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4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中国东海日本鳗鲡2个群体(闽江流域玻璃鳗养成的成鳗和长江口捕获的玻璃鳗)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363个位点,其中闽江流域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系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228和269、62.81%和74.10%、0.2781和0.3077、0.4092和0.4493,日本鳗鲡这2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闽江流域群体明显低于长江口群体。2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140,遗传距离为0.2103,在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遗传聚类图上,2群体明显分为2支,显示了群体分化现象,不同地理群到达产卵地的时间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2.
长石莼(缘管浒苔)生活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摘要: 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发现缘管浒苔的生活史包括单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方式。单株培养时,发现有些配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的配子完成单性生殖;有些孢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或四鞭毛的中性游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同时,有性生殖则由配子体和孢子体相互交替完成;多株培养时,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分别放散两鞭毛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接合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成熟后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运动一段时间后固着,随后发育成配子体。缘管浒苔的生活史是单倍的配子体与二倍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在缘管浒苔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占有优势。因为不论是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游孢子还是单性生殖过程中的配子,一经附着即可生长,无须经过有性生殖雌雄配子的接合过程,这就缩短了繁殖周期,加之配子囊和孢子囊放散配子和孢子的数量很大,在海况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缘管浒苔大量繁殖,从而可能成为“绿潮”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实验室培养观察,发现Ulva linza的生活史包括单性生殖、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三种方式.单株培养时,发现有些配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的配子完成单性生殖;有些孢子体通过放散两鞭毛或四鞭毛的中性游孢子进行无性生殖.同时,有性生殖则由配子体和孢子体相互交替完成;多株培养时,雌雄异体的配子体成熟后,分别放散两鞭毛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接合成合子,合子进一步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成熟后放散四鞭毛的游孢子,游孢子运动一段时间后固着,随后发育成配子体.Ulva linza的生活史是单倍的配子体与二倍的孢子体相互交替的同形世代交替.在Ulva linza的生活史中,无性生殖和单性生殖占有优势.因为不论是在无性生殖过程中的游孢子还是单性生殖过程中的配子,一经附着即可生长,无须经过有性生殖雌雄配子的接合过程,这就缩短了繁殖周期,加之配子囊和孢子囊放散配子和孢子的数量很大,在海况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使Ulva linza大量繁殖,从而可能成为"绿潮"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4.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以中国东海日本鳗鲡两个群体(闽江流域玻璃鳗养成的成鳗和长江口捕获的玻璃鳗)为材料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及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检测到363个位点其中闽江流域群体和长江口群体的多态位点数、多态位点频率、Nei’s基因多样性系数、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228和269、 62.81%和74.10%、 0.2781和0.3077、0.4092和0.4493,日本鳗鲡这两个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变异,但闽江流域群体的明显低于长江口群体。两群体的遗传相似度为0.814,遗传距离为0.2103,在用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遗传聚类图上,两群体明显分为两支,显示了群体分化现象,不同地理群到达产卵地的时间不同可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紫菜属海藻色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化学诱变剂MNN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对条斑紫菜、坛紫菜、少精紫菜和华北半叶紫菜的叶状体、丝状体和壳孢子进行诱变,研究与分析了紫菜属海藻色素突变的发生与表达。结果显示,在合适的诱变剂量范围内,紫菜各生长阶段藻体均发生较高的突变率,但突变的表达特征不同。叶状体以细胞为单位发生点状突变,突变细胞的生长形成了各种突变斑块的无序镶嵌,显示单倍体细胞的致变结果。经诱变的丝状体虽表现较低的突变率,然而诱变引发的突变却主要在后代叶状体中表达,显示为二倍体细胞的突变表达规律。壳孢子突变随萌发个体的细胞分裂被立即表达,显示细胞倍性发生变化的遗传特征。本文还讨论了色素突变表达规律显示的减数分裂过程及其对藻体形态建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6.
从江苏省如东县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苗期暴发丝状细菌病的蚤状幼体分离得到丝状细菌HL-1,经感染试验证实其为中华绒螯蟹苗期丝状细菌病的病原。对HL-1的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及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HL-1为无色、不分枝的丝状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指纹状菌落,菌丝可断裂形成微生子,在液体培养基中所形成的微生子可聚集成玫瑰花环样结构;HL-1过氧化氢酶阳性,几丁质酶阴性,需氧,鉴定为毛毒亮发菌(Leucothrix mucor),其生长的pH适宜范围为5.0~10.0,盐度最适范围为10—40;在常用的32种抗生素中,HL-1仅对乙基西羧霉素高度敏感,而对其他31种抗生素大多数具耐药性。  相似文献   
27.
文蛤养殖环境底质硫化物和水体COD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文蛤密度为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硫化物和COD的变化特点及其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文蛤密度梯度设置为:0粒/m2、50粒/m2、100粒/m2、200粒/m2、400粒/m2、800粒/m2,分别设定为:对照组、1组、2组、3组、4组、5组。结果表明:随文蛤密度加大,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产生幅度加大,溶解氧的消耗急剧增加,水质的恶化愈提前,这表明文蛤密度是水质恶化的原因之一。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变化的波动性亦随文蛤密度的加大而加大。各实验组中,硫化物量值和COD量值具显著正相关,硫化物量值变化与COD量值变化相匹配,并且硫化物高值与COD高值的出现基本吻合,并稍微滞后。  相似文献   
28.
日本沼虾太湖、长江水域群体分化的AFLP标记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分别对太湖、长江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群体各30尾的基因组DNA进行了群体特异性位点比对分析,并对各位点基因频率分布进行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t检验)。结果显示:3对引物共扩增出138个位点;太湖组是独立于长江组的群体,而且它们是两个分化了的野生群体;采用变异性的显著性检验(χ2检验)对位点进行差异比较发现,23个位点在太湖组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长江组,其中位点BY160、BY320、BY470、BY520是与太湖群体分化显著关联的位点,可作为区别太湖野生群体与长江野生群体的标记。  相似文献   
29.
摘 要:通过对引污补水作用下小型通江湖泊(以尚湖为例)中浮游植物群落和营养盐时空变化的研究发现:①研究期间,尚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39属,从望虞河引水后,尚湖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中蓝藻门富营养化习见种的种类显著增加;②引水后尚湖的西湖区营养盐浓度上升2-3倍,东湖区基本维持不变;③经过较长时间的沉降和水体自净之后,浮游植物群落中蓝藻门富营养化习见种的种类减少,营养状态降至引水前水平。从望虞河引水补给尚湖,对其浮游植物群落和营养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0.
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遗传多态性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SSR(Simple SequenceRepeat)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以PCR为基础的DNA多态性检测技术。它们通常表现为共显性、呈孟德尔式遗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遗传信息量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基因组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论述了SSR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实验中的技术要点。并总结了其在物种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态性研究、DNA指纹库的建立、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