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5篇
  14篇
综合类   16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3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根据腺苷琥珀酸裂解酶(Adenylosuccinate lyase,ADSL)基因外显子9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SSCP的方法对隐性白羽鸡、丝羽乌骨鸡、萧山鸡、白耳鸡、藏鸡进行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并检测到了多态性,表现为3种基因型,对两种纯合子进行直接测序,结果发现9839位碱基发生了突变,由C突变为A,将核苷酸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发现突变后引起ADSL基因第273位氨基酸由Pro突变为Thr,为错义突变。经独立性检验,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与品种有关,但进一步方差分析并没有显示出该位点的多态性与胸肌的IMP含量之间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512.
小分子非编码RNA可分为miRNAs、piRNAs和snoRNAs3种类型。选用雄性鹌鹑20只,分别采集心脏、肝脏、肾脏和睾丸组织,提取小分子RNA,分析不同组织中各种小分子RNA的表达形式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miRNAs的表达存在组织差异性,在肝脏、肾脏、睾丸中分布极少,在心脏中不表达;piRNAs和snoRNAs在4种组织中均有分布,且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snoRNAs的频度最高,piRNAs分布较少;同一组织中,miRNAs、piRNAs和snoRNAs的分布差异均显著(P<0.05)。这一结果为研究鹌鹑及禽类的小分子RNA的表达规律及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13.
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消除规律,鸡肌肉样品经丙酮、二氯甲烷提取,饱和正己烷脱脂,氮吹仪吹干浓缩后用流动相溶解,上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测定鸡肌肉样品中甲砜霉素的检测限为1.5μg.kg-1(S/N=3)、定量限为5μg.kg-1(S/N=10)。各试验组鸡分别按体质量以10.0、20.0和50.0mg.(kg.d)-1剂量给药,每天1次,连续5d内服给药后,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随给药剂量增大呈上升趋势,随休药期的延长而降低。休药第1天时,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达到峰值。休药前期甲砜霉素残留消除较快,后期消除缓慢。休药第5天时,鸡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50μg.kg-1,休药第9天时,鸡肌肉中甲砜霉素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1.5μg.kg-1);甲砜霉素在鸡肌肉中的残留量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14.
本研究根据鸡Apo VLDL-Ⅱ基因内含子Ⅰ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引物,分别采用PCR-RFLP、PCR-SSCP技术对文昌鸡、如皋黄鸡、丝羽乌骨鸡、安卡肉鸡及红色原鸡5个鸡种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鸡Apo VLDL-Ⅱ基因内含子Ⅰ存在4处突变,分别为:1950处G/A、2522处A/C、2705处A/C及2793处C/T。统计结果显示:安卡肉鸡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如皋黄鸡、红色原鸡存在显著差异,文昌鸡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与乌骨鸡差异不显著,除安卡肉鸡外所有鸡种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515.
利用H/L值分析鸡抗应激能力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H/L值的比较,对不同品种鸡的抗应激能力进行评价。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以及安卡鸡各80只,分别检测了41、56、71和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H)、淋巴细胞(L)及H/L值。结果表明:(1)在41、56日龄时,如皋鸡与文昌鸡、安卡鸡相比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89日龄的H/L值在文昌鸡和安卡鸡之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2)如皋鸡在41日龄和71日龄间H、L及H/L值呈极显著差异(P<0.01),其余差异均不显著。文昌鸡H、L及H/L值在各日龄间变化较大,41和71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41和89日龄、56和71日龄以及56和89日龄间呈极显著差异(P<0.01)。安卡鸡各值只在56和89日龄间呈显著差异(P<0.05),其余差异均不显著。研究初步表明家禽的抗应激能力存在品种间差异,如皋鸡的抗应激能力优于安卡鸡,文昌鸡晚期表现出较好的抗应激能力,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之间的抗应激能力差异会减小。  相似文献   
516.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鸡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部分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期查找与血清中IL-1含量相关的遗传标记。根据红色原鸡IL-1β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及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方法对如皋鸡、文昌鸡和安卡鸡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析,并利用试剂盒ELISA法对56日龄血清IL-1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IL-1含量安卡鸡极显著高于如皋鸡(P0.01)和文昌鸡(P0.001)。IL-1β基因476位点发生G→A突变、482位点发生T→C突变、1 215位点发生C→T突变、1 507位点发生T→C突变。对多态位点和IL-1含量作关联分析,只发现1 215位点与IL-1含量有关,TT基因型个体IL-1含量显著高于CC型个体。本研究初步表明IL-1β基因1 215多态位点可以作为抗病育种中的候选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17.
