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8篇
  8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67篇
水产渔业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豫粱八号“高粱密度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试验目的通过对不同的密度进行栽培试验,从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豫粱八号”高粱的栽培技术措施,使“豫粱八号”高粱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潜力。2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材料采用新审定的杂交种“豫粱八号”高粱,以前的高梁品种在种植时密度多采用6000株/667m2为宜,为了摸索出“豫粱八号”的最适宜密度,在前几  相似文献   
62.
足火工艺参数对工夫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干燥是制茶必不可少的工序,为探究足火条件对红茶热风干燥特性及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较优足火工艺参数,该文以工夫红茶为研究对象,分别设定130、110、90和70℃共4个不同热风足火温度,茶叶干燥至10、20、30、40、50、60min时通过其品质成分含量的测定和感官审评,分析了不同足火温度下工夫红茶的热风干燥特性,探讨了足火条件对工夫红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LeastSquaresDiscriminantAnalysis,PLS-DA)研究了足火温度间的关键差异性成分。结果表明:足火温度越高,茶叶含水率越低、干燥速率越大、干燥至含水率小于5%的时间越短,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在1.729×10-8~3.648×10-8 m2/s之间,干燥活化能为15.40 kJ/mol;Page模型可用于反映茶叶足火过程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决定系数在0.924~0.995之间,均方根误差在0.008~0.023之间,离差平方和在1.043×10-4~7.866×10-4之间;足火温度越高,简单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总儿茶素、茶多酚、咖啡碱等含量越高,同时茶黄素、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含量越低;90℃足火40min为工夫红茶的较佳足火干燥工艺;咖啡碱、可溶性糖、氨基酸、儿茶素C、茶黄素可作为工夫红茶足火工序的控制指标。该研究为优质工夫红茶标准化加工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绿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探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该文运用响应面设计,以杀青样生化成分含量和成茶感官品质为指标,对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工艺参数(热风温度、热风风量、筒体前段温度等)进行优化,并与电热管滚筒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电磁内热滚筒杀青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投叶量为150 kg/h时,电磁滚筒-热风耦合杀青的最佳参数组合为热风温度104℃,热风风机转速920 r/min,筒体前段温度270℃;此工艺下所制成茶香气、滋味、色泽等品质最好,感官总分达到91.0,较其他杀青方式要高2.7~4.0分,杀青叶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儿茶素、咖啡碱和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3.849%、2.057%、8.412%、9.724%、2.172%、1.336%,品质物质加权值达7.018%;该杀青工艺能耗成本较电热管滚筒杀青减少1/2,热能利用率达45%~55%,克服了传统滚筒杀青的不足,可为绿茶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4.
茶树工厂化育苗适宜基质水分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含水率基质下培养的茶树扦插苗的生长参数、光合作用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茶苗的新生物量在基质含水率80%~100%时最大,叶面积比(LAR)、比叶面积(SLA)、生根率及比根长(SRL)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根生物量比(RMR)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最大光合速率(Pnmax)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在70%~100%水处理时最大;叶绿素的含量基本上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而叶绿素a/b的值则随基质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出根后的育苗期间适当降低基质含水率有利于幼苗的形态建成和提高茶苗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以纯正、高火香型绿茶为原料的两类茶饮料在高温灭菌前后,分别在37℃和4℃下贮藏7d后,对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的变化,同时结合色泽、香气、滋味等感官品质进行审评。结果表明,(1)高温式灭菌处理对茶样香气、滋味均有不利影响,易产生熟味或闷味;(2)不同的贮藏方式对香气、滋味的影响差异显著,高火香型茶饮料长时间存放对滋味品质较为不利,宜在短期内饮用;纯正香型茶饮料则可使用低温方式保存,高温易使内质风味显著劣变;(3)低温贮藏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缓解茶饮料色泽的劣变,高温则加速汤色黄化。  相似文献   
66.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67.
商粱七号高粱是商丘市农林科学院能源作物研究所高梁研究室利用824A作母本,商恢6号作父本,杂交培育而成,该杂交种全生育期88d,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至6月20日。适宜密度为3800株/亩至6000株/亩,6000株/亩以上易倒伏;播种行距为0.40m:0.60m,宽窄行种植最好,也可采用0.50m等行距种植;播种前施底肥最好选用N17、P17、K17三元素复合肥K50g/亩:定苗时应注意留单不留双,留壮不留弱;在7叶1心时注意防治高粱钻心虫1次;高粱开花后喷洒磷酸二氢钾2-3次,可提高产量,成熟后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68.
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萎凋叶色差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气候箱设置不同萎凋湿度条件,研究萎凋过程中鲜叶的色差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内在规律。结果表明,3种湿度萎凋条件下茶叶的3个色度指标L、a、b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均存在显著变化,并且不同湿度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随着萎凋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本研究分析了3种湿度条件茶叶萎凋过程中的色差L、a、b及总体色差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其表现说明RH70%可作为适宜的茶叶萎凋调控湿度。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茶叶加工过程中理化性质变化的理论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机采鲜叶品质等级参差不齐的问题,实现优质茶叶的机采机制,该文以新型鲜叶分级机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筛孔筛板组合、振动频率等对机采鲜叶的分级效果,系统分析了分级鲜叶分类加工茶产品的感官品质和综合效益。试验结果表明:鲜叶分级机的多块筛板组合采用椭圆孔筛板(a=1.8 cm,b=2.2 cm)+圆孔筛板(D=2.0 cm)+圆孔筛板(D=2.6cm)的方式较佳,能够较好分离出碎片、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及以上等不同嫩度级别的鲜叶;振动频率采用50 HZ较为适宜,可获得较佳的作业流畅性和分级效果,且筛板共振现象较小;分级叶所制产品的感官品质与手采叶较为接近,较未分级样有较大提升,综合效益较机采叶直接加工每kg鲜叶可提高1.22元。  相似文献   
70.
以福鼎大白茶一芽二叶鲜叶为原料,设置0 lx、3 000 lx、6 000 lx、9 000 lx、12 000 lx、15 000 lx等6个光照强度处理,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发酵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影响。在发酵过程中,每隔30 min取样,测定茶多酚、黄酮、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儿茶素组分、氨基酸组分和茶黄素组分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不同光照处理样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黄酮、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呈现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总量和茶黄素总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拐点在发酵120 min左右。不同光照强度处理间比较,15 000 lx强光照处理会促进茶多酚和儿茶素组分含量的下降及黄酮、游离氨基酸总量的积累;9 000 lx处理样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3 000 lx处理样的茶黄素组分总量和茶氨酸比重最高;感官审评结果表明3 000 lx处理样的汤色、滋味等得分最高,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