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3篇
畜牧兽医   1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绵羊舌形虫成虫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2.
应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羊东毕吸虫病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应用自行研制的胶体金探针标记SPA,建立了诊断羊东毕吸现的新方法-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该法与ELISA法具有良好的相符性,将抗原、等检血清滴加于膜上进行反应,数分钟内即可用肉眼进行结果判定。  相似文献   
53.
采用巢式PCR方法鉴定东北部分地区牛源贾第虫的基因型。提取DNA后经巢式PCR扩增TPI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后用BLAST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吉林市和长春分离株属于蓝氏贾第虫的AssemblageE型;大庆分离株中蓝氏贾第虫的AssemblageE和AssemblageA型均存在。  相似文献   
54.
楔形前殖吸虫(Prosthogonimus cuneatus)是禽类和鸟类输卵管、法氏囊和直肠常见的寄生虫之一,对禽和鸟类危害较大.利用PCR对楔形前殖吸虫核糖体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并探讨了其与其他吸虫的进化关系.结果发现,楔形前殖吸虫核糖体全序列长10 713 bp,其中18S、ITS1、5.8S、ITS2、28S、I...  相似文献   
55.
巴氏杆菌病与魏氏梭菌性肠炎是家兔的两种主要细菌性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蜂胶作为一种良好的免疫增强剂,不仅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为此,我们利用蜂胶作为佐剂,研制了兔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二联蜂胶灭活疫苗。现将研制情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种兔巴氏杆菌系本所分离菌株,经鉴定为1:A型。A型魏氏梭菌菌种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巴氏杆菌马丁肉汤培养物皮下或肌肉接种5~10个活菌,能致死敏感兔。魏氏梭菌18~22小时肉肝汤培养物肌肉接种0.5mL/只,攻毒兔死亡或出…  相似文献   
56.
关于绒山羊球虫病的报道不多,2005年9月,某农场饲养的绒山羊相继发生以精神沉郁、机体消瘦、食欲减退和排褐色血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羊的柯氏艾美耳球虫(Eim eria christenseni)感染,经采用特效药治疗,使病情得到了控制。1基本情  相似文献   
57.
奶牛子宫炎发病情况调查及综合性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危害奶牛业健康发展的常见产科疾病,也是奶牛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为了掌握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情况与现地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生,提高奶牛业的经济效益,保障奶牛饲养业的健康发展,作者统计分析了1990-2003年黑龙江省垦区海林农场、8511农场、855农场、庆丰农场等6个农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资料,同时结合病原菌分离鉴定结果,现地饲养管理状况,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特点、发病规律、防治措施,提出了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8.
用“耳螨净”滴液,对自然感染耳痒螨的狐只进行治疗试验。结果:离体杀螨试验,螨虫平均麻痹时间为15min,平均死亡时间为51min;狐体杀螨试验中,耳内给药后1h狐开始变为安静,第3d搔痒症状消失。间隔7d两次给药,不仅可以杀死成虫,而且能够杀死由螨卵继续孵出的幼虫和茧虫。同时对继发的细菌感染引起的耳内炎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9.
宫川棘口吸虫是家禽常的寄生虫,偶尔也感染人。为了研究宫川棘口吸虫的分子进化地位,应用PCR方法扩增宫川棘口吸虫线粒体rrnS和rrnL序列,并以两个串联序列为标记基因,采取最大简约法(MP)构建系统发生树,探讨宫川棘口吸虫与其它吸虫的进化关系。结果扩增获的宫川棘口吸虫rrnS和rrnL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754 bp、992 bp;进化分析显示,除棘科吸虫外,其它虫体每科均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在棘口科吸虫的分支中,宫川棘口吸虫与除圆圃棘口吸虫外的其它棘口属吸虫聚集在一起,与传统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表明线粒体rrnS和rrnL序列为吸虫分子进化分析的良好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对在大庆鹅体内检出的一种吸虫和一种绦虫进行形态学鉴定。方法采用盐酸卡红,苏木素对虫体染色制成装片,或对新鲜虫体直接观察,显微照相,进行形态学鉴定。结果吸虫为纤细背孔吸虫,绦虫为矛形剑带绦虫。结论检出的两个虫种均为大庆市鹅寄生虫新记录,纤细背孔吸虫为黑龙江省鹅体寄生虫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