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1篇
畜牧兽医   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草原红牛CAPN I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PCR SSCP技术研究中国草原红牛CAPN I基因的多态性。[方法]以90头草原红牛的全血为试材,用酚/氯仿/异戊醇法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 SSCP技术分析了钙蛋白酶 I 基因(CAPN I)在草原红牛群体中的多态性。[结果]试验所设计的18对引物用于PCR扩增均获得良好的结果。经PCR SSCP 分析,E7 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AA、BB、AB和AC 4种基因型;E14 1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 AA和BB 2种基因型,E14 5、E14 6和 E20 2引物扩增的群体出现了 AA、BB和AB 3种基因型。对不同基因型的测序表明,在第14内含子4 685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在第17内含子6 545 bp处发生了CT的碱基突变,在第21内含子上8 462 bp处发生了G A、8 561 bp处A G、8 696 bp处A T的碱基突变。[结论]该研究为改善牛肉质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新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2.
采用PCR-SSCP方法对120头延边黄牛PRKAG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第10外显子存在C4738T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基因型CT与a2*4、b2*4、油酸存在一定的负相关(P0.05);与嫩度、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脯氨酸有一定的正相关(P0.05);基因型CC与天冬氨酸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53.
试验旨在寻找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两组个体延边黄牛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应用引物退火技术获得了在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两组个体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 1,ACTA1)基因及其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主要在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在5'端非编码区193 bp处存在1个突变。采用PCR-RFLP方法对100头延边黄牛群体进行检测,发现AA、AG、GG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0.50、0.26;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7、0.63。对该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体长、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上,G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A和AG基因型个体(P<0.05);在胸围上,G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但与AA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高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认为GG基因型是提高延边黄牛体质量和体尺指标性状的有利基因型,提示ACTA1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利用微胶囊技术以果胶、壳聚糖为壁材对姜黄素进行包被处理,制备双层包被微胶囊,通过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包埋率等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进行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研究。【方法】以8%果胶、不同浓度姜黄素(3.5、4.0、4.5、5.0和5.5 mg/mL)、氯化钙(CaCl2)溶液(0.3、0.4、0.5和0.6 mol/L)及不同配比姜黄素与果胶溶液(3∶7、2∶8、1∶9(V/V))为第一层包被,筛选果胶姜黄素微胶囊的最佳制备条件;以不同pH(4.2、4.6、5.0、5.4和5.8)的0.8%壳聚糖为第二层包被,筛选制备果胶/壳聚糖姜黄素微胶囊的最佳条件。以筛选的最佳条件制备3组微胶囊(T1、T2和T3),并对其外貌形态、机械强度、包埋率、载药量及体外人工胃肠道耐受性进行评价。【结果】当以8%果胶、4.5 mg/mL姜黄素、姜黄素与果胶配比为1∶9(V/V)、0.5 mol/L CaCl2为第一层包被条件时制得的果胶姜黄素微胶囊包埋率达98%;以pH为4.6、5.0和5.4的0.8%壳聚糖为第二层包被条件时制备的微胶囊大小均匀、形状...  相似文献   
55.
研究不同延胡索酸添加量对延边黄牛瘤胃内环境及消化率的影响。选用体质量(430+11.6)kg安装瘤胃瘘管的4头延边母黄牛,采用4×4拉丁方设计,整个试验分4期,每期15 d。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80、160和240 g/d的延胡索酸。结果表明:前3个处理组间的瘤胃pH无显著差别,240 g/d添加组瘤胃pH与其他组相比显著降低;添加延胡索酸趋于降低瘤胃NH3-N水平,有提高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和丙酸含量的趋势,但只显著提高采食后1 h的TVFA和乙酸含量,延胡索酸促进饲粮养分的消化。研究表明:延胡索酸可以改善瘤胃发酵水平,提高饲粮表观消化率,添加量以160 g/d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6.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imuleic acids,简称CLA)是一系列含有共轭双键的十八碳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总称,是必需脂肪酸——亚油酸的异构体,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硬化、抗肿瘤、提高免疫功能、增加骨密度、减少脂肪组织沉积、增加肌内脂肪含量等多种功能,目前已成为医学、动物营养学研究的焦点。由于自然界存在的共轭亚油酸很少,天然存在的共轭亚油酸主要来源于反刍动物的肉制品及乳制品中,目前已有以天然植物油为原料,经碱异构化合成共轭亚油酸的研究。试验以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将豆油、红花油、葵花油3种植物油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究日粮植物油水平对解冻延边黄牛肉色与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进而为改善牛肉品质、提高牛肉冷藏品质、开发功能性优质延边黄牛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目的]对延边黄牛CAPN3基因多态性与氨基酸含量关系进行研究。[方法]应用PCR-SSCP检测了96头延边黄牛CAPN3基因多态性,并采用SPSS软件对各基因型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CAPN3基因发生G55556A突变,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显示,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其中AA基因型油酸含量显著低于GG基因型(P〈0.05)。不同基因型个体天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组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络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均表现为AA基因型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结论]CAPN3基因与延边黄牛氨基酸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8.
共轭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脂肪酸,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抗癌、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免疫功能、营养再分配作用等。简要介绍了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来源及分布,重点综述了共轭亚油酸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
为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延边黄牛血清维生素E含量及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将健康、体重在300~350kg的12头延边黄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维生素E500IU组、1000IU组、2000IU组,研究维生素E的不同添加量对不同饲喂时期延边黄牛血清维生素E含量及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及添加量的增加,维生素E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饲喂时间的延长,血清SOD、GSH—Px和CAT活力逐渐增强,其中1000IU组血清SOD、GSH—Px和CAT活力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1000IU能提高延边黄牛抗氧化能力,而过高剂量维生素E则未观察到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60.
植物油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普遍存在于动物脂肪组织和植物种子中。植物体内脂肪的代谢能虽比动物脂肪稍低,但也有29.3MJ/kg左右。且其中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奶牛在泌乳期或肉牛及肉羊在育肥期对能量的需求量较高:向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植物油是提高日粮能量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它能提供动物体必需脂肪酸及功能性脂肪酸CLA在畜产品中的含量。本文主要介绍几种植物油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