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45篇
  免费   2980篇
  国内免费   3372篇
林业   3311篇
农学   2139篇
基础科学   1864篇
  4032篇
综合类   21010篇
农作物   2937篇
水产渔业   1832篇
畜牧兽医   6440篇
园艺   2885篇
植物保护   1747篇
  2024年   226篇
  2023年   816篇
  2022年   1863篇
  2021年   1833篇
  2020年   1737篇
  2019年   1576篇
  2018年   1201篇
  2017年   1979篇
  2016年   1316篇
  2015年   2024篇
  2014年   2246篇
  2013年   2485篇
  2012年   3729篇
  2011年   3640篇
  2010年   3404篇
  2009年   3134篇
  2008年   3180篇
  2007年   2851篇
  2006年   2414篇
  2005年   1900篇
  2004年   1219篇
  2003年   744篇
  2002年   806篇
  2001年   773篇
  2000年   662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7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 毫秒
151.
生长肥育猪骨骼肌注射表达pGRF基因质粒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猪的GRF基因表达质粒注射于猪的骨骼肌后,研究其促生长效应与机理。选用始重6.3kg的44头去势长白×太湖仔猪,分6组,采用2×3因子安排的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6~10kg、10~20kg、20~50kg、50~100kg4个阶段饲养。4个饲养阶段的饲粮低蛋白水平分别是20.70%,17.90%,15.03%,13.00%;高蛋白水平分别是23.70%,20.90%,18.02%,16.00%。pGRF基因质粒注射剂量设0mg、0.5mg、1.0mg3个水平,于试验开始与试验猪体重达60kg时共注射基因质粒2次。测定各阶段日增重,饲料消耗量,耗料增重比以及30、70、100kg时血液中GH、GRF、IGF-I的浓度。100kg时屠宰进行胴体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饲粮蛋白水平对各阶段及全期试验猪日增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50~100kg阶段与全期日采食量和耗料增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或P<0.01)。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各阶段及全期日增重均有显著影响(P<0.05),对6~10kg、10~20kg、50~100kg3阶段及全期日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6~10kg阶段、50~100kg阶段及全期耗料增重比有显著影响(P<0.05)。注射pGRF基因质粒对30kg及70kg体重时猪血液中GRF、GH、IGF-I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提高饲粮蛋白水平与注射pGRF基因质粒均可明显降低超声波测膘厚及屠宰测膘厚、增大眼肌面积(P<0.05)。  相似文献   
152.
为提高真丝纤维织物的抗菌防皱性能,根据真丝纤维蛋白质主体的结构,研究了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单体接枝真丝的影响因素,并对DMC接枝真丝后的回潮率、单丝强力和泛黄指数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真丝的化学结构。当DMC浓度为06mol/L,CAN的质量分数为10%,pH=3,温度60℃保温120min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后回潮率改善,但泛黄指数有上升趋向,单丝强力也有所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单体已接枝到真丝纤维上。  相似文献   
153.
狗牙根辐射诱变后代外部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1997-2002年经过辐射诱变得到的狗牙根诱变后代的6个坪用性状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的辐射诱变剂量处理的后代间坪用性状有显著差异,尤其在节间直径和密度上,6 800 rads处理的后代节间都比9 000 rads处理的后代粗,而密度是前者低于后者,2种剂量处理都可以显著降低草层高度;2)不同辐射诱变代数的后代间存在着差异,原始种源进行多代的辐射诱变,可以使得叶片显著变窄,草层高度显著降低,节间变细变长; 3)同一材料在相同辐射剂量诱变处理后匍匐茎不同节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4.
提出了牛奶清洁生产的概念及意义,并从牛奶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奶牛饲养过程管理、产品加工过程管理、废弃物处理和全程质量控制5方面分析了实现牛奶清洁生产的途径,制订了牛奶清洁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5.
