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绿化植物养护是校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校园环境,愉悦师生身心健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导致虫害和疾病经常爆发。病虫害对校园绿化防护具有极大的危害,直接影响校园绿化环境。本文针对校园绿化中常见的病虫害,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病虫害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灰度归一化处理,然后提取灰度图像的PCANet特征,最后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识别。该方法在扩充的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识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猪乙型脑炎病毒E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基因序列设计2对引物,从分离的猪源乙型脑炎病毒SD-001株的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出包括E基因全长的两段基因,将扩增的目的片段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E基因编码结构域(Domain)区段与SA14-14-2、P3、Beijing-1等毒株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7.2%与96.8%以上,属于Ⅲ型乙型脑炎病毒,与疫苗株SA14-14-2的Domain区相比,共有8个氨基酸位点变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获得PCV2a和PCV2b的拯救毒株。对筛选得到的PCV2a和PCV2b感染性克隆分别进行酶切,使酶切得到的全长基因组DNA自身环化并分别转染PK15细胞。经IFA和PCR验证,确认成功拯救出两亚型PCV2病毒。病毒传至第9代时对PCV2a和PCV2b的毒价分别进行测定,结果显示PCV2a的毒价为103.5TCID50/mL, PCV2b的毒价为104.6TCID50/mL。本试验为分型特异性序列与病毒致病力相关性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序列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5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一对引物,应用PCR和RT-PCR扩增出PCV-2 ORF2基因和PRRSV ORF5基因。将PCR产物ORF2经Nhe Ⅰ/EcoRⅠ双酶切回收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得到pIRES-ORF2,RT-PCR产物ORF5经NotⅠ/XbaⅠ双酶切回收后插入pIRES-ORF2构建重组质粒pIRES-ORF2/ORF5。对此质粒中的插入片段,进行PCRRT-PCR及双酶切鉴定,同时对插入序列进行测序分析,表明SD1株ORF2与国内多种毒株的同源性为99%,pIRES-ORF2ORF5转移载体ORF5基因的核苷酸推导氨基酸与北美洲原型(VR-2332株)氨基酸同源性为99%。此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PCV-2ORF2及PRRSV ORF5编码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研究猪圆环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二联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山东省PRRSV流行毒株的遗传变异情况和分子流行病学背景,对2007~2009年分离到的14株山东省内的PRRSV流行毒株进行了Nsp2和ORF5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与参考毒株JXA1相比,14株PRRSV Nsp2与ORF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达到96.1%~99.8%和98.0%~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达到92.9%~100%和97.5%~99.5%。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4株毒株在Nsp2蛋白内部均存在编码30个氨基酸的碱基对的不连续缺失;ORF5基因编码的GP5蛋白不存在缺失,但存在点突变。遗传进化分析表明,07年分离毒株JQ与参考毒株JXA1亲缘关系很近;09年分离的12株PRRSV,2株仍与国内2006~2007年间的分离株在同一分支,9株已经处在不同分支,1株单独处在一个分支。2007~2009年山东地区流行的PRRSV分离株具有年度特征,无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针对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保守的N蛋白基因设计了4条LAMP的检测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PRRSV的LAMP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特异地检测美洲型PRRSV,其最低检测限为1×101个拷贝,而常规PCR的最低检出限为1×105个拷贝.判定检测结果时不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用SYBR GreenⅠ荧光染料检测HeLa细胞Ⅰ型干扰素效应因子ISG15、ISG56、Mx1、OAS和PKR mRNA表达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在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抑制Ⅰ型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进行初步应用。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Oligo d(T)15进行反转录,利用PCR扩增各段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和熔解曲线,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根据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FMDV L蛋白对Ⅰ型IFN效应因子的抑制效果。HeLa细胞在转染FMDV L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受到Ⅰ型IFN刺激后ISG15、ISG56、Mx1、OAS和PKR的相对表达量较转染空载体或表达GST的真核表达质粒明显降低。本试验建立了HeLa细胞Ⅰ型IFN效应因子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为在mRNA水平上对HeLa细胞Ⅰ型IFN效应因子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初步应用于FMDV L蛋白抑制Ⅰ型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省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的流行状况及其进化趋势,为有效防控山东猪流感(Swine influenza,S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山东各地疑似发生SI的猪群中采集猪鼻拭子,接种于10日龄SPF鸡胚,盲传3代后进行病毒分离、亚型鉴定,并对八片段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150份猪鼻拭子中分离得到一株SIV,命名为A/Swine/LXB/1016/2012,经鉴定属于H9N2亚型.A/Swine/LXB/1016/2012 (H9N2)毒株HA基因的裂解位点为VSSR/GL,无多个连续性碱基插入,属于低致病性流感病毒;而其受体结合位点与A/chicken/Heilongjiang/35/2000、A/duck/HK/168/1977、A/duck/HK/702/1979、A/duck/HK/Y439/1997、A/northernshoveler/Missouri/298/2009、A/swine/Korea/S452/2004和A/turkey/Wiaconsin/1966毒株一致,同时具有禽源流感病毒和猪源流感病毒的特征.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也表明,A/Swine/LXB/1016/2012(H9N2)毒株与A/turkey/Wisconsin/1966、A/swine/Korea/S452/2004毒株的亲缘关系最近,可能来自相同的祖先.[结论]A/Swine/LXB/1016/2012毒株同时具有禽源流感和猪源流感的特征,推断该毒株是一株禽流感病毒向猪体适应的毒株.  相似文献   
19.
根据番茄叶序发育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番茄叶序发育动态模拟模型,模型具有合理的数学与生物学意义。模拟结果表明用叶序模型预测番茄各生育阶段及各器官的生育进程,与实际值吻合较好。可以用该模型编制番茄生长日历,预测当年番茄生长发育进程和各器官形成进程。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一种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检测PK 15细胞α干扰素(α IFN)效应因子Mx1、OAS的mRNA表达水平的qPCR检测方法,通过在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CV2)抑制α 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中进行初步应用。根据GenBank中目的基因的序列,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Premier 5.0在其保守区设计并合成相应的特异性引物。利用TRIzol法提取总RNA,经Oligo d(T)15进行反转录,利用PCR扩增各段目的基因,并克隆至pMD 18 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 5α,经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模板建立SYBR Green I qPCR标准曲线和溶解曲线,并进行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根据建立的实时qPCR方法,检测PCV2对α IFN效应因子的抑制效果。对建立的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SYBR Green I qPCR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x1、OAS和内参β actin基因的Ct值与标准品稀释度在1×101~1×108 copies/μL的范围分别呈良好的线性关系。PK 15细胞在接种PCV2,并受到α IFN刺激后Mx1、OAS的相对表达量较未接种PCV2明显降低。本试验建立了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的qPCR检测方法,为在mRNA水平上对PK 15细胞α IFN效应因子的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并成功地初步应用于PCV2抑制α IFN发挥效应的信号通路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