平(P<0.05);同时,75%替代水平SGR显著高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存活率在各处理组间的差异关系与SGR的变化趋势类似.鱼体粗蛋白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其中50%、75%和100%替代水平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低于0%和25%替代水平(P<0.05),而鱼体粗脂肪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当微粒饲料替代100%生物饵料时,其胰段和肠段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余各处理组(P<0.05),而其余各处理组之间淀粉酶活力差异均不显著;微粒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对各处理组蛋白酶活力无显著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大黄鱼苗种生产中,在12日龄以后使用优质微粒饲料替代50%~75%的生物饵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豆粕替代鱼粉对青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盼  胡毅  李金龙  黄云  肖调义  艾庆辉 《淡水渔业》2013,43(5):50-56,67
以初始体重(5.90±0.01)g的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为研究对象,用豆粕替代不同水平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分别为30%鱼粉(对照组)、25%鱼粉、20%鱼粉、15%鱼粉和15%鱼粉+晶体氨基酸,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当鱼粉含量为15%时,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青鱼生长无显著改善;各处理组间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无显著差异,但15%鱼粉组和15%鱼粉+晶体氨基酸组的青鱼的血糖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青鱼幼鱼实用饲料中鱼粉含量以不低于20%为宜,添加晶体氨基酸对青鱼幼鱼的生长无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初始体重9.19g左右的军曹鱼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养殖系统进行为期6周的养殖实验,以寻求军曹鱼的最适饲喂频率。根据军曹鱼的营养需要,以鱼粉和大豆粉为主要蛋白源,以鱼油、豆油和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同时添加矿物质混合物、维生素混合物等,制作成粗蛋白含量45.1%、粗脂肪含量11.3%的实验饲料。设置5个饲喂频率,分别是4次/d、3次/d、2次/d、1次/d和1次/2d。每个饲喂频率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军曹鱼30尾。试验结果表明,4次/d饲喂组和3次/d饲喂组军曹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饲喂频率组(P0.05),3次/d饲喂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其他饲喂频率组(P0.05)。高饲喂频率组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饲喂频率组(P0.05),而水分和灰分含量明显低于低饲喂频率组(P0.05)。4次/d饲喂组和3次/d饲喂组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以及特定生长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3次/d饲喂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4次/d饲喂组(P0.05),所以本实验条件下军曹鱼的最适饲喂频率为3次/d。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研究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L-异亮氨酸的需要量。选取初始体重159.33±1.20g的鲈鱼为实验对象,在基础饲料中梯度添加晶体L-异亮氨酸,配制出异亮氨酸实测含量分别为0.72%、1.11%、1.53%、1.93%、2.31%和2.72%的6种饲料,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10周养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鲈鱼增重率(WGR)、饲料效率(FER)及蛋白质沉积率(PPV)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且在1.93%L-异亮氨酸饲料组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08.55%、0.89、和37.57%。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存活率(SR)、摄食率(FI)、肝体比(HSI)、脏体比(VSI)、肥满度(CF)、体组成和肌肉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随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在L-异亮氨酸含量为1.93%时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0.72%和1.11%组(P<0.05),但与其它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中L-异亮氨酸含量对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PV)为评价指标,得出生长中期鲈鱼对饲料中L-异亮氨酸的需求量分别为1.88%和1.84%饲料干重,占饲料蛋白质的4.41%和4.32%。  相似文献   
20.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鱼类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重要且有潜力的生物学研究技术手段和方法。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鱼类细胞系(株)被建立。鱼类细胞培养的具体方法因细胞种类而异,但是总体上有共同之处。作者针对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现状、应用与特点、方法技术进行综述,并为鱼类细胞培养的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