不同鸡种间部分免疫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如皋鸡、文昌鸡及安卡鸡各80只,每个品种分为A、B2组,每组分别于49日龄腿肌注射25%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0.5、1mL。分别检测了41、56、71、89日龄的异嗜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etero-phil/Lymphocyte,H/L)值,56、71、89日龄的SRBC抗体滴度以及30、41、56、71、89日龄的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和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同一检测日龄H/L值在不同品种间存在差异,随着日龄的增加品种间的差异逐步减小;不同品种H/L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不同,如皋鸡4个日龄变化平缓,文昌鸡和安卡鸡呈先高后低趋势。3个品种SRBC抗体滴度均在56日龄达到最高,其中文昌鸡最高,安卡鸡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除如皋鸡外,其他品种对不同剂量SRBC抗原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在免疫ND疫苗后3个品种抗体滴度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但是变化幅度有所差异,安卡鸡前3个检测日龄滴度介于如皋鸡和文昌鸡之间,但免疫后期迅速上升,71和89日龄滴度极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P0.001);如皋鸡和文昌鸡之间AI抗体滴度除56日龄之外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安卡鸡在所有日龄均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结果表明,家禽的免疫性状在品种间存在遗传差异,中国地方鸡种比外来鸡种在多个免疫性状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518.
本研究通过检测鸡NLRC5基因编码区域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以期分析与免疫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采用PCR-SSCP方法对3个鸡品种NLRC5基因编码区SNPs进行检测,仅在外显子8区域发现多态位点,其中在文昌鸡中检测到AA、BB和AB 3种基因型,如皋鸡中检测到AA和AB 2种基因型,安卡鸡中仅存在AA基因型。序列分析结果显示,NLRC5基因外显子8存在G43A同义突变。测定部分免疫性状,分析不同鸡品种之间以及不同基因型与免疫性状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安卡鸡H/L值、ND抗体滴度、IL-1浓度均显著高于如皋鸡和文昌鸡(P0.05),AI抗体滴度极显著低于其他2个品种(P0.01),如皋鸡SBRC抗体滴度最高,但3个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基因型同免疫性状之间,AA型个体各项性状值均优于AB和BB型个体,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中国地方品种文昌鸡、如皋鸡的抗性优于安卡鸡种,AA型可能是NLRC5基因在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519.
为探讨国内外典型鹅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关系,本文利用Sanger测序,测定了5个大、中、小型鹅品种,共100个样本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并使用MEGA、DNASP等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矫正后的mtDNA Cytb基因606 bp序列中发现了23个多态性位点,占总碱基数的3.79%,其中简约信息位点21个,占多态性位点的91.30%;5个品种共具有31个单倍型,其中共享单倍型2个。5个鹅品种按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大致可分成2大类族群,霍尔多巴吉鹅为一类,其他4个鹅品种为一类。狮头鹅、浙东白鹅、扬州鹅、太湖鹅的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高;其Fu’s Fs值和Tajima’s D值均为正值且符合中性检验,同时碱基错配分布曲线呈多峰分布,表明群体趋于稳定。霍尔多巴吉鹅群体内未发现多态位点,且与上述4个鹅品种遗传距离较远,可作为父本或母本与上述4个大、中、小型鹅品种杂交,利用杂交优势培育专用品系或生产商品代霍杂鹅。  相似文献   
520.
为研究饲粮苏氨酸缺乏和过量对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3个苏氨酸水平(苏氨酸缺乏、适宜和过量),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300只1日龄雄性健康北京鸭随机分配到30个重复笼中,分别饲喂苏氨酸缺乏、适宜和过量的饲粮。鸭舍保持24 h光照,试验期为14 d(1 ~ 14日龄)。结果表明:饲粮中缺乏苏氨酸会降低北京鸭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P < 0.0001),增加耗料增重比(P =0.0002),而饲粮苏氨酸过量对1 ~ 14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 > 0.05)。与适宜组相比,苏氨酸缺乏组体重和日增重分别降低48.40%和53.38%,耗料增重比增加了16.13%。饲粮缺乏苏氨酸会降低血浆中ALT和ALP活性、UA含量,增加血浆中DBIL含量(P < 0.05),而对血浆中AST、CK、α-HBDH和CHE活性,以及TP、ALB、GLB、A/G、TBIL、IBIL、GLU、LDH、CHOL、TG、HDL-C和LDL-C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 > 0.05)|饲粮苏氨酸过量对血浆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 > 0.05)。饲粮苏氨酸缺乏会降低1 ~ 14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影响血浆生化指标|饲粮苏氨酸过量对1 ~ 14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北京鸭|苏氨酸|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