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3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葛建龙 《吉林农业》2011,(7):178-178
农业机械科技推广项目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根本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大力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捉业增产,捉民增收,农村经济的发展。文中分析了农业机械科技推广项目选题的基本思路和途径,以及选题立项的基本原则,为今后农业机械科技项目的推广提供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交对长牡蛎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晓  李琪  葛建龙  王许波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4,38(12):2005-2011
分别以2010年通过2个野生个体进行交配获得的A01全同胞家系和2011年通过A01家系子代进行交配获得A02全同胞家系为亲本,在2013年6月采用同时建立全同胞交配子一代F1(F=0.250)、全同胞交配子二代F2(F=0.375)及设置对照组(F=0)的方法,研究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同实验组的受精率与孵化率以及近交对长牡蛎幼虫期、稚贝期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近交代数与近交衰退的关系。结果发现,各组的受精率均在90%以上,除F2组外其余2组的孵化率也在90%以上;幼虫阶段,F1组和F2组的壳高与壳长均从12日龄出现衰退(近交衰退系数,inbreeding depression coefficient,IDC0),且F2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均小于同日龄F1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F1组和F2组的存活率在整个幼虫期间均出现衰退,且F1组和F2组存活率的近交衰退系数均随着幼虫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稚贝阶段,F1组和F2组的平均壳高在各日龄均表现出近交衰退(IDC0),且F2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均小于相同日龄F1组壳高的近交衰退系数;3个实验组的平均壳长在整个稚贝阶段无显著性差异;F1组和F2组存活率的衰退在不同日龄始终存在(IDC0),且随着稚贝日龄的增加其衰退程度逐渐加大。研究结果为长牡蛎选择育种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真蛸(Octopus vulgaris)早期幼体生长发育特征,在室内水泥池育苗条件下,研究了孵化后1~100日龄真蛸的形态变化特征,并对1~49日龄真蛸的全长、腕长、胴长、胴宽、体重及最长腕的吸盘个数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在盐度为30~32,水温为18.6℃~26.0℃条件下,初孵仔蛸平均全长为(3.05±0.11) mm,大部分初孵仔蛸外卵黄囊在出膜前已吸收完毕,1日龄仔蛸已开口摄食,17日龄稚蛸开始摄食糠虾,35日龄稚蛸开始营底栖生活,60日龄体色由透明发育为乳白色,80日龄体色已与成体相同,100日龄除性腺外,各器官发育成熟,形态特征与成体基本一致。研究表明,真蛸早期(1~49日龄)发育过程中,体重与全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5×10–5x3– 0.0009x2+0.0072x–0.0132;全长与腕长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12x3+0.0492x2+0.0243x+0.2179;全长、体重、腕长、胴长、胴宽分别与日龄呈立方函数关系,为y=–0.0001x3+0.0105x2–0.0122x+3.0562、y=–2×10–7x3+4×10–5x2–0.0004x+0.0034、y=–0.0004x3+0.0247x2–0.1037x+0.8214、y=–0.0004x3+0.0124x2 +0.0749x+1.4757、y=–3×10–5x3+0.0025x2+0.0354x+1.4026。依据营养类型、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等参数,将真蛸早期发育分为仔蛸期、稚蛸浮游期、稚蛸底栖期和幼蛸期4个时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育水温和饲料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分别设置2种升温模式(水温从5℃逐渐升至12℃后恒温培育,从5℃逐渐升至15℃后恒温培育)和3种不同饲料[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组:50%鼠尾藻粉+50%海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粉组:50%海带粉+50%海泥;混合藻粉组:25%鼠尾藻粉+25%海带粉+50%海泥]。实验过程中,定期测量刺参体壁粗成分;实验结束后,分析雌性刺参性腺粗成分,同时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在15℃水温培育的雌参性腺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高于在12℃水温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2.54±1.78)%和(10.83±1.04)%。15℃水温下培育的雌参性腺指数、排放率和平均排卵量均高于12℃水温下培育的雌参,分别为(6.87±2.02)%、(16.00±2.31)%和(312.0±59.3)×104粒。饲料实验中,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雌参性腺中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粉组(P<0.05),为(60.82±0.52)%和(59.18±1.26)%,海带粉组雌参性腺中粗脂肪含量为(8.82±1.55)%,高于鼠尾藻粉和混合藻粉组。3个饲料实验组的雌参在繁殖力指标上差异不显著,但混合藻粉组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最高。混合藻粉组受精卵孵化率和早期幼体体长均显著高于海带粉组。研究表明,采用15℃水温培育的雌参繁殖力高于12℃水温培育的雌参,但二者产生的子代质量差异不显著;在实验范围内,采用不同饲料培育的雌参繁殖力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混合藻粉组亲参所产子代质量高于鼠尾藻粉组和海带粉组。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研究了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对刺参繁育效果的影响。在实验条件下,设置20、50、100和200 μg/g亲参体重的4种血清素注射剂量,每种剂量又按每5、10、15和20 d注射1次。以注射生理盐水的刺参为对照组,不做处理的刺参作为空白组。实验结束时,对亲参进行阴干流水升温刺激,诱导亲参排放精卵,检测雌参的繁殖力指标和子代质量指标。结果显示,所有注射血清素的实验组雌参排放率均高于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和未处理的空白组,其中,按50 μg/g亲参体重的剂量每10 d注射1次,雌参排放率和平均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3±1.9)%和(637.0±111.1)万粒/头亲参,显著高于空白组和对照组。测定该组和空白组的子代质量指标,该组的卵子卵径、受精率、受精卵孵化率、9日龄幼体体长和幼体附着变态率分别为(165.0±3.5) μm、(93.0±1.5)%、(82.7±1.2)%、(856.0±24.8) μm和(24.0±1.9)%,与空白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人工促熟期间向刺参体内注射血清素,可促进刺参性腺发育,提高繁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农机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农业机械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道路、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以通榆县为例子,分析研究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生长性状的选择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葛建龙  李琪  于红  孔令锋 《水产学报》2016,40(4):612-617
