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3篇
  1篇
综合类   19篇
畜牧兽医   5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细胞死亡是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病毒感染可引起不同形式宿主细胞死亡,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两种细胞死亡类型。这两种细胞死亡类型不仅能够消除病毒感染细胞,而且还能够利用炎症因子释放进一步促进宿主先天和适应性免疫进程。反之,病毒也发展出不同规避机制来抑制宿主细胞死亡进而促进自身感染。本文就病毒感染与宿主抗病毒感染免疫之间的“博弈”——凋亡、坏死和焦亡调控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深入理解病毒的分子致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2.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地实施,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推动着畜牧业的发展,促进畜牧业生产力的变革,这对涉农院校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提出了深层次的要求。阐述了当前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智慧+”背景下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跨学科培养的紧迫性,并提出了构建“智慧+”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畜牧兽医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3.
通过鸡胚接种盲传,从重庆某地疑似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用本病毒对10日龄雏鸡做回归实验,可使试验鸡出现典型的花斑肾。试验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出了该病毒的特异性基因M和N,从分子学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引起鸡群死亡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34.
以腾冲市苗木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腾冲市苗木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腾冲市苗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政府加强扶持和引导;科学编制苗木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苗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保障苗圃用地;利用本地种质资源,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种;拓展产业链,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调整品种结构,走特色化道路;建立产业联盟,提升整体竞争能力;强化品牌意识,打造腾冲苗木品牌。  相似文献   
35.
为了比较研究红细胞吸附释放法、PEG-6000沉淀法和超速离心法对新城疫病毒的纯化效果,将含有NDV的鸡胚尿囊液分别用上述3种方法处理,并测定血凝(HA)效价。结果表明,红细胞吸附释放法中采用50%的醛化红细胞纯化病毒效果最佳;PEG-6000沉淀法中,用9%的PEG-6000加1%NaCl处理病毒后再沉淀2~4 h效果最佳;采用超速离心法纯化的病毒主要分布在40%和50%蔗糖区带之间。3种方法比较,以超速离心法效果最好,红细胞吸附释放法和PEG-6000沉淀法纯化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6.
乳酸杆菌是鸡肠道中的最优势菌群之一,对维持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等药物危害的认识和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微生物作为活菌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越来越受到专家和学者的认同。而乳酸杆菌是国际上允许添加的研究的最早和最深入的菌种,但大多数乳酸杆菌都存在对外界环境的耐受能力差的缺陷,作为有效的微生物添加剂必须能够通过胃肠中的低pH值和较高浓度的胆盐环境才能发挥其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就是根据这些特点对本试验室保存的乳酸杆菌进行筛选,并探讨了它们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拮抗能力,从…  相似文献   
37.
为构建鸡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α(retinoid acid receptor related orphan receptor α,RORα)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MSB1细胞中的表达效果,本研究参照GenBank中鸡RORα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289887.1)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鸡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合成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的特异性RORα基因片段连接pMD18-T载体,构建克隆载体pMD18-T-RORα,再用Sal Ⅰ和BamH Ⅰ双酶切克隆载体pMD18-T-RORα和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将酶切回收的RORα与pEGFP-N1片段进行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RORα,经PCR、酶切和测序验证准确性后,将其转染MSB1细胞,于转染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GFP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鸡RORα在MSB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从构建的重组质粒pEGFP-N1-RORα中可扩增出大小约1 600 bp的特异性片段,用Sal Ⅰ和BamH Ⅰ可切出大小约4 700和1 600 bp的两条带。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转染MSB1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组中鸡RORα基因mRNA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鸡RORα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可在MSB1细胞中表达鸡RORα,为进一步研究鸡RORα对MSB1细胞增殖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根据GeneBank上注册的短小乳酸杆菌S-层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采用PCR法获得了S-层蛋白信号肽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序列全长为370bp,其中编码信号肽部分的90bp的碱基与GeneBank中的完全相同.生物信息学分析也表明这是一段信号肽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也表明它具备信号肽的典型特征。试验克隆得到了短小乳酸杆菌S-层信号肽基因。  相似文献   
39.
为研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感染对宿主免疫细胞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和从代谢方面揭示致病机制,本试验以IBDV毒株感染DT40细胞,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4,48,72和96h取样,细胞计数并分离细胞线粒体,通过线粒体染色,检测线粒体蛋白含量,线粒体膜电位,线粒体ATP水平,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线粒体脂酰-CoA和NADH、NAD+的含量及NADH/NAD+比值,初步评估IBDV感染对宿主细胞线粒体生物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BDV感染DT40细胞48h后,线粒体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肉碱脂酰转移酶和NADH-CoQ还原酶活性在感染后24h开始下降(P0.05),48h后显著被抑制(P0.01);脂酰-CoA和ATP含量在感染后48h显著降低(P0.01),NADH/NAD+比值显著增高(P0.01)。说明IBDV感染DT40细胞后不但对线粒体造成了损伤,而且脂酰CoA的转运和NADH呼吸链受到抑制,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本研究从代谢角度为进一步探索IBDV感染对鸡细胞的致病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0.
研究旨在克隆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鼠伤寒沙门菌SL1344株为模板PCR扩增并克隆了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cy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1 mmol/L 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同时利用相关的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cya基因大小为1 185 bp。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在原核表达系统中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蛋白分子质量大小约为58 ku。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Cya蛋白由394个氨基酸组成,理论分子质量为44.97 ku,分子式为C2026H3146N562O578S11,等电点(pI)为7.01,其中带负电荷残基总数(Asp+Glu)43个,带正电荷残基总数(Arg+Lys)42个。Cya蛋白无信号肽与跨膜区,为膜内蛋白,含有4个N-糖基化位点、1个O-糖基化位点、27个磷酸化位点、13个线性B细胞结合位点、11个T细胞结合位点。二级结构中α-螺旋、延伸链、β-转角、无规则卷曲所占比例分别为38.07%、19.80%、5.58%和36.55%。本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鼠伤寒沙门菌Cya蛋白的功能及建立以Cya蛋白为抗原的免疫鉴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