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2篇
综合类   48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行了二个试验考察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包膜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生长和血清游离氨基酸水平的影响。试验Ⅰ设计了鱼粉含量为18%和9%的两种基础饲料(分别为高鱼粉对照组、低鱼粉对照组),在低鱼粉对照组中分别添加晶体形式、环糊精包膜、淀粉包膜的赖氨酸0.23%、蛋氯酸0.09%,饲养平均体重2.48 g的异育银鲫鱼种6周。结果表明,高鱼粉对照组、低鱼粉对照组、晶体氨基酸组、环糊精包膜氨基酸组、淀粉包膜氨基酸组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214.3%、169.8%、173.3%、204.7%、203.2%,与低鱼粉对照组相比,添加晶体氨基酸对异育银鲫的生长无改善(P>0.10),但添加环糊精包膜或淀粉包膜氨基酸提高了鱼体增重率20.5%、19.7%(P<0.05),饲料系数下降0.40、0.39(P<0.05)。试验Ⅱ在鱼粉含量为6%的基础饲料分别添加晶体形式、环糊精包膜、淀粉包膜的赖氨酸0.20%、蛋氨酸0.08%,在异育银鲫成鱼(平均体重220 g)摄食上述4种饲料后1、3、5、12h,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结果表明,添加晶体氨基酸使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提前,相对于晶体氨基酸而言,环糊精包膜或淀粉包膜氨基酸则使血清游离氨基酸的吸收峰值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上述研究表明,晶体氨基酸经环糊精、淀粉包膜处理后,其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减缓,可利用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饲粮酸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酸化剂作用的不同部位,就近年来无机酸、有机酸、复合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着重阐述了不同酸化剂对胃酸分泌、消化酶活性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指出不同酸化剂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并为今后酸化剂产品的研究开发指明了某些方向。  相似文献   
3.
凉山半细毛羊种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凉山半细毛羊的产毛、产肉性能、繁殖性能、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性状、血液蛋白多态性和染色体核型作了全面的介绍。凉山半细毛羊成年公羊体重 85 2 5± 3 2 5kg、母羊 4 8 11± 4 13kg ;剪毛量分别为 6 5 5± 0 12kg和4 12± 0 32kg ;毛长分别为 18 12± 0 5 1cm和 15 74± 0 2 1cm ;羊毛主体细度 4 8~ 5 0支。 6月龄肥羔胴体重16 83± 0 76kg ,屠宰率为 5 0 79%。母羊初配年龄为 10~ 12月龄 ,平均产羔率为 111 36 %。染色体数目 2n =5 4。在长期的精心选育和当地生态条件的影响下 ,凉山半细毛羊的生理生化性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以适应凉山地区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从草鱼肝脏中首次克隆获得草鱼JAK2基因的片段序列。该片段序列长671 bp,编码223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草鱼JAK2基因片段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70%~91%之间;系统进化树显示,鱼类的JAK2独立聚成一支,草鱼与斑马鱼聚成一支,与鳜鱼和墨绿凹鼻鲀聚成的一支再聚成一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草鱼JAK2基因在肝脏、肌肉、脑、心脏、脾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次是肌肉、脑、脾脏和肠系膜脂肪组织,在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组织(P<0.05)。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草鱼JAK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研究亮点:JAK2基因在鱼类上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首次克隆了草鱼JAK2基因片段序列;且发现JAK2基因在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心脏组织中表达量最低,为草鱼JAK2基因的结构及其信号转导等生理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的优化方法.试验采用丙酮提取棉籽粕样品,经超声、离心、抽滤、旋转蒸发处理,用乙腈-0.2%磷酸(体积比为85∶15)溶液溶解;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gilent TC-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体积比为85∶15)溶液,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35nm,进样量20μL,柱温25℃.结果得出,游离棉酚的回归标准曲线为y=189347x+24969(r=0.99999),在游离棉酚含量为0.1224~78.336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52mg/kg;棉籽粕样品36h内4℃稳定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在1.51%~3.43%;平均回收率在94.72%~99.49%,相对标准偏差在1.72%~3.13%.可知,本方法稳定性好,准确度、灵敏度和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6.
