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1篇
水产渔业   6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大口鲇仔鱼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大口鲇仔鱼摄食行为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大口鲇仔鱼具有主动、集群捕食活饵能力,而不摄食静止的死饵;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摄食高峰在傍晚和清晨。出膜后第3天至第6天的仔鱼日摄食强度分别为2.78、4.6、5.8、8.3个/天·尾。  相似文献   
32.
斑点叉尾暴发性败血症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33.
【目的】克隆鲢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基因,分析其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低氧胁迫下该基因在鲢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ends,RACE)扩增鲢IGFBP-1基因的全长cDNA,通过半定量RT-PCR法对鲢肌肉、心脏、脑、肾脏、肝脏、腮和脾等组织器官IGFBP-1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急性低氧胁迫0,2,4,6,8,10和12h后鲢肝脏组织中IGFBP-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鲢IGFBP-1全长cDNA为1 081bp,具有73bp的5′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789bp的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以及219bp的3′UTR,编码含262个氨基酸的蛋白质。RT-PCR结果表明,IGFBP-1在肌肉、心脏、脑、肾脏、肝脏、腮和脾等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心脏和肌肉次之,在脑中的表达量最低;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在低氧胁迫6h时,IGFBP-1cDNA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增高,随后略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未进行低氧胁迫处理组。【结论】克隆得到鲢IG-FBP-1全长cDNA,该基因在肝脏组织中大量表达;随着低氧胁迫时间的延长,鲢肝脏中IGFBP-1mRNA表达量升高,达最大值后继续低氧胁迫其表达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34.
克隆鲢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鲢转铁蛋白的组织表达模式、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时序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cDNA全长2 365 bp,包含2 025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74个氨基酸.鲢转铁蛋白与草鱼转铁蛋白的同源性高达74%,与人乳铁蛋白同源性最低,为39%,...  相似文献   
35.
大口鲇(♀)与鲇鱼(♂)的杂交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连续 2年进行大口鲇 (♀ )与鲇鱼 (♂ )的杂交系列试验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杂交组受精率稍低 ,而孵化率、出苗率没明显差异 ,说明大口鲇 (♀ )与鲇鱼 (♂ )之间的杂交不存在繁殖障碍或繁殖障碍较小 ;杂交后代生长 (体重、体长 )与母本相近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而与父本差异显著 (P <0 0 5 ) ,具有类似母本的快速生长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6.
37.
将繁殖季节顺产出的鲢卵从未受精卵开始到出膜后45d的鱼苗进行连续切片,观察其性分化。经观察,鲢苗出膜后24d在腹腔上皮的下方清晰可见性腺原基。出膜后34d则已明显性分化,雄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与性细胞一起突向体腔,以柄状精巢系膜连于腹膜上皮;雌性生殖嵴之体细胞增殖,沿腹膜上皮横向伸展。用口服甲基睾丸酮(MT)的方法,设3个梯度(15×10-6、30×10-6、45×10-6)对鲢雌核发育苗进行性转,结果以出膜后3~4d的鱼苗口服MT(30×10-6),连续投喂50d,转雄效果较好,鱼苗能正常摄食药饵,成活率可达79.2%。  相似文献   
38.
长丰鲢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雌核发育、混合选择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综合育种技术培育出的养殖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0),也是我国"四大家鱼"的首个新品种。与普通鲢相比,它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体形好、耐低氧、适应性强、遗传性状稳定等优良性状与特点,适合在全国可控的淡水水域中增养殖。  相似文献   
39.
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平平板电泳法研究了大口鲇、鲇及其杂种F1的血清蛋白、肌肉蛋白以及肝、肾、脾、心、眼和肌肉等6种组织的醇脱氢酶(ADH)、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分析了杂种F1及其与父母本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在LDH和ADH上,杂种F1与母本大口鲇相近。对比发现,肾脏和脾脏的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鉴别别大口鲇的生化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0.
通过多年来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系统总结并提出大口鲶在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操作中的技术要点与规范,适用于大口鲶亲鱼繁殖与苗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