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7篇
  免费   1714篇
  国内免费   2951篇
林业   2322篇
农学   2297篇
基础科学   1588篇
  3543篇
综合类   12090篇
农作物   2098篇
水产渔业   1247篇
畜牧兽医   4208篇
园艺   1706篇
植物保护   1443篇
  2024年   157篇
  2023年   577篇
  2022年   1218篇
  2021年   1359篇
  2020年   1282篇
  2019年   1286篇
  2018年   882篇
  2017年   1350篇
  2016年   1051篇
  2015年   1365篇
  2014年   1392篇
  2013年   1645篇
  2012年   2414篇
  2011年   2336篇
  2010年   2223篇
  2009年   1909篇
  2008年   1983篇
  2007年   1703篇
  2006年   1343篇
  2005年   1134篇
  2004年   701篇
  2003年   472篇
  2002年   470篇
  2001年   439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279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6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通过对杨凌地区生长的鹰嘴紫云英(Astragalus cicer L.)的株高、株长、产量、草层结构、鲜干比、茎叶比等的研究表明:生长第二年第一茬初花期时刈割的鹰嘴紫云英平均株高达57 cm,株长达102 cm,鲜草产量达47 077.6 kg/hm^2,干草产量8 702.0 kg/hm^2,其茎、叶主要分布在0~40cm的草层中,茎、叶鲜重分别占到总重量的52.39%和31.88%,鲜干比为5.41:1,茎叶比为1.47:1,属典型的下繁型牧草,具产草量高、营养丰富、牧草品质好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优良牧草.  相似文献   
102.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一新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1是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中的一个片段,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HaB1-GSP1和HaB1-GSP2,以唾液腺总RNA为模板,RACE法扩增获得HaB1的未知3′-末端。测定该末端序列,进行序列拼接,设计全长引物5-′CCAGTCCGAAGGAAGGGCG-3′和5-′TCTC-CGGGCACGTGAAGTGTC-3′。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基因全长。经核查表明,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登录号AY803896)。  相似文献   
103.
随机抽取荷斯坦奶牛 472头 (1~ 11胎 )进行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 ,乳用特征性状 (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 )的线性评定 ,以及隐性乳房炎与乳用特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乳区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1171、0 10 3 0、0 0 681、0 0 180、-0 12 65 ,其中与楞角性、尻宽分别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与蹄角度达极显著 (P <0 0 1)的负相关。奶牛阳性率与楞角性、尻宽、尻角度、后肢侧视、蹄角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0 967、0 0 5 61、0 0 2 82、0 0 12 7和 -0 0 670 ,其中除与楞角性为显著水平 (P <0 0 5 )的正相关 (0 0 967)外 ,其余均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04.
对利川马的品种资源近几十年来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用地方品种资源受威胁的程度和群体的有效大小等指标分析了利川马资源的受威胁程度。结果表明:利川马存栏数量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利川马的有效群体大小正在逐渐下降,处于潜在威胁中,也正接近最低威胁;整体上看,体尺、体重近几年不断提高.利川马产驹教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5.
血清1、2、4、5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RAP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7℃摇震培养舜口烛缸厌氧培养,从12种培养基中选择出鸭疫里默氏杆茼的最优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血清1、2、4、5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代表株A1、A2、A3、A4为研究对象,培养增殖后分别提取基因组DNA,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进行了DNA分析。从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条随机引物,这8条引物对4种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的扩增图谱有较好的多态性,可作为分子标记鉴别4种不同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同时还筛选出能在4个血清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代表株均出现相同的特征条带,而对照茼大肠杆菌、沙门氏茼无该条带的随机引物,从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分子诊断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6.
应用HE染色和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第6周到出生前山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元胞体的发育变化。结果表明:1.出生前山羊脊髓腹角运动神经细胞发育包括未分化期、不成熟期、发育成熟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2.发育过程中,山羊脊髓运动神经元细胞核的体积持续增长;常染色质增加,异染色质减少且趋边分布;核仁数量减少,中央核仁在第8周形成,以后逐渐发育成熟;核膜渐趋成熟。3.山羊脊髓运动神经元胞体内膜系统的发育变化的规律与神经元的发育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7.
