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6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星突江鲽生物学特性及养殖前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星突江鲽(Platichthysstellatus Pallas)为冷温、广盐性鲆鲽鱼类。英文称之为Starry floun-der,因其头部和鱼体部分的星状鳞像无数个星星在夜空闪烁而得名。星突江鲽最典型的特征是背鳍、臀鳍和尾鳍上分布有黑、白、黄相间的垂直条纹。鱼体的有眼侧为黑褐色或黑色,无眼侧为乳白色。星突江鲽两眼位于头左侧或右侧,在美国西岸俄勒冈州约50.8%位于右侧,在亚洲东北沿岸均位于左侧。星突江鲽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适应范围广,可以采用多种养殖方式进行养殖,包括工厂化养殖、土池粗放养殖和半粗放养殖等,是具养殖潜力的海水鱼类之一。其肉质白,细嫩,味鲜美,肌肉弹性与牙鲆相比高1.7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是牙鲆的1.6倍,是做生鱼片的好材料,在我国有良好的消费前景。  相似文献   
62.
不同类型生物质材料对酸化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生物质材料对3种不同酸度茶园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在酸性茶园土壤中加入一定量的生物质材料培养45 d后,林场茶场、灵谷茶场和岭下茶场3种土壤的pH值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别平均提高了0.44、0.31和0.26个pH单位。同时,加入生物质材料能显著降低土壤交换性酸、交换性铝、总可溶性铝和总单核铝含量,其中,以牛粪、秸秆堆肥和商品有机肥的效果更显著。此外,供试生物质材料在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数量和提高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方面的效果,以作物秸秆炭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3.
蒋新宇  马爱军  何任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918-18919
[目的]研究毒死蜱胁迫对青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毒死蜱胁迫对青菜幼苗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毒死蜱胁迫会显著降低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降低78.56%;而对叶绿素的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青菜幼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处理提高了7.72%,8.72%,7.96%和4.52%。毒死蜱对SOD活性有一定激活效应,而对CAT活性则表现为抑制效应。与对照相比,毒死蜱胁迫下SOD活性提高了50.22%,CAT活性降低了10.65%。[结论]该研究为毒死蜱在蔬菜上的安全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质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表型性状预测红鳍东方鲀体重时,由于不同表型性状间的自相关、部分性状和体重之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线性回归方法自变量间的共线性,结果导致预测误差过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建模原理,采用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 模型,利用72个红鳍东方鲀样品的生长数据, 通过最近邻聚类算法, 构建了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红鳍东方鲀体重预测模型,并采用线性回归检验法对所构建模型的可信度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基于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92,接近于1,而线性回归模型的拟合度为0.949。这表明: 基于RBF神经网络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消除了线性分析中自变量的共线性问题, 比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拟合度提高4.53%,预测精度高于线性回归方法。基于RBF神经网络体重预测模型的构建,为利用表型性状精确评估红鳍东方鲀的体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延迟排卵对卵子生理生化变化及卵质的影响,人为对性成熟亲鱼推迟1~2周挤卵,并将未推迟挤卵组记为A组,推迟1周挤卵组记为B组,推迟2周挤卵组记为C组,研究推迟排卵后卵子内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唾液酸、总氨基酸以及脂肪酸含量等生化参数变化规律及延迟排卵与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推迟1周排卵后,B组受精率显著下降(P0.05),受精率由A组的86.66%降至57.14%;推迟2周后,C组受精率降至31.89%;卵内酸性磷酸酶活力随产卵期推迟而显著下降(P0.05),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R~2=0.705);A组苹果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高于B、C两组(P0.05,R~2=0.630),总氨基酸含量亦存在相似变化趋势,A、B组显著高于C组(P0.05,R~2=0.706);此外十四烷酸(C_(14:0))、十五烷酸(C_(15:0))、棕榈酸(C_(16:0))、棕榈油酸(C_(16:1n-7))、a-亚麻酸(C_(18:3n-3))、二十碳五烯酸(EPA)在总脂中比例均在正常组中最高,并与受精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二十二碳五烯酸(C_(22: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二十碳五烯酸(EPA)均与受精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果表明,卵子中磷酸酶、苹果酸脱氢酶、总氨基酸、脂肪酸含量与卵子活力存在相关性,在红鳍东方鲀人工授精时,在亲鱼卵子成熟后1周内进行人工挤卵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66.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任务。本文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人工湿地基质和植物的选择、景观的营造等,以期构建适宜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最优化的人工湿地系统。  相似文献   
67.
母源免疫是提高养殖动物幼体抗病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病害防控方面,具有防御在先、操作便利、安全环保等优点,对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鱼类母源免疫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及评析,阐述了母源抗体动态传递、代谢变化规律、保护效力、抗体分子特征和空间分布,以及补体、凝集素、溶菌酶等多种母源免疫因子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鱼类母源免疫研究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旨在为进一步深化鱼类母源免疫机理和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大菱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家族(PPARs)的组织分布和高温胁迫下PPARs在肾脏中的表达情况。实验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PPARs基因3种亚型在大菱鲆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高温胁迫下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表达情况。qPCR结果显示,大菱鲆PPARs 3种亚型的组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PARα1和PPARα2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PARβ在大菱鲆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PPARγ在大菱鲆的鳃中出现了显著性的高表达。大菱鲆肾脏中PPARs的mRNA水平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PPARα随温度升高表达水平先显著降低,后有所升高;PPARβ的表达量在14、20、23和25℃时差异不显著,当温度升高至大菱鲆的致死温度28℃时,表达量出现了显著性的升高;PPARγ在14℃时表达水平很低,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加。研究表明,大菱鲆中存在PPARα、PPARβ和PPARγ3种亚型,而且三者可能以组织特异性的方式参与脂质代谢的调节,首次指出PPARs 3种亚型在温度胁迫中的表达变化,对PPARs的研究将推动鱼类脂代谢研究,揭示鱼类PPARs在脂质代谢调控以及响应逆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iinther)胚胎发育与盐度、温度和光照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并提出胚胎孵化的优化技术以促进半滑舌鳎人工繁育工作的发展。实验表明,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25~35,此盐度范围内孵化率都可达88%以上,盐度低于20或高于40孵化率会明显降低,同时初孵仔鱼畸形率会随之升高。胚胎在22~24℃范围内的孵化率最高,达82%以上,且畸形率最低。不同的光照节律和光照强度对胚胎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影响不大,但是对胚胎发育速率和孵化时间具有明显的延滞或促进作用。综合胚胎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合实际操作技术,对半滑舌鳎受精卵孵化条件加以优化,提出了工厂化育苗条件下提高半滑舌鳎受精卵孵化率、获得优质仔鱼的孵化方法和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70.
养殖大菱鲆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大菱鲆养殖中常见疾病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包括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系统地描述了这些疾病的流行特征、发病症状、危害程度、感染率及致病原等。同时为各种疾病提供了具体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对大菱鲆养殖生产与疾病防治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系国内首次对养殖大菱鲆疾病进行的全面性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