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为了探究生物被膜形成关键基因csgD与鼠伤寒沙门菌黏附侵袭上皮细胞能力的关系,本研究利用Red同源重组系统构建鼠伤寒沙门菌S025株csgD基因缺失株(S025ΔcsgD),利用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回复株(S025ΔcsgDR);运用结晶紫染色定量、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平板表型鉴定等方法检测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比较野生株、缺失株和回复株黏附侵袭Caco-2细胞和HeLa细胞的差异。结晶紫染色定量、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与野生株S025和回复株S025ΔcsgDR相比,S025ΔcsgD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显著降低;生物被膜成分分析发现,野生株呈红色干燥粗糙型菌落,而S025ΔcsgD呈白色光滑型菌落,表明其卷曲菌毛和纤维素成分减少,回复株的菌落与野生株相似。黏附与侵袭试验结果显示,与野生株与回复株相比,S025ΔcsgD的黏附率和侵袭率显著降低。结果表明,生物被膜形成关键基因csgD在鼠伤寒沙门菌黏附和侵袭宿主上皮细胞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这为进一步阐明生物被膜状态下的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我国于2019年8月在新疆伊犁地区首次确诊该病。快速准确检测是防控该病的关键。目前,应用常规PCR、实时荧光定量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环介导等温扩增等分子检测方法,已实现了LSDV与其同属不同种病毒的通用检测和鉴别检测以及LSDV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区分;应用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ELISA)和蛋白印迹试验(WB)等免疫学方法,可进行羊痘病毒属的特异性抗原与抗体检测,而对于LSDV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尚有待研究。LSD作为一种新传入我国的外来动物疫病,有必要运用快速准确的分子或免疫学检测方法加强监测。本文概述了LSD诊断方法研究进展,为我国LSD诊断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华东地区H9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流行情况及变异程度,采集临床疑似病料和活禽交易市场家禽的棉拭子样品,通过鸡胚接种、HA和HI试验及RT-PCR等方法分离鉴定H9 AIV,对其中部分毒株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筛选4个代表毒株免疫SPF鸡制备抗血清,利用交叉血凝抑制试验测定抗原差异性。结果如下:共分离鉴定出62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率为2.02%(62/3 074)。对25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株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属于h9.4.2.5谱系,并进一步细分为A和B亚系。 HA 基因裂解位点氨基酸为PSRSSR↓G,符合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特征。与Y280代表株 HA 基因的推导氨基酸相比,分离株受体结合位点左侧臂全部变为NGLMGR。在抗原位点92位氨基酸出现R(64%)/K(36%)的变化。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株间的HI抗体滴度相差2~8 log2,可分为2类抗原型。因此,目前流行的H9亚型AIV发生了抗原变异,至少同时存在两种抗原型。  相似文献   
14.
袁野  黄晓玲  陆游  马红娜  周歧存 《水产学报》2016,40(9):1349-1358
为研究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血清指标的影响,实验配制6种等氮等脂(41%粗蛋白质和8%粗脂肪)的实验饲料,泛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50、100、150、300和600 mg/kg,饲料中实测泛酸水平分别为20.9、69.3、99.0、150.2、304.4和513.6 mg/kg。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73±0.12)g的凡纳滨对虾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不同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照组凡纳滨对虾成活率显著低于泛酸添加组,然而各泛酸添加组的成活率组间差异不显著。随着泛酸水平从20.9 m.g/kg增加到99.0 mg/kg时,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随着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全虾和肌肉主要成分无显著性影响。对照组对虾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泛酸各添加组,然而泛酸各添加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投喂150.2 mg/kg泛酸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13.6 mg/kg;而血清总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不受饲料中泛酸水平的影响。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由20.9 mg/kg增至150.2 mg/k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提高,而随着饲料中泛酸水平的进一步增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降低;饲料中泛酸水平为99.0mg/kg组凡纳滨对虾血清总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投喂对照组和泛酸水平为69.3mg/kg组的凡纳滨对虾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投喂泛酸水平为150.2 mg/kg组血清的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以凡纳滨对虾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分析得到凡纳滨对虾泛酸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13.40和119.87mg/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饲料中添加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幼鱼生长、饲料利用以及糖代谢关键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设计了3个小麦淀粉水平(5%、10%和30%)和2个脂肪水平(5%和10%)的3×2的两因子实验,配制了6种等氮的饲料,分别喂养平均体质量为(6.75±0.12)g的大黄鱼幼鱼。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大黄鱼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饲料效率(FE)、成活率(SR)、肝体比(H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交互作用,对脏体比(VSI)有显著交互作用。在同一脂肪水平下,淀粉水平为30%组WG和SGR显著高于10%淀粉组。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糖原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而对肌糖原含量有显著交互作用,在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30%小麦淀粉水平下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10%和20%淀粉水平,10%淀粉水平下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20%和30%淀粉水平;在脂肪水平为10%时,10%淀粉水平下的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20%和30%淀粉水平,而30%小麦淀粉水平下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10%和20%淀粉水平。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和葡萄糖(GLU)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对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交互作用显著。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脏脂肪酶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对淀粉酶活性无显著交互作用;同一脂肪水平下,脂肪酶的活性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同一饲料淀粉水平下,饲料脂肪水平为10%组的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5%组。不同小麦淀粉和脂肪水平对肝脏丙酮酸激酶(PK)的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而对葡萄糖激酶(GK)、磷酸果糖激酶(PF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1,6-二磷酸果糖酶(FBPase)和6-磷酸葡萄糖酶(G6Pase)的活性均无显著交互作用。研究表明,当饲料脂肪水平为5%时,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酵解关键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平衡,改善对小麦淀粉的利用能力;而当脂肪水平为10%时,大黄鱼对小麦淀粉的利用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投喂频率对虎斑乌贼生长性能、体成分、消化酶活性、组织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13.08±0.01)g的虎斑乌贼幼体180只,随机分成3组(投喂频率分别为每天1、2和4次,分别命名为F1、F2和F4投喂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1)F2和F4投喂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体比均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F1和F4投喂组的饵料效率显著低于F2投喂组(P0.05)。2)F4投喂组的肝脏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肝脏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和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F1投喂组(P0.05),肌肉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F1投喂组(P0.05)。3)各组肌肉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F1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F2投喂组的肝脏总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与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F1投喂组的肌肉和肝脏的二十二碳六稀酸(DHA)含量和DHA/二十碳五稀酸(EPA)显著高于F2和F4投喂组(P0.05),而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肌肉和肝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3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5)F1投喂组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1投喂组的前肠α-淀粉酶、脂肪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F2投喂组(P0.05),F2和F4投喂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虎斑乌贼幼体养殖的适宜投喂频率为每天2次。  相似文献   
17.
