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7篇
  免费   1587篇
  国内免费   2907篇
林业   2705篇
农学   3411篇
基础科学   2234篇
  4291篇
综合类   9483篇
农作物   1632篇
水产渔业   1155篇
畜牧兽医   3664篇
园艺   1209篇
植物保护   1677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406篇
  2022年   956篇
  2021年   1175篇
  2020年   1116篇
  2019年   1107篇
  2018年   702篇
  2017年   1159篇
  2016年   897篇
  2015年   1384篇
  2014年   1305篇
  2013年   1528篇
  2012年   1892篇
  2011年   1947篇
  2010年   1795篇
  2009年   1654篇
  2008年   1564篇
  2007年   1540篇
  2006年   1490篇
  2005年   1263篇
  2004年   696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644篇
  2001年   548篇
  2000年   530篇
  1999年   534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362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334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54篇
  1992年   239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54篇
  1989年   126篇
  1988年   101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3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各隔离株旋毛虫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旋毛虫国际标准种 :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为对照 ,对黑龙江省猪、犬旋毛虫对大、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4个旋毛虫隔离株均对大鼠不易感 ,但相对犬旋毛虫和 T.nativa而言 ,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对大鼠的感染性较高 (P <0 .0 1)。猪旋毛虫、 T.spiralis、犬旋毛虫、T.nativa在大鼠体内的繁殖力指数 (RCI)分别为 (35 .0 2± 8.37)、(32 .10± 7.77)和 (2 .90±1.71)、(2 .6 6± 2 .19)。 4个旋毛虫隔离株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存在着明显差异 ,猪旋毛虫和T.spiralis对小鼠和猪的感染性较强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为 (137.4 1± 7.80 )和 (15 9.86±7.4 7)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是 (385 .6 8±4 1.5 1)和 (30 0 .5 5± 12 .4 5 ) ;而犬旋毛虫和T.nativa对小鼠和猪的易感性差 ,其在小鼠体内 RCI分别是 (6 4.98± 5 .0 5 )和 (5 8.15±4 .6 9) ,在猪体内的 RCI分别为 (0 .0 6 4± 0 .0 31)和 (0 .0 33± 0 .0 33)。研究结果揭示 ,黑龙江省猪旋毛虫相当于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spiralis) ,犬旋毛虫相当于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 )  相似文献   
72.
北疆苜蓿属植物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等位酶技术,对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的繁育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疆苜蓿属植物种群为外繁育系统,黄花苜蓿、多变苜蓿、紫花苜蓿基因组成中杂合体过多,均保持较低的自交结实率。参试苜蓿属植物表现某种程度的内繁育衰退现象,地理或生殖隔离等因素可能是导致个别种群出现内繁育衰退现象的原因之一。对北疆苜蓿属遗传资源保护时,既要选择遗传基础丰富的种和种群以保持最多的遗传变异,还要注意选择具有不同等位的种群以保持原有的基因和基因频率。  相似文献   
73.
本试验对送检的金丝雀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金丝雀痘,对分离的痘病毒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病毒分离传代和致试验、致弱毒保护力试验和返强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雀痘病毒经鸡胚盲传3后能适鸡胚并致死金丝雀,8代后无致病性,13例毒性快速通过本动物3次无返强现象,金丝雀用第13代毒刺种30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74.
蜂胶高生物活性黄酮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静  李熠  薛晓锋  蔡阳 《中国蜂业》2005,56(3):9-10
本文探讨了蜂胶总黄酮中最具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官能结构特征与功能关系、可能的功效,进而提出了如何看待蜂胶总黄酮含量高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本文对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并针对财会工作的自身特点,从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两个方面阐述了电算化会计信息下的内部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6.
L R McDougald  J Hu 《Avian diseases》2001,45(2):307-312
The effect of concurrent cecal coccidiosis infections on severity of Histomonas meleagridis (blackhead disease) in chickens was investigated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Cecal lesions from H. meleagridis were severe in all inoculated control groups and did not appear to be affect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Eimeria tenella infection. However, the severity of liver lesions and number of birds positive for liver lesions of H. meleagridi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esence of E. tenella. The increase was similar when 10(3) or 10(4) oocysts of E. tenella were given and was the same when oocysts were given at the same time as H. meleagridis or 4 days prior. The liver lesions increased directly as doses of H. meleagridis increased from 7.5 x 10(3) cells to 30, 100, or 300 x 10(3) when E. tenella was given along with H. melelagridis but not when H. meleagridis was given alone. Administration of a live coccidiosis vaccine containing very low levels of E. tenella also gave a significant boost to liver lesions but at a much lower level than that observed with larger doses of E. tenella.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s of cecal coccidiosis and H. meleagridis in chickens suggests that such dual exposure may contribute to increased clinical outbreaks of blackhead disease in chickens under field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77.
选用22只“星杂579”成龄母鸡,以电生理方法观察了光照(30lx)及在麻醉状态下光照(30lx)和黑暗对其大脑皮质“Wulst”区电位的影响。结果,黑暗时的电位可因光照而抑制;注射氯胺酮麻醉后,电位明显变小,再给黑暗和光照,电位均没有变化。表明大脑皮质参与了光照对鸡的生理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78.
何毅  司马杨虎 《蚕业科学》1991,17(4):200-207
根据长江流域夏秋季的气候特点,采用杂交、回交、系统分离、活蛹缫丝和多代高温多湿环境定向培育等育种方法,分别育成了中系蚕品种“浒花”和日系蚕品种“秋星”。两者都具有抗性强、丝量高、茧丝质优以及繁育容易等特点。其一代杂交种经多次实验室鉴定、农村生产鉴定、试养以及全国蚕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新品种体质强健、孵化、眠起、老熟齐一,茧丝量高,茧层率22%;鲜毛茧出丝率15—16%,茧丝品质优良、解舒率74%,净度93分,茧丝纤度2.53/D,茧丝长超1000m。  相似文献   
79.
本文根据履带板的失效特征和机理,提出了高锰钢的铬、钼再合金化,稀土、钛变质处理和重结晶热处理工艺综合强韧化方案.经实验证实,综合机械性能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80.
甜杂二号甜椒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杂二号甜椒为新育成的一代杂种,其植株生长势旺、早熟、丰产、座果率高,连续结实性好,抗TMV病毒能力强.果实绿色灯笼形,味甜质脆,适宜保护地栽培,比对照茄门,同丰37、同丰16、早熟3号等增产31%以上,增值26%以上.1987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现已成为北京保护地甜椒生产主栽品种之一.全国20个省市均有试种,反映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