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8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8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01.
汞在兰州市多介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汞在兰州市多介质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用金砂吸附及AMA254高级测汞仪测定了兰州市不同功能区大气、土壤和水体三介质中的总汞含量。结果表明,兰州市大气总汞浓度年平均值为28.62ng·m^-3,其中采暖期为48.48ng·m^-3,非采暖期为9.42ng·m^-3;兰州市土壤剖面汞含量的差异较大,表层汞含量高,最高峰值0.117mg·kg^-1,向下逐渐减少到土壤背景值;兰州市黄河水体中总汞浓度夏季高于冬季,夏季水体中汞以溶解态为主,冬季以颗粒态为主。由以上结果初步推论兰州市大气汞浓度显著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且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均对大气汞浓度有所贡献;土壤和大气汞浓度未达到污染水平:兰州市黄河水体中汞浓度绝大部分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值。  相似文献   
102.
受多种重大动物疫病的影响,为保障相关农产品的安全卫生质量,促进动物产品贸易的顺利进行,无疫小区的建立得到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及各国政府的认可。本文从无疫小区的概念以及世界各国对无疫小区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为建立检测梅迪-维斯纳病毒(MVV)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本研究根据MVV核苷酸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以梯度稀释的含有MVV目的扩增片段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进行定量PCR反应。结果显示:5.0×105~5.0×101拷贝范围内定量PCR均有S型扩增曲线,检测灵敏度为50拷贝。对羊的其他病毒核酸均无扩增反应。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在MVV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益生素(菌)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5年Lilley和Stillwell首先使用益生素(Probiotics),将其定义为“由一种微生物分泌,刺激另一种微生物生长的物质”。Probio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是共生的意思,与Antibiotics相对。1974年,Parker认为“益生素是维持肠道内微生物平衡的微生物或物质”,并指出“益生素内含有抗生素的可能”。益生素有多种名称,例如活菌制剂或生菌剂,商业产品名称更是繁多,Fuller[1]把益生素定义为一种可通过改善微生态平衡从而对动物施加有益影响的、直接饲喂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DirecFeedMicrobials,DFM)。1992年,Havenaar等拓宽了益生素定义中的“宿…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大花黄牡丹二次枝生长对结果率和结实率的影响,以及败育胚珠的发生时期和胚珠败育的生理机制,为大花黄牡丹日后的引种栽培及人工调控结实提供参考。【方法】以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引种栽培的大花黄牡丹为试验材料,于2019-2021年连续3年在花果期进行二次枝发育与果实发育的田间控制试验,按照花蕾和二次枝处理的不同,分为A、B处理组和对照,其中A组保留不同花蕾,去除所有二次枝;B组保留所有二次枝,去除不同花蕾;对照组保留所有花蕾和二次枝,统计各处理的结果率和结实率;在花后12~50 d定期采集胚珠,对比分析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不同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含量以及脱落酸(ABA))差异。【结果】1)花后10~30 d是大花黄牡丹果实的生长高峰期,也是胚珠败育主要发生时段;花后13 d正常胚珠与败育胚珠外部形态差异明显。2)A组中,保留所有花蕾的植株结实率均较高,且高于对照组;B组中,多数去除花蕾处理组结实率高于对照组,其中仅保留最下方侧花处理结实率最低。3)花后13~14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同时期的败育胚珠中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花后12~13 d,败育胚珠中淀粉含量最低,之后持续上升,而正常胚珠花后14 d时淀粉含量最高,之后迅速下降;花后13 d,败育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正常胚珠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花后13~15 d,败育胚珠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正常胚珠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花后13~50 d,大花黄牡丹正常胚珠和败育胚珠的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正常胚珠的SOD活性始终高于败育胚珠。4)花后13~20 d,大花黄正常胚珠中的IAA、GA3、ZR含量,以及(GA3+IAA+ZR)/ABA、GA3/ABA和IAA/ABA均明显高于败育胚珠,ABA含量和ABA/(GA3+IAA)低于败育胚珠。【结论】大花黄牡丹二次枝、侧花与顶花之间的竞争会导致胚珠败育,适当摘除二次枝或侧花可提高结实率;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活性低是导致胚珠败育的生理原因;此外,胚珠败育也与胚珠内源激素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6.
根据花粉形态探讨中国栽培牡丹的起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对中国栽培牡丹各品种群48个代表品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中国栽培牡丹的花粉形态具有较明显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形态分析,提出了绝大多数栽培牡丹起源于多个野生原种的观点.矮牡丹、紫斑牡丹、杨山牡丹是最主要的起源种,卵叶牡丹的作用较小.杂交是中国栽培牡丹最重要的起源方式.少数栽培牡丹是单种起源的,它们直接起源于紫斑牡丹或杨山牡丹.四川牡丹未参与中国现有栽培牡丹的起源.最后讨论了花粉形态对品种分类和鉴定的价值及不同制样方法对花粉粒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08.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以基础日粮为对照,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的鸭油、10%豆油和10%棕榈油,饲喂21~42日龄肉鸭,利用套算法测定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AME),利用常规方法检测养分利用率和各试验组肉鸭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鸭油、豆油和棕榈油的表观代谢能分别为37.62、37.13、35.76 MJ/kg。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对干物质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P<0.05);鸭油组和豆油组肉鸭对粗脂肪的利用率显著高于棕榈油组(P<0.05);豆油组肉鸭对能量的利用率显著高于鸭油组和棕榈油组(P<0.05)。鸭油组、豆油组和棕榈油组肉鸭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基础日粮组(P<0.05);料重比均显著低于基础日粮组(P<0.05)。研究表明,鸭油、豆油和棕榈油3种油脂在肉鸭体内的表观代谢能无显著差异,对饲料养分利用率具有一定影响,改善了肉鸭生长性能,且鸭油对肉鸭促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9.
从网格化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网格化管理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基于网格化管理理念,将村庄划分为不同的网和网格,建立了浦东新区村庄改造长效管理信息系统,使信息能够在不同的网和网格之间进行有效的流通。该系统的应用加快了事件上报、响应和处理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对村庄改造设施可视化管理、对事件处理流程可跟踪的目的,从而实现美丽乡村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110.
为探索丛枝菌根真菌(AMF)在牡丹组培中的应用,解决牡丹组培苗生根难、移栽成活率低等瓶颈问题,培育优质牡丹菌根化组培苗,以多个牡丹品种和杂交系组培苗为接种对象,设计筛选AMF接种剂种类和接种时期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瓶内接种,在根长≥2.0 cm时接种AMF的菌根苗,AM菌根的侵染率与侵染强度最高,根长和根数分别比不接种AMF(对照)增长了49.29%和46.99%。AMF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一致,对于‘Z1-10-3’,接种混合孢子Glomus geosporum+Glomus mosseae(Gg+Gm)的侵染率(93.12%)与侵染强度(31.23)最高,极显著(P=0.01)高于单一接种剂Glomus mosseae(Gm)和Glomus geosporum(Gg);‘Z1-WM’接种Gg+Gm的侵染率(95.96%)与侵染强度(33.33)也最高,其次是Gg,然后是Gm;对于‘乌龙捧盛’,接种Gg的侵染率(85.76%)和侵染强度(25.80)最高。瓶内接种AMF能更有效地提高牡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45.88个百分点。因此,牡丹组培苗在瓶内根长≥2.0 cm时接种混合AMF孢子,可实现组培苗菌根化过程,且其移栽成活率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