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27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2篇
  22篇
综合类   161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33篇
畜牧兽医   109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51.
为研究昆明地区广泛种植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幼苗的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试验方法测定了不同时间干旱胁迫下的草坪外观质量(TQ)、叶片萎蔫系数(LWS)、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Bio)3种草坪草根冠比(RS)、叶片光合速率(Pn)、叶片暗呼吸速率(R)、脯氨酸含量(Pro)、细胞膜透性(RC)以及可溶性糖含量(Sol)等生理生态指标。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高羊茅的TQ、LWC、RWC、Bio和Pn降低的比例显著低于黑麦草和早熟禾,而R、Pro、RC和Sol的增加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和早熟禾。用隶属函数法对试验测定的9个生理生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3种冷季型草坪草幼苗抗旱性表现为: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  相似文献   
52.
圪针院是山西吉县城关镇苏家坪村委所辖的小山村,仅有10户38口人,拥有土地1300亩,宜林荒山1500亩。为了发挥土地资源的优势,苏家坪村委会于1993年提出建村办林场的想法,得到村民的支持。他们采取资金、土地、实物、劳力入股形式联合兴建。具体作法是:把总股值设为10股,村委会承包建场前期工程,负担全部投资,折合3股,圪针院小组具有建场用地使用权,折为4股,其他村的农民投入劳工,参加林场建设,折为3股,林场见利后,三家股东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53.
[目的]针对母猪哺乳行为及哺乳时长的自动化监测水平低、人工观测费时费力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5结合db4小波的方法,实现非接触式母猪哺乳行为的判定和哺乳时长的监测.[方法]利用YOLOv5对目标母猪和仔猪进行识别并输出母猪姿态,选择姿态为侧卧的母猪获取其预测框面积,根据哺乳特征的预测框面积变化与哺乳行为建立对应...  相似文献   
54.
为揭示豆蔻属(Amomum L.)2种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与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叶解剖结构特性差异,采用指甲油印痕法和超薄切片法对其叶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植物的叶片在气孔器的分布、气孔器的结构、叶片横切面结构、叶肉细胞超微观结构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气孔器的数量、气孔器的大小、叶绿体的结构、叶肉细胞贮藏的营养物质等方面存在差异: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分别比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大;阳春砂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分别比草果叶片的上、下表皮气孔数目多;阳春砂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太明显,草果叶片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较明显,且栅栏组织排列更加整齐、规则;阳春砂的叶绿体中含有淀粉粒和嗜锇颗粒,细胞质中含有内生菌,草果叶片的叶绿体中含有脂滴。  相似文献   
55.
为研究在自然光照条件下不同遮光措施对几种芽苗菜生长、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选用遮光率分别为90%、65%、50%的常规遮阳网对豌豆、萝卜和向日葵3种芽苗菜进行遮光处理,以不遮光处理为对照,测定分析不同处理栽培盘内温、湿度变化及芽苗菜的生长、产量、品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遮光处理对栽培盘内温度的影响具有时段性。在白天(06:00—18:00),遮光处理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栽培盘内的温度,且遮光率越高、光照越强,温度降低幅度越大,在15:00,90%、65%遮光率处理的温度分别较对照降低14.9%、11.4%;遮光处理栽培盘内湿度均较对照有所增加。遮光处理的3种芽苗菜百株地上部鲜质量、产量、VC含量和口感评定分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百株地上部干质量、叶绿素含量、纤维素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65%遮光率处理的萝卜苗百株地上部鲜质量、VC含量、口感评定分值均最高,产量居第2位,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27.6%、3.8%、52.6%和38.6%;65%遮光率处理的豌豆苗产量最高,较对照显著增加5.4%,90%遮光率处理的豌豆苗VC含量、口感评定分值均最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4.6%、169.2%,纤...  相似文献   