多拉菌素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拉菌素在猪体内进行为期45d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长白×杜洛克杂交猪10头,临床健康,驱净寄生虫,体重36~50kg,以300μg/kg体重剂量分别通过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动物给药后在不同时间内分点经颈静脉采血。血浆样品用乙腈沉淀处理,上清液过C18富集柱,用甲醇提取多拉菌素并进行衍生化反应,以反向HPLC测定猪血清中的药物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用计算机程序MCPKP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动物经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分别可测至30d和25d,2种途径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静脉注射T1/2α(1.092±0.66)d,T1/2β(6.11±2.73)d,AUC(274.19±119.89)μg/(L·d);肌肉注射T1/2α(0.056±0.022)d,T1/2β(3.20±1.34)d,AUC(223.51±65.20)μg/(L·d),CMAX(28.99±10.69)μg/L,Tp(1.24±0.87)d。多拉菌素肌肉注射的生物利用度为81.5%。结果显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具有吸收分布较迅速、体内分布容积大、消除缓慢和生物利用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提示多拉菌素在猪体内作用的长效性主要由该化合物的自身特性所决定,而与给药途径和使用的溶剂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正确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种公猪精液中猪瘟和蓝耳病病毒混合感染的快速检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参考GenBank公布的猪蓝耳病病毒(PRRSV)VL2332株、LV株以及猪瘟兔化弱毒(CSFV)C株的基因序列,各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建立了在相同PCR扩增条件下能同时检测PRRSV和CSFV的RT-PCR方法。对2003~2004年期间江苏、浙江、安徽、福建、上海等省市的17个大中型猪场送检的186份种公猪精液进行了检测,结果18份呈PRRSV阳性,24份呈CSFV阳性,其中有11份为PRRSV和CSFV的混合感染,约占送检精液样品的5.91%。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RT-PCR方法可用于精液中这2种野毒感染的快速鉴定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7.
亚洲璃眼蜱唾液腺一新功能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aB1是亚洲璃眼蜱雌成蜱唾液腺差异表达基因文库中的一个片段,根据其序列设计引物HaB1-GSP1和HaB1-GSP2,以唾液腺总RNA为模板,RACE法扩增获得HaB1的未知3′-末端。测定该末端序列,进行序列拼接,设计全长引物5-′CCAGTCCGAAGGAAGGGCG-3′和5-′TCTC-CGGGCACGTGAAGTGTC-3′。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扩增获得基因全长。经核查表明,该基因为一新基因(登录号AY803896)。  相似文献   
158.
人工诱发鸡新城疫的攻毒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4周龄淮南麻黄鸡80羽随机平均分成4组:口鼻接种组、皮下接种组、肌肉接种组和空白对照组,分别用不同稀释度的NDV攻毒,观察攻毒结果并统计死亡情况。结果不同攻毒途径的致病性有差异,肌肉注射致病性最强,皮下注射次之,滴鼻滴口最弱。不同攻毒途径所需的攻毒剂量各不相同,滴鼻滴口所需的剂量最大,皮下注射次之,肌肉注射量最小。本文对造成不同攻毒途径致病性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人工诱发新城疫,建议采用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159.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60.
选择新生仔猪15头,分别于出生当日(0 d)、出生后3d及7d屠宰取样,制作肝脏电镜切片进行组织学分析,并测定肝脏中DNA、RNA含量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新生仔猪肝细胞中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都很丰富,而且各细胞器的结构已经发育成熟。肝脏质量在仔猪出生后1周尤其是3d内迅速增加(P<O.01),远远快于体重增加的速度。仔猪肝脏的蛋白质含量在生后1周也迅速增加(P<O.01);而肝糖原贮备在刚出生时较高,出生后迅速下降(P<O.01)。仔猪出生后肝脏中DNA和RNA浓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前者在出生后3d内明显下降(P<O.05),4~7d又有增加趋势,而RNA浓度以3d为最高。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到出生时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发育成熟。仔猪出生以后,肝脏的生长发育十分迅速,不仅肝细胞的数量快速增加,肝细胞的体积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