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5篇
畜牧兽医   101篇
园艺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家蚕蛹虫草对小鼠免疫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鼠为试验动物 ,对家蚕蛹虫草的免疫调节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家蚕蛹虫草无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积数作用 ,但可提高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率 ,对二硝基氟苯 (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无增强作用 ,可显著提高小鼠NK细胞的活性 ,对小鼠体重及小鼠脏器 /体质量的比值无影响 ,表明家蚕蛹虫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有hGM-CSF和吉欧霉素(zeocin)抗性基因的昆虫细胞转化载体pIZT-IE-hGM-CSF,分别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并以含相应抗生素G418或zeocin的培养液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FH-hGM-CSF和IE-hGM-CSF。ELISA检测结果显示,hGM-CSF在FH-hGM-CSF和IE-hGM-CSF转化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34 55 fg/个细胞和2.227 38 fg/个细胞。  相似文献   
23.
为了了解江苏省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掌握家蚕疫病的发生规律,2008年选择吴江市和如东县开展了秋蚕生产基本情况和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户秋蚕养蚕规模不足2张,平均孵化率达到97%,平均结茧率为78.72%,比春蚕低10%以上,张种产茧量为35.68kg,比春蚕低6.65kg;秋蚕各种蚕病的发生明显增加,总发病率达6.42%,高于春蚕(0.79%);在吴江市,秋蚕蝇蛆病的发生率为7.04%,超过农药中毒(6.36%),防病的重点应放在蝇蛆病和农药中毒上。在如东县,中秋蚕以农药中毒发生最高(5.72%),晚秋蚕以真菌病发生较高(2.66%),中秋、晚秋蚕的防病重点应分别在农药中毒和真菌病的防治上。值得注意的是秋蚕遗失蚕率(15.31%)超过蚕的发病率(6.42%),因此可以认为遗失蚕率是比发病率对张种产量影响更大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4.
为进一步利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制猪瘟病毒(CSFV)新型的亚单位疫苗,将猪瘟病毒cF114株囊膜糖蛋白E2基因克隆至带有GST标签的分泌表达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SecG2T的EcoRⅠ和BamHⅡ位点之间,获得了带有杆状病毒囊膜蛋白gp67信号肽-GST-E2元件的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AcSecG2T-E2,与线性化家蚕杆状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筛选重组病毒(Bm-BacPAK6-E2),PCR证实所分离的重组病毒含有目的片段E2基因。SDS-PAGE图谱显示,感染重组病毒后,在细胞培养液上清和家蚕幼虫、蛹的血淋巴中均可检测到一条分子量为63 kD左右的特异性条带;感染Bm-BacPAK6-E2家蚕蛹的血淋巴可检测到GST活性,接种病毒148 h后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达到17.11μg/mL。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呼肠孤病毒科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基因的遗传与变异,通过RT-PCR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cytoplasmic polyhedrosis virus)苏州株(BmCPV-suzhou)的S2片段进行了分段克隆,对各克隆的测序结果进行拼接,获得了S2片段的全长序列.分析显示,BmCPV-suzhou S2片段的全长为3 854 bp(GenBank登录号:CQ924586),含有1个3 678 bp的编码RDRP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分别在5′和3′端发现了保守序列AGUAA和GUUAGCC.RDRP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BmCPV-suzhou与BmCPV-china、BmCPV-1、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CPV-1(LdCPV-1)、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CPV-1(DpCPV-1)、舞毒蛾CPV-14(LdCPV-14)、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CPV-14(HaCPV-14)的相似性分别为99%、97%、94%、94%、54%、55%.基于RDR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mCPV的不同株系与LdCPV-1、DpCPV-1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26.
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homeobox,HOX)基因是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调控的一类基因。Vis(vismay)属于同源异型结构域蛋白转化生长影响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interacting factor,TGIF)家族成员,在脊椎动物的研究中表明TGIF是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转录抑制子,但在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的研究中发现其是一种转录激活子。基于为探究家蚕(Bombyx mori)中vis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信息的目的,在电子克隆的基础上通过RT-PCR从家蚕5龄幼虫精巢cDNA中克隆了长度为847 bp的vis基因(Bmvis)片段(GenBank登录号:JF412700)。蛋白结构分析表明Bmvis在HOX结构域的螺旋区和TALE区段内高度保守,同时在HOX结构域外的C末端大约20个氨基酸也是高度保守的。进化分析显示昆虫的Vis与Achi(achintya)聚为一类,但Vis与Achi根据物种分类关系聚在一起。对Bmvis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组织中表达的RT-PCR检测显示其仅在精巢中表达。将Bmvis进行原核表达后获得抗Bmvis多克隆抗体,亚细胞定位显示Bmvis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用桑叶育蚕和人工饲料无菌育蚕为供试材料,分别添食经表面消毒和未经表面消毒的中肠型脓病多角体(CPB)悬浮液,调查家蚕对中肠型脓病病毒(CPV)的感染抵抗性与感染病毒前后饲育温度的关系。证实了:(1)温度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的影响主要是感染病毒前的温度,当温度达到33℃时,无论对稚蚕或壮蚕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在21—29℃范围内,尚看不到有什么明显的影响。但高温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影响程度无笔者以前研究报道的对NPV感染抵抗性影响大;(2)添食病毒后的不同饲育温度,对家蚕感染发病的影响不大,当置于33℃下饲育时,对CPV的感染发病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与此同时,却出现不少虚弱的软化症状蚕;(3)4眠眠中用高温保护,则使时间不长,但对家蚕CPV感染抵抗性却有明显影响;(4)4龄起蚕在25℃下经24小时饥饿后对CPV的感染抵抗性明显与饥饿中温度有关,25℃以上随温度的增高而明显下降,21℃与25℃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8.
利用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核酸图谱类型的特殊性,采用直接从病蟹淋巴液中提取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核酸,根据所获得的核酸图谱,用于中华绒螯蟹呼肠孤病毒的快速简便诊断。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从病蟹中提取病素核酸的方法简便有效,从病毒核酸的电泳图照片上可清晰辨出呼肠孤病毒核酸所特有的带型,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证实此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9.
<正>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研制的“熏毒威”(原名 SC—1)是新一代的烟熏消毒剂,1992年12月该药通过江苏省丝绸总公司组织的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熏毒威”是一种有很大使用价值的新型消毒剂,消毒效果全面,消毒力强,对家蚕各种传染性病原均有强烈的杀灭作用,而对家蚕的幼虫和蛹无不良影响。该新蚕药在蚕期前可作为新的蚕室蚕具消毒剂,以替代沿用很久的“毒消散”等烟熏剂,在大蚕期可替代聚甲醛散等防僵粉。1993年1月通过省兽药监察所组织的新药审定,并允许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30.
为普及蚕病知识,帮助提高蚕病诊断的正确率和蚕病防治水平,建立了19种蚕病诊断与防治专家系统(http://211.90.162.131:8099/)。该系统由知识系统、识别诊断与防治系统以及其它系统3部分组成;知识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蚕病学方面的专业知识;识别诊断与防治系统为本专家系统的核心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包括计算机诊断在内的3种诊断方法,诊断完成后,系统可自动提出防治措施;其它系统包括在线咨询、蚕药使用、培训课件和蚕病防治录像4个方面内容,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获取蚕病诊断和防治技术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