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12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1.
国内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养殖模式, 以养殖用水净化后循环利用为核心特征, 节电、节水、节地, 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需求。本文以循环水养殖模式应用实践为主线, 结合近几年养殖模式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 围绕养殖管理与应用, 分别对水循环系统对化学物质的承载力、水循环率、主要养殖种类、养殖效果和最适养殖密度等运营管理环节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为今后建立适用于中国国情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管理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2.

通过在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中养殖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unthe), 研究了不同气水比对曝气生物滤池净化效能, 以及对DO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试验系统在温度为(19±1)℃, 系统循环次数为15, 养殖池DO保持在12 mg/L以上的运行条件下, 随着气水比由0.75 : 1~1.50 : 1的增加, 生物滤池氨氮的去除率由35.0%增加至52.0%, NO2-N的去除率由8.2%增加至44.6%, 气水比对硝化反应影响显著, 但对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影响并不显著, 其平均去除率为10.14%; pH值有增加的趋势, 生物滤池进水口到出水口的pH值由7.97增加至 8.08; 气水比最佳运行参数为1.25:1。同时还发现1级生物滤池进水口DO接近饱和, 1级到末级滤池间DO仅降低了10%, 系统pH7.9~8.1。本研究所获参数, 可供生物膜法处理养殖循环水的条件优化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3.
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P)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和产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但是疾病频发一直是困扰水产养殖的一个问题,而病原的快速检测是水产动物疾病防控的前提和关键。随着水产病害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病原的检测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核酸扩增技术——环介导等温扩增(l oop-medi at ed i sot hermalampl i f i cat i on,LAMP),综述了近年来LAMP方法在水生动物病害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并对该方法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大菱鲆种质资源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合介绍了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分类、自然分布和生物学特性。从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阐述了大菱鲆自然群体遗传结构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详述了大菱鲆野生资源的利用和养殖开发现状.特别是我国对引进的大菱鲆种质资源的养殖开发。指明了我国目前在引种及养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全国性大菱鲆良种引育中心,以保证我国大菱鲆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5.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的平均养殖密度(15.07±0.22)kg/m3,观测半滑舌鳎的呼吸频率,检测养殖水体中溶氧、氨氮、亚硝酸氮等24 h内摄食和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半滑舌鳎摄食前、后的呼吸频率平均值分别为27.3次/min和34.7次/min,摄食后的呼吸频率显著高于摄食前;(2)投喂前、后2.5 h内,水中溶氧一直处于下降趋势,在摄食2.5 h后,水中溶氧处于稳定的上升趋势;(3)投喂后,氨氮、亚硝酸氮浓度显著增高,2.5 h后达到峰值,随后缓慢降低,在下次投喂前0.5 h达到最低值。说明半滑舌鳎摄食活动对循环水养殖水质的影响呈现规律性,也说明循环水养殖模式可以满足半滑舌鳎对水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16.
美洲黑石斑鱼,中文名为条纹锯和黑锯,通称黑石斑。其体表旱深褐色或蓝黑色,各鳍较大并有大量条纹和白色点状色块分布,头部与鳍边晕翡翠色。绚丽多彩.所以有翡翠斑、珍珠斑、天星斑、宝石斑等多种美名.是美国东部沿海重要的商业捕捞对象、重要的游钓鱼种和观赏鱼类。它的肉质丰腴、口感鲜软清爽、富含营养、骨刺少、骨肉容易分离、方便加工利用,很符合欧美人的口味。所以被认为是当今美国东南沿海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鱼类之。在过去的20年间,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需求一直趋旺.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对大西洋自然种群捕捞压力的不断增强,而出现过度利用的局面。另外,由于近年美同黑石斑鱼寿司市场日趋火爆,产品供不应求,政府则积微倡导开展养殖生产,而使黑石斑值的养殖业顺势而起。养殖试验证明:黑石斑鱼属于暖温性和广温、广盐性鱼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7.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r]属褐藻门褐子纲海带目(Laminarimes)翅藻科(Alariaceae),是重要的经济海藻之一,在我国舟山群岛、嵊泗列岛、青岛、烟台、大连等地都有其自然分布。裙带菜是一种有明显世代交替的一年生海藻。  相似文献   
118.
大菱鲆人工繁殖与养殖技术讲座(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霁霖  门强 《齐鲁渔业》2002,19(9):43-46
大菱解是原产于欧洲沿海的一种名贵比目鱼类。它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低水温生活,肉质好,市场潜力大等优点,相继成为欧洲各国开发的优良海水养殖鱼类之一。自英国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发成功以来,商业化的养殖已形成规模,世界上其它各国也竞相引进。我国自1992年由黄海水产研究所引进该良种以来,经过10年的科研攻关,在驯化、养成、亲鱼培育、苗种培育、营  相似文献   
119.
大菱鲆鱼体生化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分析了大菱鲆鱼体的生化组成,并根据鱼体的生化组成,对大菱鲆的营养需求及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将对进一步研究大菱鲆的营养需求,提高大菱鲆配合饲料的配制水平以及提高大菱鲆的商品价值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大菱鲆鳔器官发育的形态学与组织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取0—63日龄的大菱鲆(Sx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固定并显微组织切片观察。根据观察结果特大菱鲆鳔器官发育周期分为形成、充气、退化和消失4个阶段。在水温15—16℃下,初孵仔鱼的鳔原基末出现;孵化后第2天,鳔原基形成;孵化后第5天,气腺形成并首次充气;孵化后第8天,鳔腔中充满气体。到第19天大部分仔鱼的鳔腔中充满气体,气腺最发达。仔鱼的变态发育和鳔器官的退化几乎同步进行。孵化后第25天,鳔前端的气腺上皮首先退化,只余腹部的气腺上皮;至第31天,整个气腺完全退化,开始变态为幼鱼;至第63天鳔完全消失。过度膨胀的鳔器官内腔被来自内壁增生和肥大的上皮细胞占据。末充气的鳔器官较小,鳔腔内有中等程度的炎症。本实验目的旨为大菱鲆人工育苗中提高鳔的充气率从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