56.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研究了不同布设间距下,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水流运动的规律,旨在为深入研究人工鱼礁的集鱼原理和海洋牧场建设中人工鱼礁的投放和布设提供更多参考。本研究采用了4种布设间距,分别为0.5、1、1.5和2倍鱼礁高度,基于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模拟了速度为0.8m/s的水流流经2个礁体的过程,分别观察鱼礁周围水流运动情况。结果显示,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内部和周围存在缓流区、背涡流区、上升流区、死水区等有显著特征的区域;多孔方型人工鱼礁上升流的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的比值约为0.95倍;多孔方型人工鱼礁周围上升流最大抬升高度与鱼礁高度之比约为2.1;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为鱼礁周围的流态多样性提供了较有利的作用;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布设间距对2个鱼礁单体间的旋涡数量和旋涡方向有较大影响,也对涡量大小和涡量分布范围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布设间距越大,涡量越大,分布范围越广,但超过一定范围后,涡量不再增大,分布范围也不再扩大;多孔方型人工鱼礁的布设间距越大,背涡流在X方向和Y方向的影响面积越大。研究结果清晰地展现了不同布设间距下的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对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人工鱼礁投放和布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随着大规模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电能的接入,其随机性和间歇性对电网调度及实时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抽水蓄能电站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供电质量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开展设备检修是保障抽水蓄能机组健康运行的必要措施,在此背景下,探索了一种融合虚拟现实、智能决策、电站多元信息的数字化检修技术,基于此开发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检修...  相似文献   
58.
为研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消化道的菌群结构、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系统分析大黄鱼胃、幽门盲囊和肠道中菌群组成及分布,并对比研究工厂化养殖和网箱养殖模式下的消化道菌群;同时,结合生化分析方法解析2种模式下消化道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特征。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菌群多样性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f))、Fructo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等代表的菌属为共有优势菌群。其中,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Anaerostipes等的丰度随消化道延伸呈下降趋势,而乳杆菌科、E01_9C_26_marine_group(o)所代表的菌属及黄杆菌属等则相反;普氏菌属(Prevotella_9)、乳杆菌科代表的菌属为2种模式养殖大黄鱼的主要差异菌属。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幽门盲囊和肠道中的菌群组成及其参与营养和免疫相关代谢通路的基因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胃部的菌群组成和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存在明显差异;而网箱养殖大黄鱼胃部与幽门盲囊和肠道的菌群结构及相关代谢通路基因数目差异相对较小。2种养殖模式下的大黄鱼消化道菌群与饲料菌群相近。另外,胃和幽门盲囊也具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说明,整个消化道还具有一定的化学免疫屏障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大黄鱼健康养殖提供基础参考,并为消化道菌群生理功能探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抗蚀性是反映土壤抵抗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选取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团聚状况、团聚度、分散率和<0.05 mm粉黏粒含量等7个指标,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探讨了桂西北喀斯特地区5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原生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P<0.05)高于撂荒地、坡耕地和人工林,撂荒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坡耕地和人工林高,但差异不显著。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总量及团聚状况显著高于坡耕地及人工林,但其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及分散率显著低于坡耕地;人工林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显著高于次生林,但与原生林、撂荒地和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人工林土壤分散率则与坡耕地类似,显著低于原生林、次生林及撂荒地;原生林、次生林土壤团聚度与撂荒地、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人工林;次生林、撂荒地及人工林<0.05 mm粉黏粒含量与原生林、坡耕地差异不显著,但坡耕地土壤<0.05 mm粉黏粒含量显著高于原生林。由主成分分析综合评分得到土壤抗蚀性强弱顺序为:原生林>次生林>撂荒地>坡耕地>人工林。因此,喀斯特地区人为干扰严重降低了土壤的抗蚀性,耕地通过撂荒方式能够提高土壤抗蚀性。  相似文献   
6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襄阳花鼓戏为例,分析了当前襄阳花鼓戏传播和传承遇到的困难,并通过对其他城市乡村振兴+非遗传承与创新的经验总结,分析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所带来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对于襄阳花鼓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来说是宝贵的机遇,要做好襄阳花鼓戏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实现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