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1篇
  4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31.
养殖水深和笼具对大珠母贝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了提高海区养成期间大珠母贝的生长性状,2010年6月—2011年6月,设立了2个实验组分别比较了养殖水深和笼具对大珠母贝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实验I水深设为4组:HA组:3 m;HB组:6 m;HC组:9 m;HD组:12 m;实验II笼具设为3组:BN组:盒形笼;CN组:锥形笼和LN组:柱形笼;在第90、180、270、360天,比较2个实验I和II内各组的成活率与生长性状差异。结果表明:实验I,在第90、180、270天各组间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60天各组间的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在第90、180,270、360天HD组具有最大的成活率;在第90、180、270、360天,各组间的平均壳高与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II,在第90和180天各组间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270、360天各组间的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在第90、180、270、360天LN组具有最大的成活率;在第90、180、270天,各组间的平均壳高与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60天各组间的平均壳高与体重差异显著(P<0.05),在第90、180、270、360天LN组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与体重。说明了大珠母贝合适的养殖水深为6~9 m,幼苗到成贝的合适养殖笼具为柱形笼。  相似文献   
32.
果糖-1,6-二磷酸酶(FBP)是催化糖异生过程中的限速酶,当动植物处于温度胁迫等不良环境条件时,FBP通过参与糖异生途径以维持机体的糖平衡,在动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FBP(Pm-FBP)基因c DNA全长,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在17℃(低温组)、22℃(对照组)、32℃(高温组)条件下鳃中的时序表达模式。序列分析显示,Pm-FBP全长为1381 bp,具有54 bp的5¢UTR和62 bp的3¢UTR,开放阅读框(ORF)为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7.13 kDa,等电点为6.02。Pm-FBP具有一个Pfam FBPase保守结构域,6个潜在的O-连接糖基化位点(Ser36、Ser56、Ser57、Ser76、Ser80和Thr115),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金属结合位点(Asp-Pro-Ile/Leu-Asp-Gly/Ser-Thr/Ser)和46个磷酸化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FBP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BP的相似性最高,为83%;系统进化树显示,Pm-FBP与长牡蛎等贝类聚为一支,然后再与其他软体动物聚为一大支,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别聚类,进化树总体聚为三大支。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m-FBP在所检测的闭壳肌、鳃、性腺、肝胰腺、足和外套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表达量最高,肝胰腺和鳃中有较高表达;对Pm-FBP时序表达的分析发现,Pm-FBP在低温组和高温组实验时间范围内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表明Pm-FBP参与了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在120h时,高温组和低温组的Pm-FBP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表明Pm-FBP可能主要在短期的温度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3.
果糖-1,6-二磷酸酶(FBP)是催化糖异生过程中的限速酶,当动植物处于温度胁迫等不良环境条件时,FBP通过参与糖异生途径以维持机体的糖平衡,在动植物抗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FBP(Pm-FBP)基因cDNA全长,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该基因在马氏珠母贝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在17℃(低温组)、22℃(对照组)、32℃(高温组)条件下鳃中的时序表达模式。序列分析显示,Pm-FBP全长为1381 bp,具有54 bp的5¢ UTR和62 bp的3¢ UTR,开放阅读框(ORF)为1020 bp,编码339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37.13 kDa,等电点为6.02。Pm-FBP具有一个Pfam FBPase保守结构域,6个潜在的O-连接糖基化位点(Ser36、Ser56、Ser57、Ser76、Ser80和Thr115),1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1个金属结合位点(Asp-Pro-Ile/Leu-Asp-Gly/Ser-Thr/Ser)和46个磷酸化位点。多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m-FBP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FBP的相似性最高,为83%;系统进化树显示,Pm-FBP与长牡蛎等贝类聚为一支,然后再与其他软体动物聚为一大支,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分别聚类,进化树总体聚为三大支。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m-FBP在所检测的闭壳肌、鳃、性腺、肝胰腺、足和外套膜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性腺表达量最高,肝胰腺和鳃中有较高表达;对Pm-FBP时序表达的分析发现,Pm-FBP在低温组和高温组实验时间范围内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72 h时达到最大值,表明Pm-FBP参与了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响应;在120 h时,高温组和低温组的Pm-FBP表达量均显著下降,表明Pm-FBP可能主要在短期的温度胁迫中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马氏珠母贝对温度胁迫的适应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4.
为改良马氏珠母贝养殖群体性状,2010年4月,从马氏珠母贝选育系F3选择性腺成熟个体为亲本,建立了36个家系,按照常规技术进行幼体培育和海区养成.2010年11月,从36个家系中随机选取4个家系,每个家系取样30个个体,利用13对微卫星引物进行家系遗传结构和系谱鉴别分析.结果显示,(1) 13个微卫星引物在4个家系中共检测到3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5,4个家系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531 ~0.59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74 ~0.507;(2)根据子代基因型成功地推断出4个家系的亲本基因型,据此鉴别各个家系;用UPGMA法对120个样本进行聚类分析,98.3%的同一家系的子代个体能够聚到一起,分类结果与系谱来源基本一致.结果说明,这4个家系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家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微卫星标记能有效地为马氏珠母贝群体的系谱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5.
