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53篇
  免费   903篇
  国内免费   1830篇
林业   2384篇
农学   2675篇
基础科学   1224篇
  3152篇
综合类   4896篇
农作物   1186篇
水产渔业   788篇
畜牧兽医   2301篇
园艺   605篇
植物保护   137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412篇
  2021年   624篇
  2020年   598篇
  2019年   628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481篇
  2016年   546篇
  2015年   716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882篇
  2012年   1041篇
  2011年   1178篇
  2010年   1063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1002篇
  2006年   1018篇
  2005年   916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387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37篇
  2000年   409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530篇
  1997年   458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330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42篇
  1990年   182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134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8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检疫犬应用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检验检疫手段,目前已被30多个国家或地区应用于检验检疫领域。许多国家或地区已建有自己的国家级工作犬训练基地。近年来,由于出入境业务量的迅速增长,我国对检疫犬数量的需求逐年攀升,明确要建成2个国家级检疫犬繁殖训养中心。检疫犬基地作为培养检疫犬的重要场所,其基地面积、位置规划、人力资源、种犬储备、幼犬来源等的科学合理规划,对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检疫犬基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定位功能需求,搞好种犬繁育,统筹储备人力资源,建设生态环保基地,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以及拓展其它功能建设,从而做到行业引领。  相似文献   
122.
2002年,为提升动物外来病入侵和生物恐怖袭击的应对能力,美国以联邦、州立和大学动物卫生诊断实验室为基础,组建了国家动物卫生实验室网络(NAHLN)。十多年来,NAHLN几乎覆盖了美国所有公立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网络体系趋于完善;通过联邦和各州持续投资,NAHLN实验室强化了生物安全设施、标准化快检技术、质量体系、电子报告系统、人员素质和应急监测预案等6方面建设,能力大幅提升;按照早发现、快反应、有序恢复(无疫)的理念,设置了风险监测、应急监测、无疫监测3种模式,对10余种优先防范和控制病种实施分类监测,在发现疫情和证实无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HANLN的名字由此得到了美国政府、国会和行业的认可。同时,HANLN也面临着经费支持不足、被动监测组织性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3.
为给我国新型兽医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对美国国家兽医认证计划(NVAP)及其主要制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美国认证兽医是经美国动植物卫生监督局(APHIS)法定程序认证,代表联邦兽医(官)和州动物卫生官(SAHO)实施流通动物检疫监管,协助政府兽医(官)控制动物疫病的执业兽医,具有官方兽医属性。目前,全美80%的兽医为认证兽医,总量高达6.8万名,有效弥补了政府兽医(官)力量的不足。《美国联邦法规》第161.1条规定,NVAP的管理主要涉及认证兽医的分类、职责、培训教育、认证、复审、纪律处分等制度。  相似文献   
124.
基于对美国《动物卫生保护法》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其立法宗旨,动物疫病预防、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国内流行病控制消灭等制度框架,以及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调运监管制度、动物卫生实验室体系、兽医认证计划、监督执法制度、经费预算方式等保障措施,以期为完善我国立法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5.
126.
127.
为了提高支管射流三通水力性能,改善滴灌的灌水均匀性,基于CFX数值模拟技术,对进口宽度为15 mm的支管射流三通进行结构优化.选取位差、劈距、劈尖半径和侧壁倾角为影响因素,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了9组模型,边界条件设定为进口压力100 kPa.选取支管射流三通出口设计流量为评价标准,支管射流三通最优结构尺寸为位差5.5 mm、劈距113 mm、劈尖半径13 mm、侧壁倾角10°.此结构尺寸参数下的支管射流三通水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进口水压为100 kPa时,支管射流三通脉冲频率为148次/min,水头压力振幅为37.9 kPa,水头压力损失为16.7 kPa,出口流量为0.698 L/s;支管射流三通所接滴灌带长度为60 m时,与普通支管三通相比,支管射流三通的灌水均匀系数提高了2.78%,流量偏差率降低了4.72%.该研究可为射流技术在脉冲滴灌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8.
129.
通过测定黄藤熟笋、生笋(鲜切笋)、熟笋干和生笋干的水和4种不同浓度乙醇提取物中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研究了煮熟、干燥加工方法对黄藤笋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煮熟处理能保持或提高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干燥处理则相反。乙醇提取物比水提取物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活性,以50%~75%的乙醇提取溶剂效果最好。熟笋在所有溶剂中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能力、总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均表现出最高水平,表明煮熟是黄藤笋适宜的加工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0.
董敏  黄颖洁 《农业工程》2016,6(4):125-127
中缅木材贸易主要是双边边境地区之间的木材进出口贸易,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木材进口贸易之一,有着独特的特征,一直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却鲜有相关研究。对中缅边境木材贸易形成和发展的深厚背景,包括历史、经济以及社会等进行了深度分析,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中缅边境木材贸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