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4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林业   253篇
农学   117篇
基础科学   108篇
  245篇
综合类   1620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479篇
园艺   201篇
植物保护   15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69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20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检测隆林猪的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方法] 采集33头隆林猪的耳组织样本,通过酚-氯仿法提取DNA后,使用猪中芯一号50K SNP芯片进行基因分型,得到的原始数据通过Genomestudio软件和Linux系统进行处理,使用CNVPartition和PennCNV软件分别检测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并利用Bedtools软件将CNV合并为拷贝数变异区域(copy number variation region,CNVR),使用Biomart对CNVR进行基因定位,利用David网站对定位到的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猪QTL数据库对共同CNVR进行QTL注释。[结果] CNVPartition软件共检测到260个CNVs,合并为47个CNVRs,其中缺失型40个、获得型5个、混合型2个,共定位到84个基因,显著富集到13条信号通路;PennCNV软件共检测到96个CNVs,合并为15个CNVRs,其中缺失型9个、获得型1个、混合型5个,共定位到8个基因,显著富集到8条信号通路;2个软件检测结果定位到的基因主要富集在嗅觉相关通路和G-蛋白偶联相关通路中,其中INPP5BNEURL1和GAPDHS基因显著富集到精子活力通路;2个软件获得了3个共同CNVRs,其中缺失型、获得型和混合型均为1个,共定位到8个基因,显著富集到涉及嗅觉感官知觉的化学刺激检测通路、嗅觉受体活性通路、嗅觉转导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通路、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膜整体组件通路和质膜通路共7条信号通路;共有130个QTLs与3个共同CNVRs重叠,其中与背膘厚、肉质和乳头数相关的QTLs分别有11、9和6个。[结论] 隆林猪CNV可能与嗅觉功能、繁殖性能、背膘厚、肉质和乳头数性状相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藏绵羊Krüppel样因子7(Krüppel-like factor 7,KLF7)基因表达特征,研究过表达该基因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分离前脂肪细胞进行培养及成脂诱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大脑、皮下脂肪、肾脏、背最长肌、瘤胃、睾丸和回肠)和前脂肪细胞不同分化阶段(第0、2、4和8天)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应用RT-PCR方法从藏绵羊脂肪组织中扩增KLF7基因CDS区序列,并将其连接到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获得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EdU和CCK-8方法分别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对EdU阳性细胞数和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油红O染色检测过表达KLF7基因后脂肪细胞脂滴生成量。【结果】KLF7基因在藏绵羊7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脑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皮下脂肪和肾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诱导分化第2、4和8天脂肪细胞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分化前(P<0.05),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2 d后显著或极显著抑制增殖标志基因CDK4、CyclinB1和CyclinD1的表达水平(P<0.05;P<0.01),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及EdU阳性细胞数量(P<0.01);pcDNA3.1-KLF7过表达质粒转染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8 d后,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PPARγ、Glut4和ELOVL6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且脂质沉积极显著减少(P<0.01),表明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结论】KLF7基因在藏绵羊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且大脑、皮下脂肪、肾脏中表达量较高;诱导分化后脂肪细胞表达量显著高于分化前,且分化第2天表达量最高;过表达KLF7基因可抑制藏绵羊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试验结果为阐明藏绵羊脂肪沉积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3.
常夏石竹的组培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夏石竹是特种草坪植物。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常夏石竹茎尖为培养材料,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培养, 对影响外植体发生增殖分化炼苗等外部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茎尖是常夏石竹组织培养的较佳外植体,MS 6-BA 1.5 mg/L NAA 0.5 mg/L是常夏石竹愈伤组织适宜的诱导培养基,MS 6-BA 0.2 mg/L NAA 0.5 mg/L是丛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合适浓度的PP333可促进生根壮苗。  相似文献   
94.
飞播造林是延安绿化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延安市南部飞播区造林用种质量对出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分析,初步了解了种子质量与成苗之间的关系,对今后在延安地区开展飞播造林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杨树以其生长迅速、产量大、分布广、适应性强、易繁殖、易更新等特性,成为我国主要的速生造林树种,常作为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来经营[1];同时,它在解决我国用材短缺和生态问题等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营造速生丰产林的过程中,施肥是一项关键措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对杨树树高、胸径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不同施肥处理对杨树生长的影响不同[2-8]。水和肥(主要是N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掌握广西杂交竹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程度、发生发展规律,并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广西某竹林基地进行详查,发现黄脊竹蝗、竹横锥大象和枯萎病危害相对较重,其它病虫害只是零星发生,虫口数量少、危害程度低。针对主要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7.
窄冠刺槐无性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选自河南省淮阳县的窄冠刺槐优良无性系的选育过程及其生物生态学特性、无性系繁殖与育苗方法以及无性系林分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多点测定结果表明:窄冠刺槐生长快,在不同栽培条件下4~8年生时,树高年平均生长量达1.5~I.8 m,胸径2.1~2.5 cm;干形好,树干通直,形率达0.7~0.8;树冠窄,紧凑而圆满,分枝角度<35°;托叶刺少或无.窄冠刺槐无性系是营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态防护林、农林复合系统以及园林绿化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98.
“3S”技术在福建省湿地研究中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使其境内的湿地资源地域特点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岸湿地分布省。通过对国内外湿地研究中“3S”技术的应用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结合福建省在该领域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福建省的研究工作存在着起步迟、资金投入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今后福建省应着重做好应用“3S”技术对全省湿地资源状况全面清查与制图,抓好几个重要典型湿地综合研究,应用web技术加快福建省湿地科研的步伐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雅量更新林地土壤高;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相似文献   
100.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 ,无水AlCl3作催化剂 ,由大茴香油在室温下反应 4h ,合成了聚合物大茴香油聚合树脂 (简称PAOR)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了树脂的分子质量 ,对树脂进行IR、UV测试分析 ,并考察了树脂对桔皮色素的柱层析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 ,合成树脂的分子质量约 1.0 2× 10 3,PAOR在 965cm- 1吸收峰减弱 ,在 70 0~ 80 0cm- 1之间出现 3个新峰 ;PAOR紫外最大吸收峰蓝移 11nm ,表明大茴香油中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 ,产物中存在芳环三取代物。讨论了反应机理 ,PAOR对桔皮色素有良好的吸附作用 ,树脂的重复使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