长牡蛎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贝类,同时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贝类之一,壳色美观和快速生长是目前长牡蛎遗传育种的2个重要目标。2010年通过长牡蛎壳色性状的家系选育,获得了壳白、壳黑、壳金和壳紫4种壳色品系。实验以第二代壳金品系为基础群体,对长牡蛎壳金群体的生长性状进行定向选育,分析了长牡蛎壳金选育群体壳高性状的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结果显示,养成阶段选择组的壳高均大于对照组,350日龄后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幼虫期,壳高性状的平均选择反应、遗传获得和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549±0.277、3.717%±2.611%和0.339±0.171,养成期分别为0.436±0.138、8.253%±1.014%和0.270±0.086。选择组的贝壳金黄色和外套膜金黄色比例分别提高了22%和10%。研究结果为长牡蛎壳金优良品系培育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黄海水域捕捞的131尾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为样本,在活鲜状态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并绘图;统计各鳍条数量,对可量比性状进行回归分析;采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发现:1)鱼体头部和背部在活体状态下呈深青灰色,腹部呈浅青绿色,趋于白色。死亡后,体色加深,转为墨绿色,鳍条保持蓝绿色为其外部形态的明显特征。2)体长为体高的1.5~3.3倍;体长为头长的3.1~4.9倍;头长为吻长的1.1~1.6倍。3)全长(Tl)/体长(Sl)相关性显著(R^2=0.96),雌雄无显著差异;尾柄长/尾柄高、体长/尾柄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相关性不显著,雌雄差异大。4)鳍式为背鳍Ⅱ,36~39;臀鳍34~37;胸鳍14~15;尾鳍1+10+1;腹鳍退化为一个腹鳍棘。5)鳞片绒状鳞,由基板和骨质凸起组成;具有体侧线和框下线。6)绿鳍马面鲀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40,染色体核型为2n=40t,臂数NF=40,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且无异型染色体。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不同海域不同体色特征刺参群体的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PCR技术扩增了中国、韩国和俄罗斯沿海8个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群体的16S rDNA、COⅠ和D-loop序列。根据所获得的16S rDNA、COⅠ和D-loop序列分析这8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16S rDNA、COⅠ和D-loop序列长度分别为543 bp、656 bp和509~527 bp。16S rDNA序列中共检测到16个多态位点,1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29,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16,平均核苷酸差异数0.880。COⅠ序列共检测到62个多态位点,38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58,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73,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4.796。D-loop序列共检测到200个多态位点,6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92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157,平均核苷酸差异数为6.834。3个线粒体片段对于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显示,D-loop和COⅠ序列的多态位点数、单倍型数和核苷酸多样性均显著高于16S rDNA序列,更适用于同一物种不同群体遗传结构的解析。韩国浦项地区3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这可能与其所处地理位置洋流影响有关。利用COⅠ基因对采自浦项的3种体色刺参进行遗传分化分析,遗传分化系数Fst<0.05,不存在遗传分化。对所采集的群体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青岛海参群体与烟台海参群体聚为一支,再与韩国群山黑参群体聚为一支,然后与韩国木浦黑参群体聚在一起,向外依次为俄罗斯群体及韩国浦项的3个群体,不同种群的遗传结构受洋流影响最大,其次跟其地理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RACE末端扩增方法,得到全长为3872 bp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 piwil2基因序列,命名为Vvpiwil2,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192 bp,编码1063个氨基酸,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140 bp和540 bp。基于ExPASy、SMART、Signal4.1和NCBI的保守结构域(CDD)数据库在线分析对蛋白序列结构进行预测,推断Vvpiwil2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118.6 kDa,理论等电点为9.02,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有3个结构域:ArgoL1结构域、PAZ结构域及PIWI结构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圆斑星鲽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仔稚鱼以及雌雄成鱼的不同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vpiwil2基因从胚胎发育早期至高囊胚期均大量表达,之后呈下降趋势,直至孵化阶段。由于胚胎从卵裂至囊胚时期的发育过程主要受细胞质成分引导,直至原肠早期,mRNA开始大量转录合成,实现由母源型向合子型的过渡,推断Vvpiwil2是母源性基因。孵化后仔稚鱼68 d时,Vvpiwil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表明Vvpiwil2的功能可能与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相关;Vvpiwil2基因在雌雄成鱼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推测Vvpiwil2基因在卵巢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为建立全雌化苗种繁育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