为了给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与性状评价提供参考,本研究从金黄壳色选育群体与对照养殖群体取样进行植核育珠,植核手术第7与30天,比较2个群体成活率与留核率差异,同时比较了植核手术后第7天2个群体血清免疫酶活力差异。结果表明,植核后第7与30天,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的留核率与成活率显著大于养殖群体(P<0.05);植核前与植核后第7天,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溶菌酶、亮氨酸氨基肽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酚氧化酶显著大于养殖群体(P<0.05);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的过氧化氢酶活力大于养殖群体,但两个群体的差异不显著(P>0.05);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的丙二醛的含量均小于养殖群体。因此休养期间金黄壳色选育群体的育珠性状优于大于对照养殖群体。  相似文献   
36.
利用FIASCO技术进行波纹巴非蛤微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波纹巴非蛤种质遗传特性、开发种质库,利用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of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技术开展了其基因组微卫星标记的分离与筛选研究。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Mse I 酶切后与接头连接,用生物素标记的(CA)15或(AAG)7探针与其杂交,然后用磁珠富集、洗脱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后形成双链,最后进行克隆转化,构建微卫星富集文库。挑选克隆用探针引物(CA)15或(AAG)7和载体引物进行PCR筛选,测序得到含有微卫星DNA的序列,根据序列设计和合成微卫星引物,进行引物适用性分析,并分析了湛江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表明,8对微卫星引物在湛江群体共检测到108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为5~19,期望杂合度为0.666~0.926,观测杂合度为0.400~0.882,4个位点(Pun4,Pun5,Pun6,Pun7)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0625);PIC介于0.62~0.92,所有位点均属于高度多态位点(PIC>0.5)。说明FIASCO技术适合于波纹巴非蛤微卫星标记的分离与筛选,筛选得到的8个微卫星位点能用于波纹巴非蛤遗传多样性分析及野生群体与养殖群体的群体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7.
广东和广西地区野生文蛤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产于广东和广西两省海区的7个野生文蛤(Meretrixmeretrix)群体为实验对象,结合形态特征、生长性能分析与核基因DNA的RAPD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贝壳形态方面,广西各群体的平均壳长、平均壳高、平均壳宽、壳重和总重都明显大于广东群体(P<0.01);在生长性能方面,广西群体的壳宽系数、壳重指数、肥满度指数也高于广东群体(P<0.01)。RAPD分析共筛选了120个随机引物,其中,61种引物呈阳性反应,至少10种引物的扩增带表现出丰富、稳定的多态性。本实验用10个随机引物扩增出78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在每个个体扩增出3.32条带。其中,引物8747对汕尾群体无扩增带。各群体的多样性指数为0.2088~0.2594,多态位点比例为85.71%~94.74%。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271~0.2195,相对而言,地理位置相隔越远,遗传距离越大。  相似文献   
38.
39.
为了提高褶纹冠蚌附壳造型珍珠培育的质量和效益,采用不同蚌龄褶纹冠蚌和不同规格复合造型模核进行了附壳造型珍珠培育实验。蚌龄分别为2、3、4和5龄,模核规格分别为32 mm×26 mm、36 mm×26 mm、40 mm×26 mm和44 mm×26 mm。结果表明,3龄蚌和5龄蚌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珍珠层厚度,分别为1.68 mm和1.32 mm。规格32 mm×26 mm和44 mm×26 mm模核具有最高和最低留核成珠率和优质珠率,分别为88.0%和34.9%以及71.0%和25.9%。蚌龄2龄壳长15~16 cm的褶纹冠蚌合适的模核规格为长32~36 mm,宽26 mm,厚度小于12 mm。  相似文献   
40.
珠母贝人工培育黑珍珠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不同术前处理方法、不同贝龄和不同珠核规格的实验条件,探讨珠母贝(Pinctada margaritifera)育珠效果的影响因素.术前处理方法包括温差促排和阴干促排,贝龄设为1.5龄、2.0龄、2.5龄和3.0龄,珠核直径设为5.5 mm、6.0mm、6.5 mm和7.0mm.经1个月的休养和21个月的育珠,结果显示,休养与育珠期间,温差促排、阴干促排和未处理组间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温差促排组和未处理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收珠率和优珠率;4个贝龄组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1.5龄组具有最高的成活率,2龄组具有最高的留核率和收珠率,3龄组具有最低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4个珠核规格组间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6.0 mm组和 7.0 mm组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留核率和收珠率.研究结果说明,术前处理具有明显提高珠母贝植核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收珠率;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最适贝龄应是1.5~2龄:珠母贝第一次植核的珠核适宜规格为6.0 mm.本研究旨在为优质珍珠的培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