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5篇
  53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为研究城市污泥施用对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以石漠化土壤和城市污泥为试验材料,采用模拟土壤熟化试验,分析了20%~75%比例的污泥添加对土壤持水性能、养分、重金属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污泥用量的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增加了22.04%~67.07%,持水时间延长了5.19~16.25 d;土壤有机碳、氮、磷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也显著增加。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不是随污泥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在污泥施用比例为20%~35%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显著高于高比例的污泥添加。50%~75%的污泥施用还导致Cd和Zn超过土壤质量标准。因此,适量的城市污泥施用可改善土壤持水性能、提高土壤肥力,以20%~35%比例为宜。  相似文献   
142.
为解决田间环境下由于叶片间遮盖和堆叠等因素引起的木薯叶病害识别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X网络的木薯叶病害检测(Cassava leaf disease detection, CDD)模型。首先,对复杂背景下木薯叶病害图像数据集进行数据增强,以减少环境影响造成的识别困难。其次,在YOLOX网络的基础上,使用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加强细粒度特征提取并降低模型计算量,同时嵌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提高网络的表征能力。最后,结合质量焦点损失函数作为分类损失函数辅助网络收敛,提高目标分类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CDD模型对复杂背景下木薯叶病害进行检测,网络参数量为5.04×106,平均精度均值达93.53%,比基础模型高6.02个百分点,综合检测能力优于多种主流模型。因此,本文提出的CDD模型对田间木薯叶病害具有更快更准确的检测能力,为实现农作物病害检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3.
通过测定高黎贡山东坡不同海拔高度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利用相关分析方法计算了有机质与海拔高度、全氮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海拔、土壤深度、植被类型、气温、降水量对土壤有机质有着显著影响。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海拔高度呈相似的变化趋势,两者在海拔高度2500 m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略有降低再增加;在同一海拔高度,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全氮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0~20 cm土样的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层,0~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呈显著性差异,而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差异不显著;海拔、土层深度、全氮含量、气温、降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植被类型中,河谷稀树灌木草丛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寒温性灌丛草甸最高。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由于植被生长良好,群落结构复杂,枯枝落叶多,土壤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土壤有机质随气温的增加而减少;随降水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4.
目的以核糖体DNA(rDNA)的第一与第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TS-1及ITS-2)鉴定从广州动物园棕熊分离的蛔虫种类。方法应用PCR方法以保守引物NC5和NC2扩增蛔虫样本的ITS及5.8SrDNA序列,将PCR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say载体,用菌落PCR及酶切鉴定阳性菌落,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公布的人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猪蛔虫(Ascariis suum)、浣熊贝利斯蛔虫(Baylisascaris procyonh)及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ITS序列比较。结果从棕熊分离的2个蛔虫样本的ITS及5.8SrDNA总长为859—861bp,种内相似性为99.7%,与GenBank^TM公布的人蛔虫、猪蛔虫、浣熊贝利斯蛔虫及狮弓蛔虫的相似性分别为84.6%、84.5%、89.3%及72.3%,序列差异明显。结论棕熊蛔虫不同于上述种类蛔虫,可能为Baylisacaris transfuga.  相似文献   
145.
贵州省鲜猪肉中兽药残留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贵州省鲜猪肉中的兽药残留情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从贵州省9个地(州、市)24个农贸市场随机采集的108份鲜猪肉样本进行氟苯尼考胺、四环素类和磺胺类等兽药残留含量检测。结果表明:10种磺胺类、4种四环素类和氟苯尼考胺的实际检出量均在国家食品标准的最低检出限以下。结论,贵州省农贸市场销售的鲜猪肉无兽药残留,可安全食用。  相似文献   
146.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大世界》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7.
赵亚男  王勉  文毅  徐标 《绿色科技》2012,(11):193-195
指出了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整个碳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中大部分的有机碳,同时作为全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研究就越来越重要。分析了中国森林植被情况,国内外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以及森林植被固碳功能,同时提出了未来碳储量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48.
基于智慧图书馆建设研究的现状,对生态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生态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建设理念、人文生态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服务管理理念和功能理念,探讨生态智慧图书馆的自然生态建设、生态人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149.
Ammonium‐N concentrations were frequently observed to exceed nitrate‐N concentrations in an intermittently flowing stream draining acid grassland in North Yorkshire. This prompted the design of a soil microcosm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litter in the leaching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from soil profiles during winter. Drainage water was analysed weekly for N species, pH, mineral acid anion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for a period of 11 weeks, while extractable mineral‐N was determined after 5 and 11 week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litt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ucing mineral‐N leaching in winter months. They also suggest that DOC from the litter participates in mineral‐N retention in the soil profiles in winter. Ammonium‐N and nitrate‐N concentrations measured in the microcosm drainage water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tream.  相似文献   
150.
AI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 (PAR-2) in the process of tryptase mediated IEC-6 cell injury. METHODS: The rat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 line IEC-6 was treated with tryptas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1 μg/L, 10 μg/L, 100 μg/L and 1 000 μg/L) in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PAR-2 antagonist FSLLRY-NH2 for 12 h respectively. 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The protein levels of PAR-2 and cleaved-caspase 3 were determined by Western blotting. The LDH activity was also measu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cell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100 μg/L and 1 000 μg/L tryptase treated groups, the LDH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10 μg/L to 1 000 μg/L tryptase treated groups, and the protein levels of PAR-2 and cleaved caspase 3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100 μg/L and 1 000 μg/L tryptase treated groups (P<0.05). Compared with 1 000 μg/L tryptase treated group, the LDH activity and cleaved caspase 3 protein level were dramatically decreased while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PAR-2 antagonist FSLLRY-NH2 (P<0.05). CONCLUSION: Tryptase induces IEC-6 cell injury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by activating PA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