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1.
为了解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编码的未知功能蛋白MGF300-1L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了该蛋白的保守性、理化性质,并对其翻译后修饰、结构与功能进行预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在病毒感染条件下MGF300-1L的表达特性;最后,利用MGF300-1L的真核表达质粒,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分析其亚细胞定位,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显示,MGF300-1L蛋白在基因Ⅱ型ASFV中高度保守,为碱性疏水膜蛋白,具有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饰,与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2(GIT2)结构的同源性为21%;MGF300-1L为ASFV的早期基因,其编码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IFA未检测到ASFV感染猪的阳性血清中存在针对MGF300-1L蛋白的抗体。本研究发现,MGF300-1L为ASFV高度保守的非必需早期基因,其编码蛋白具有跨膜区及糖基化、磷酸化修饰,并定位于细胞质,免疫原性较差,为进一步探究MGF300-1L蛋白在ASFV复制周期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2.
本实验室前期制备了1株分泌针对猪瘟病毒(CSFV)E2蛋白鼠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0,并验证其可特异性识别CSFV E2蛋白。由于杂交瘤细胞不稳定且不易储存,本研究将6E10抗体的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和猪源抗体的恒定区基因融合并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FUGW,分别构建了携带Strep标签的重组猪源化抗体轻、重链基因的慢病毒质粒pFU-p6E10-LC-Strep和pFU-p6E10-HC-Strep,进一步制备了慢病毒Lenti-p6E10-LC-Strep和Lenti-p6E10-HC-Strep,将二者共转导至HEK293S悬浮细胞,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重组猪源单克隆抗体6E10(p6E10)。经ELISA试验及Western blot证实,p6E10抗体能特异性识别E2蛋白。中和试验结果显示,p6E10抗体可以中和CSFV石门株。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针对CSFV E2蛋白的重组猪源化单克隆抗体p6E10,为深入研究CSFV E2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开发新型诊断制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3.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ERS)是细胞为应对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聚集以及钙离子平衡紊乱等状况,而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内质网过载反应和Caspase-12介导的凋亡通路等信号途径的反应过程,是细胞的一种保护性应激行为。ERS主要通过激活细胞内UPR,促进内质网正常功能的恢复。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会“劫持”细胞内质网合成大量病毒蛋白,加之细胞自身蛋白合成的需求,内质网中蛋白质合成超出了细胞的正常处理范围,造成大量未折叠或者错误折叠蛋白的积聚,接着诱导ERS和激活UPR。ERS作为细胞的一种保护性应激反应,在机体抗病毒感染和调节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ERS的产生及功能、ERS与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交互调控以及ERS诱导的细胞凋亡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抗病毒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14.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必须上报的动物疫病。由于目前还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我国主要采取检疫、扑杀以及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消毒是生物安全防控ASF的重要手段。目前针对ASFV的灭活方式多种多样,但其灭活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当前的ASF分子病原学诊断技术无法确定样品的感染性,因此不能用于准确评价消毒剂对病原的杀灭效果。对ASFV的消毒技术及其作用机理、杀灭效果、优缺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前消毒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检测技术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ASFV的消毒剂评价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ASF检测技术的创新与完善以及现地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