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利用当年繁殖的大规格鱼种,以不同规格及密度进行大口鲶池塘单养试验,并对饲料配制及投饲方面作了新的探索。经过3个月的饲养,平均体重分别达到443、670.7、211.6g/尾,成活率分别为99.1、99.0、98.6%,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3.2、2.9、3.6:1,日总平均增重分别为3.8、5.1、1.8g/尾·天。  相似文献   
12.
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asenbergii(deMan)又称淡水长臂虾,是珍贵水产品,可生长于淡水或半咸水域。我所1994年在连江浦口敖江边进行大面积池塘半咸水试养,10口计68.4亩虾塘内,5月29日开始投放0.7cm淡化苗,经过130-150天饲养,收获成虾7,035公斤,平均亩净产虾102.9公斤,亩创收1,400元。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鲤鱼的营养需要与饲料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铭勇 《内陆水产》2004,29(7):31-32
鲤鱼是世界上养殖最为广泛的鱼类,其产量约占世界养殖鱼类总产量的40%。在我国鲤鱼也是传统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2000年的养殖产量为212万t,仅居鲢、鳙、草鱼之后。关于鲤鱼的营养需要,国内外已有较多研究。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鲤鱼营养研究的结果和生产实践,就鲤鱼营养需要和饲料配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黑脊倒刺鲃的繁殖与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脊倒刺鲃巴主要分布于钱塘江、闽江、珠江、沅江、海南岛等,为产区重要的经济鱼类。本文就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进行了阐述,为黑脊倒刺鲃这一优质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保护及规模化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欧洲鳗鲡属硬骨鱼纲、鳗鲡目、鳗鲡科、鳗鲡属,分布于北纬20度到北极圈的大西洋。欧洲鳗鲡是我国鳗鲡养殖业的重要品种,经过多年的探索,养殖技术已日趋成熟。目前,我国欧洲鳗鲡养殖方式主要有三种:土池养殖、精养池养殖及网箱养殖,但这些养殖方式对水体环境污染较大,并且养殖受  相似文献   
16.
预培养生物膜法在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缩短新建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时间,通过预培养生物膜的方法获得已建立完全硝化功能的2.5 m3过滤材料,将其置于新建系统的生物过滤器中进行硝化细菌接种,系统放养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L innaeus)。结果表明:经12 d系统的硝化功能成熟,养殖池氨态氮维持在0.50 mg/L左右,亚硝态氮维持在0.10 mg/L以下,系统运行34 d,硝态氮上升至63.58 mg/L。18~48 d系统稳定运行阶段,养殖池出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44 mg/L,进水口氨态氮平均值0.05 mg/L,一次性平均去除率88.64%。系统的日换水量1%。养殖1个月,美国红鱼成活率90.91%,养殖密度达28.65 kg/m3水体。预培养生物膜法有效缩短了海水生物过滤器硝化功能构建的时间,具有操作简单、节约时间、系统运行稳定的特点,将使内陆地区开展海水鱼养殖变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2011-2013年,连续观察了福建地区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受精卵的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全过程,描述了从受精卵到晚期仔鱼发育时期的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斑鳜的成熟卵近圆球形,淡黄色,平均卵径为(1.76±0.08)mm;受精后5 min左右,卵膜吸水膨胀,平均卵膜径达(2.20±0.09)mm。在20℃温度条件下,孵化时间为189.33h。24℃温度条件下,初孵仔鱼平均全长(5.57±0.18)mm,具趋光性;3日龄仔鱼开始摄食,避光,进入混合营养期;5日龄时卵黄耗尽,6日龄时油球也完全消失。仔鱼全长y与日龄x成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y=0.4916x+5.7209(P0.01)。  相似文献   
18.
淡水银鲈(Biduanus bidyanus)属鲈形目(Peraponidae)、鱼刺科(Terapoidae)。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河(Murray-Dadling)流域,是澳洲东部有名的淡水经济鱼类。淡水银鲈体呈银灰色,细鳞,肉质好,无肌间刺.肌肉具弹性且略有香味,体内胶性脂肪充积,肥而不腻,营养丰富,是一种商品价值高的优良品种。据记载  相似文献   
19.
2011-2013年,利用野生和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地欧酮( DOM)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LHRH -A3)组成的混合药物催产,在17.8-25.4℃水温条件下,斑鳜亲鱼群体的效应时间为24-46.5 h,存在产卵高峰期,产卵持续时间一般长达1-1.5 d。自然产卵高峰期的受精率较高,最高可达80%以上,早期和晚期的较低;而孵化率差异不大,最高可达86.7%。人工授精的受精率可达91.3%,孵化率可达89.3%。未经人工驯养的野生斑鳜亲鱼人工催产的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低于经人工驯养的。  相似文献   
20.
福建地区池养匙吻鲟人工繁殖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池塘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的3尾雌鱼均能排卵,采取干法人工授精,共获受精卵27.2×10^4粒,受精率42.5%-80.3%,孵出仔鱼13.1×10^4尾,孵化率为12.2%-82.5%。结果表明,在福建省气候条件下,池塘人工培育的匙吻鲟亲鱼能够成熟并成功地进行人工繁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