为评价含碘、季铵盐、过硫酸氢钾、二氧化氯这四类常用消毒剂对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灭活效果,参考OIE参考实验室相关操作流程,基于畜禽栏舍、运载工具、器具消毒及皮肤黏膜消毒目的,根据说明书标明的浓度范围选择不同工作浓度,与ASFV分别在4 ℃和20 ℃条件下作用30分钟,10倍连续稀释后接种猪肺泡巨噬细胞,同时加入猪红细胞,培养观察红细胞吸附现象。结果显示,本试验四类消毒剂对ASFV均有灭活作用,但灭活效果因消毒剂的种类和工作浓度不同有所差异。相同工作浓度的同一消毒剂产品,在4 ℃和20 ℃这两种条件下的灭活效果基本一致。季铵盐类和二氧化氯类消毒剂,在说明书推荐的工作浓度下,均有效灭活ASFV;多数含碘类、过硫酸氢钾类消毒剂,需在其说明书标明浓度范围的较高工作浓度时,才可有效杀灭ASFV。本研究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中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的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大豆卵磷脂(SL)最适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实验。实验以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红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添加不同含量的SL(0、10、20、40、60、80 g/kg),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饲料。每个处理60只蟹,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质量为(3.68±0.02)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发现,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增重率(WGR)、蜕壳率(MR)、蛋白质效率(PE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升高,而WGR、FCR显著而降低;当饲料中SL添加水平为40~80g/kg时,三疣梭子蟹的WR、MR和SGR无显著性变化,而FCR显著升高,PER显著减低。饲料中适宜水平的SL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幼蟹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血清中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HDL)不受SL添加量的影响;当SL添加量为0~40g/kg时,血清中胆固醇(CHO)、葡萄糖(GLU)的含量显著升高,而随着SL添加量继续增加时,血清中CHO、GLU的含量无显著性变化;SL添加量为0~20 g/kg时,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显著性升高,但随着SL添加量的增加,LDL含量显著性降低。饲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中肝胰腺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及溶菌酶活性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60 g/kg时,肝胰腺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当SL添加水平为0~40 g/kg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PX)的含量显著性上升。饲料中添加不同的SL对三疣梭子蟹幼蟹肌肉中C20:5(EPA),C22:6(DHA),n-3PUFA和C18:2脂肪酸含量无显著性影响。但当SL添加量为0~40 g/kg时,肝胰腺中C18:2的含量极显著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上升,而肝胰腺中n-3PUFA的含量虽然无显著性差异,但当SL的含量为40 g/kg时,n-3PUFA的含量高于其他组;随着SL添加量的继续增加,C18:2显著性升高,而n-3PUFA极显著性降低,DHA和EPA含量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当大豆卵磷脂添加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提高三疣梭子蟹肝胰腺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特别是n-3PUFA、DHA和EPA。以SGR为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饲料中大豆卵磷脂的适宜需要量为41.96 g/kg。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肠道形态和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择初始体重为(0.41±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64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1.0%、2.0%,共配制出4种等氮(42%粗蛋白质)等脂(8%粗脂肪)的试验饲料。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各添加组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1.0%添加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2.0%添加组(P0.05),而饲料系数显著低于2.0%添加组(P0.05)。1.0%添加组肝体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肥满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对全虾以及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酵母水解物对肠道的皱襞宽度、微绒毛高度和上皮细胞高度影响不显著(P0.05)。而2.0%添加组的肠道皱襞高度显著高于0.5%添加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显著提高了血清酚氧化酶(PO)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且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也在1.0%添加组达最大值。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1.0%的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凡纳滨对虾的血清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同时对生长性能和肠道形态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非洲猪瘟疫情对国内养猪行业影响巨大,猪场的生物安全备受关注。因此,我国的养猪模式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小户、散养逐渐转型为集约化、集团化养殖。近年来,国家对土地资源的管控,使得养殖用地、环保要求审批等愈发紧张,与我国城乡居民对猪肉的高需求量形成矛盾。随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