将平均体重(134.3±12.1)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分成3组,饲喂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8mg/kg黄霉素和200mg/kgDL-肉碱的饲粮,养殖8周后,各组鱼体增重率分别为156.29%、165.46%、167%,黄霉素、肉碱组较对照组提高了5.87%、6.85%(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黄霉素降低草鱼肌肉蛋白含量3.92%(P<0.05),提高血清丁酰胆碱酯酶活性43.49%(P<0.05),对草鱼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肉碱组血清胆固醇含量降低11.54%(P<0.05)。  相似文献   
7.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 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 mg/kg蛋白酶AG的以上3种饲料,试验期60 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 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75 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 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 175 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不同菜粕和棉粕的水平组合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血浆指标和棉酚残留的影响,配制了菜粕∶棉粕(菜粕与棉粕之和为60%)分别为5∶0、4∶1、3∶2、2∶3、1∶4和0∶5的6组试验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5.6 g的异育银鲫8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升高和菜粕含量减少,异育银鲫的增重率、饲料效率、特定生长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菜粕∶棉粕为3∶2组的鱼生长最佳,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505.6%和1.33,具有最高的肥满度和最低肝体比;菜粕∶棉粕为5∶0组的鱼生长最差,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分别为430.1%和1.52,具有最低的肥满度和最高的肝体比。各组成活率,肌肉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菜粕∶棉粕为5∶0组鱼的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相对于菜粕∶棉粕分别为3∶2和2∶3组显著增加(P<0.05);菜粕∶棉粕为3∶2组鱼的血浆碱性磷酸酶活力在各组中最高(P<0.05);血浆中总蛋白在各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对异育银鲫肌肉和肝脏分析发现,游离棉酚含量随着饲料中棉粕含量的升高而升高(P<0.05)。本研究表明,在配方中菜粕和棉粕总量为60%的情况下,菜粕∶棉粕为3∶2时异育银鲫的生长性能最佳,具有最高的增重率和最低的饲料系数,过高的菜粕或棉粕均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使鱼体血浆ALT和AST活力升高。  相似文献   
9.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14.7±9.9)g的草鱼(Ctenophary ngodon idella)24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对照组)、0.2%、0.4%和0.6%(占饲料的质量分数)的4组饲料(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8.01%和4.54%),胆碱实测含量分别为1010mg/kg、2516mg/kg、4184mg/kg、5852mg/kg,养殖77d后,考察氯化胆碱对草鱼成鱼生长性能、脂肪沉积及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鱼体增重率(P0.05)、特定生长率(P0.05),降低饲料系数(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和全鱼脂肪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添加0.4%和0.6%氯化胆碱可显著降低肝胰脏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P0.05);在脂肪代谢酶方面,添加0.2%~0.6%氯化胆碱可显著提高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添加0.6%氯化胆碱显著提高脂蛋白脂酶活性(P0.05),添加0.4%~0.6%氯化胆碱可显著升高肝脂酶和总脂酶活性(P0.05)。综上所述,适量添加胆碱能改善草鱼成鱼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肝胰脏、全鱼和肌肉的脂肪含量,提高脂肪代谢酶活性。建议草鱼实用饲料中氯化胆碱添加量为0.4%~0.6%。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常规配合饲料(配合饲料组)、浸泡蚕豆(浸泡蚕豆组)、含75%蚕豆(蚕豆饲料组)、60%大巢菜籽(巢菜籽饲料组)、60%苦瓜籽(苦瓜籽饲料组)的饲料饲喂体重为(59.0±0.6)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养殖8周后,配合饲料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与浸泡蚕豆组相比,蚕豆饲料组的增重率提高56.9%,而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增重率则分别下降30.6%、21.2%(P0.05);浸泡蚕豆组、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配合饲料组显著提高,而肌肉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苦瓜籽饲料组的肌肉总氨基酸(TAA)、鲜味氨基酸(DA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浸泡蚕豆组(P0.05)。在生化指标方面,与配合饲料组相比,投喂蚕豆、巢菜籽饲料及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提高了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肌肉肌酸激酶(CK)活性(P0.05),但蚕豆饲料组的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低于浸泡蚕豆组(P0.05);在消化酶方面,投饲蚕豆、巢菜籽、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显著降低了前肠脂肪酶活性(P0.05),提高了α-淀粉酶活性(P0.05),蚕豆饲料组、巢菜籽饲料组及浸泡蚕豆组的碱性蛋白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饲喂以蚕豆、大巢菜籽、苦瓜籽为主要成分的配合饲料及浸泡蚕豆可改变草鱼肌肉组成,但也降低了草鱼生长性能;综合生长性能和肌肉组成,蚕豆饲料较巢菜籽饲料、苦瓜籽饲料和浸泡蚕豆在脆化草鱼生产养殖上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