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为优化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 capsulata)商品保存技术,首先对实验室选育保存的高效荚膜红假单胞菌(菌种NC01)进行菌种扩大培养,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的保存温度、菌液pH值、包装桶规格、透光度、颜色对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保存期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在菌液中添加保护剂后的保存效果。结果显示,在商品菌液中添加0.5g/L维生素C,调节菌液pH值7.0,采用5L透光度2 500lx的绿色塑料桶包装,在温度25℃下保存效果最好。应用最适宜保存技术保存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两个月,菌液的有效活菌数≥2.76×109个/mL,比普通保存技术提高了67.27%,两者差异显著(P0.05),为渔用荚膜红假单胞菌商品的保存提供了一种全新、有效的保存技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自制人工海水培育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幼体,与天然海水对比分析人工海水特性及养殖过程中的水质状况,探究人工海水对罗氏沼虾幼体生长发育及能量收支的影响。试验在广西南宁国家级罗氏沼虾良种场进行,罗氏沼虾幼体和饵料丰年虫无节幼体均由该良种场提供,罗氏沼虾幼体规格(湿重)为(1.476±0.050)g,共80万尾;在幼体开始培育前配制人工海水1 000 kg,配比为海盐:MgSO_4∶CaCl_2∶KCl∶H_3B_3O_3∶KBr∶ETDA∶生石灰=2000∶600∶72∶36∶24∶4∶1∶2;设置天然海水为对照组,试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设置4个重复。结果显示,人工海水中,Mg~(2+)∶K~+∶Ca~(2+)=3∶1∶1,与北部湾天然海水接近,且水质无毒性作用;与天然海水相比,人工海水培育的罗氏沼虾幼体成活率为95.00%,蜕皮率为16.82%,并提高了幼体的特定生长率和食物转化率,降低了摄食率;幼体在天然海水中生长和脱壳所用能量[(18.83±1.35)%和(0.99±0.16)%]分别显著低于人工海水[(19.64±0.51)%和(1.47±0.06)%](P0.05);而在呼吸、排泄和排粪上的能量比例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表明,自制的人工海水对罗氏沼虾幼体的生长发育、蜕皮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罗非鱼养殖中后期,研究了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类底改+有益活菌(光合细菌、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对池塘底泥总氮及总磷的降解。结果表明,对照组养殖池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底泥的总氮、总磷含量沉积浓度随着饲养周期的延长而不断增加,但使用复合过硫酸氢钾颗粒解毒底安+有益活菌进行综合调控后减缓了它们增加的幅度,使更多的营养物质释放到水体中,供给浮游植物利用和提高同化作用。从改良的效果来比对和分析,以复合过硫酸氢钾颗粒解毒底安+乳酸菌的协同作用对氮磷的改良效果更显著,总氮和总磷比试验前平均消减了30.75%和15.69%,可在水产养殖中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联合EM菌对广西拟水龟幼龟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拟水龟幼龟为试验动物,探讨光合细菌联合EM菌对其养殖的影响,从而为广西拟水龟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分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个重复,养殖试验时间为一年,试验结束起捕计算幼龟的均末重、成活率、增重量、畸形数以及饵料系数作为生产性能的评判指标。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龟的均末重、成活率、增重量分别提高26.8%、6.8%和35.9%,而畸形率、饵料系数分别降低580%和27.2%。说明光合细菌与EM菌能提高幼龟机体的免疫力,拮抗病菌病原,促进幼龟生长、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降低畸形率和饵料系数、消除养殖环境恶臭的作用,可在全区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饵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沼泽红假单胞菌对罗非鱼养殖的影响,为罗非鱼的规模化、高密度健康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沼泽红假单胞菌(有效活菌数≥5&#215;109个/mL)为饵料添加剂,分别按3%、5%和7%的比例添加于饵料中投喂罗非鱼;试验期为160 d,分6次检测养殖池水质,试验结束起捕计算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指标并进行研究与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比,添加沼泽红假单胞菌试验组能有效稳定水体pH,抑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有毒物质的产生(P<0.05,下同);各试验组中罗非鱼的单位产量、均末重、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其中单位产量提高15.52%~34.67%、均末重提高9.10%~18.18%、成活率提高5.87%~13.97%,饵料系数降低9.42%~21.52%.综合比较来看,以添加5%沼泽红假单胞菌综合效果最佳,所产生的单位产量最高.[结论]罗非鱼饵料中添加适量沼泽红假单胞菌,可减少养殖中后期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改善水质,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而过量添加则会影响食欲,抑制生长.