对3~22周龄山羊胎儿肺进行了肉眼、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7~22周龄山羊胎儿肺的外部形态与胎龄无关,肺的外部形态以左二右四叶者为多见.肺的叶间裂和右肺副裂常不完整,以浆膜、肺组织或混合性组织(肺组织及浆膜)融合;2.山羊胎儿肺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胚胎期(3~5周)肺芽分支形成主支气管,主支气管长度不断增长并萌芽出叶支气管,均衬以假复层柱状上皮。腺状期(6~12周)以支气管树发育为主,小支气管衬以假复层和/或单层柱状上皮;终蕾呈腺状,上皮细胞由假复层柱状逐渐变为单层柱状,胞核向细胞顶端移行;终蕾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短小的微绒毛;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多,它们均位于细胞顶部。小管期(13~14周)以呼吸部发育为主,原始肺泡开始形成,呼吸性细支气管衬以未分化的立方上皮;终蕾腺状结构逐渐消失,终蕾上皮细胞由高矮不等的单层柱状上皮逐渐演变为立方形的原始肺泡上皮;细胞游离面可见较多的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核糖体较发达。囊状期(第15周)呼吸部发育显著,肺内细支气管及其末端呈现出“充气”状态;部分原始肺泡上皮细胞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Ⅱ型细胞内出现嗜锇小体。肺泡期(16~22周)以肺泡的形成和分化为主,更多的肺泡上皮分化为扁平的肺泡Ⅰ型细胞和立方形的肺泡Ⅱ型细胞。此期,毛细血管内皮与部分肺泡上皮贴近,可将肺泡上皮细胞区分为3种:Ⅰ型细胞,呈矮柱状或椭圆形,胞质中有较明显的核糖体、扩张内质网及变性线粒体;形成了由Ⅰ型细胞一基膜一内皮细胞组成的气血屏障。Ⅱ型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锇板层小体和核糖体,内质网扩张呈大小不一的泡状,多泡体出现,线粒体膨大变性,细胞游离面可见少数微绒毛。Ⅲ型细胞,为未分化细胞,呈立方形,胞体较小,胞核相对较大,呈圆或椭圆形,胞质少,呈带状.电子密度低,细胞器少。  相似文献   
108.
苓桂术甘汤对肉鸡腹水综合征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5日龄艾维茵肉鸡分成5组,一组在常温(21±1)℃下饲养,作为正常对照组(N);其余4组在低温(11±1)℃下饲养以诱发腹水综合征,其中模型对照组(C)不给任何药物,维生素组(V)饮水中添加VC(0.5 g/L)和VE(0.1 g/L),2个试验组(T1和T2)分别给予不同剂量(0.4和0.8 mL/kg bw)的苓桂术甘汤。结果显示,C组的腹水发病率、腹水心脏指数(AHI)、红细胞压积(PCV)、红细胞数、血红蛋白(Hb)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均显著高于N组;而3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则显著降低;2个试验组及V组的上述检测指数都得到明显改善,表明苓桂术甘汤能增强肉鸡的抗氧化能力,具有防治肉鸡腹水综合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110.
为了明确西北黄土高原半湿润偏旱区耕作方式与长期定位施肥对冬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以设在半湿润偏旱区连续12年的耕作与肥料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裂区设计,以传统耕作和免耕耕作为主处理,不施肥(CK)、单施无机氮肥(N)、单施无机磷肥(P)、单施有机肥(M)、无机氮磷肥配施(NP)、有机无机肥配施(NMP)为副处理,栽培制度为1年春玉米-3年冬小麦轮作,研究耕作及施肥措施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其在生产年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型及耕作方式均以有机无机配施冬小麦产量最高,有机肥单施高于化肥单施,磷肥单施高于氮肥单施。耕作方式间表现为传统耕作高于免耕耕作,年型间表现为丰水年>平水年>干旱年,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增产效果以干旱年最好,平水年和丰水年差异不显著。有机无机配施与传统耕作结合优化了冬小麦冠层温度、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提高了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因而改善了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性状而使冬小麦增产。在550 mm左右降水量的陇东旱塬雨养农业区,无论何种耕作方式及生产年型,长期采用有机无机或无机氮磷肥配施均表现出持续提高冬小麦产量的良好作用。因此,有机无机配施结合传统耕作是提高陇东半湿润偏旱区冬小麦产量的最佳耕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