最适添加量约为5%,可在罗非鱼养殖区域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池塘养完一造鱼后,淤积了大量的污泥和有机物(剩饵和粪便),这些有机质腐烂后,不仅消耗溶解氧,产生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而且成为许多种病原体的滋生基地,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与健康,因此,适时开展池塘药物清塘工作则最大限度地灭除了致病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有效杜绝鱼类疾病的发生源头,是渔业高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无乳链球菌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揭示无乳链球菌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无乳链球菌HN016强毒株的菌悬液经口灌胃吉富罗非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无乳链球菌在罗非鱼肠道中的定植情况及对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口服无乳链球菌HN016菌悬液的罗非鱼在24 h后出现链球菌病的典型症状,至口服后第3 d试验组罗非鱼全部死亡;口服12 h后罗非鱼肠道内的无乳链球菌HN016强毒株数量达峰值,但口服24 h后其数量显著下降(P<0.05).口服无乳链球菌HN016菌悬液后罗非鱼肠道样品OTUs的数量和种类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口服12 h后引起罗非鱼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降低,但口服24 h后出现反弹并高于初始水平,且肠道菌群多样性与无乳链球菌HN016强毒株在肠道中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口服无乳链球菌HN016菌悬液引起罗非鱼肠道菌群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门水平上排名前10位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广古菌门、互养菌门和软壁菌门细菌所占比例上升,厚壁菌门、梭菌门、放线菌门、奇古菌门和螺旋体门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在属水平上表现为罗非鱼肠道菌群排名前10位的优势菌属除了拟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呈上升趋势外,其他菌属如鲸杆菌属、乳球菌属和丙酸菌属等均呈下降趋势,即罗非鱼大部分肠道优势菌群已受到无乳链球菌HN016强毒株的抑制.[结论]无乳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后肠道菌群构成及其多样性明显改变,可引起致病菌爱德华氏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比例的增加,同时引起鲸杆菌属、丙酸菌属和乳球菌属等肠道有益细菌比例的减少,故推测迟缓爱德华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继发感染在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查明罗非鱼与鸭混养模式下引起罗非鱼发病的主要病原,并探索微生物与中药综合防治的有效方法,为建立安全、高效的鱼鸭混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某罗非鱼与鸭混养池塘的发病罗非鱼中取样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获得的纯化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测序及人工感染试验和药敏试验,并在药敏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内服结合外用消毒的方式进行治疗,且在罗非鱼痊愈后使用微生物制剂(成分为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光合菌等)调节池塘水质,同时给罗非鱼投喂微生物制剂和中药(三黄散、肝胆利康散和黄芪多糖)。【结果】引起罗非鱼与鸭混养池塘中罗非鱼发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其对罗非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为4.7×10~6CFU/mL,对罗红霉素、青霉素、氯霉素、磺胺异恶唑、阿莫西林、利福平、头孢克洛、呋喃唑酮、氟本尼考、头孢氨苄和头孢派酮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不敏感(耐药)。通过内服氟苯尼考、三黄散、维生素K3和黄芪多糖并全塘泼洒戊二酫与苯扎溴铵混合液及过硫酸氢钾,连续用药14 d后罗非鱼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结合罗非鱼内服微生物制剂和中药的效果良好,即使在高温季节也未出现水质恶化和鱼类发病现象。【结论】引起鱼鸭混养池塘罗非鱼发病的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可采取氟本尼考与三黄散、维生素K3和黄芪多糖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生产上,在鱼鸭混养池塘泼洒微生物制剂及罗非鱼内服微生物制剂和中药,对改善池塘水质及预防疾病发生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降低鱼鸭混养模式下鱼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黎建斌  何为 《水产养殖》2011,32(10):22-25
通过对黄沙稚鳖养殖池进行pH值、DO、氨氮、亚硝酸盐和COD水质指标的测定和比较,探讨荚膜红假单胞菌对黄沙鳖稚鳖养殖池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英膜红假单胞菌后,试验池与对照池相比较,水体中的溶氧量提高了31.17%,pH值平缓波动,显著降低水中氨氮含量,下降幅度达74.08%,加快了水中氨氮转化量,减少了氨氮的毒害作用,成活率提高了9.5%,重量增加了9.79kg,发病率降低30.33%,治愈率高达19.5%。  相似文献   
20.
目前,水产养殖业中常用渔肥主要有三大类,即传统的有机肥、无机肥、有机无机复合肥。除单一功能的有机肥和无机肥外,自20世纪80年代还开始推广"配方施肥",即"有机无机复合肥",复合肥虽然吸收了单一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两方面的优点,但它们的缺点并未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