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试验旨在评价细胞因子IL-6和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分枝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及其在牛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潜力。通过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IFN-γ释放试验临床筛选结核病阳性牛和结核病阴性牛,采集试验动物抗凝全血,分离、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牛结核菌素(PPD-B)、禽结核菌素(PPD-A)、重组蛋白CFP-10-ESAT-6(CE)、pET-32a载体标签蛋白(PET)或PBS 37℃培养6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IL-6、IL-17和IFN-γ的mRNA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PET和空白对照PBS类似,不能刺激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的提高,表明CE中包含的PET对试验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牛外周血淋巴细胞经PPD-B、PPD-A或CE刺激后,结核病阳性牛样品中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均显著高于结核病阴性牛(P0.05),其中PPD-B刺激效果强于CE和PPD-A,而CE刺激的特异性更好;选取CE作为最佳刺激源,结果显示,IL-17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之间相关性良好(spearman r=0.79),并初步建立了基于IL-17和IFN-γ转录水平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方法对14头结核病阳性牛进行临床检验,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阳性样本检出率为85.7%,高于IFN-γ(71.4%)。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PPD-B、CE)诱导的IL-17mRNA转录水平与牛结核病相关,以CE为刺激源建立的IL-17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用于牛结核病诊断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ILTV)SA-2株ICP4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3对引物,以ILTV中国王岗株(WG)DNA为模板扩增ICP4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将ILTV WG株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ILTV SA-2株、BHV-1、EHV-1、EHV-4、MDV-1、MDV-2、HVT、PRV、VZV、HSV-1和HSV-2的ICP4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较后发现,ILTV毒株之间ICP4基因相对保守,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1%,但与其它α-疱疹病毒的ICP4基因的同源性则较低,低于3.0%。对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病毒基因的检测显示,在人工感染ILTV WG株后第10 d~60 d内均能检测到ICP4特异RNA,而gB、gC、TK则未能检出。鉴于目前国内外对α-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相关基因以及ICP4基因序列和结构功能的研究,ILTV WG株ICP4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以及病毒基因在潜伏感染鸡三叉神经节中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CP4基因的功能及确定潜伏感染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通过在Bac to Bac系统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ASFV)的P72基因,为进一步研究P72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免疫学特性奠定基础。本研究从含P72全长基因的菌株pGEX-6p-1-P72中扩增出P72基因全序列1941 bp,将扩增的基因连接于pFastBac HTa杆状病毒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 HTa-P72,转化至感受态DH10Bac中,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P72,再将其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经Western blotting和夹心ELISA分析,结果表明,P72在昆虫细胞Sf9中获得正确表达,重组P72蛋白可被特异性兔抗ASFV P72血清、P72单抗识别。结果提示,Bac to Bac系统表达的P72重组蛋白特异性强、活性稳定,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快速诊断ASF提供良好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中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基因变异情况,对GenBank中公布的中国不同时间和地区分离的53株PRRSV毒株的N、GP5基因序列分别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根据N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的中国大陆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NA),中国的PRRSV分离株可分为4个亚群,亚群1中的毒株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地区,其GP5主要中和抗原表位基因高度变异;亚群2主要为以CH1a株为代表的毒株;亚群3中的毒株与疫苗株MLV和VR2332高度一致;而台湾地区的分离株与大陆地区的分离株差异较大,单独归属于亚群4。这些研究结果对了解中国流行的PRRSV毒株的分子流行病学具有重要意义,也可部分解释MLV或灭活的CH1a疫苗对亚群1病毒感染猪保护力较低的原因,为今后制定PRRS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4月河北沧州某鸽场发生以呼吸困难、流涎、拉黄绿稀粪、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 ,发病率、死亡率很高。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鸽新城疫。1 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该鸽场此次发病鸽 1 0 0多只 ,月龄内的乳鸽发病率和死亡率达 1 0 0 % ,  相似文献   
16.
新城疫热稳定性天然弱毒B95株核酸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含有新城疫热稳定性天然弱毒B95株F基因的重组克隆质粒pGEM—F用Not Ⅰ单酶切,电泳回收纯化目的片段,与同样用NotⅠ单酶切并经去磷酸化处理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构建了新城疫核酸疫苗,并用所构建的新城疫核酸疫苗与载基因阳离子脂质体结合进行了免疫试验,通过ELIS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检测了核酸疫苗在鸡体内的表达。结果显示,表达产物作为抗原物质刺激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应答反应,引起了机体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新城疫强毒攻击的保护率为7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并掌握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流行特点及病毒生物学特性,为DTMUV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细胞及鸡胚接毒试验对河北某鸭场10只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发病鸭进行病毒分离,用RT-PCR、透射电镜观察、Western blotting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鉴定,进行动物回归试验测定病毒毒力并对其进行囊膜蛋白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分离到的病毒可在DF-1细胞上稳定增殖产生典型细胞病变效应(CPE)并致死鸡胚;病毒纯化后经电镜观察可见直径30~60 nm的病毒粒子;RT-PCR结果显示,在约270 bp处可见单一条带,与DTMUV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60 ku处有特异性条带,与E蛋白大小一致;IFA结果表明,接种病毒的DF-1细胞胞质中可见明亮的特异性荧光,以上结果均表明分离的病毒为DTMUV。将分离到的病毒命名为AX2020株,AX2020株经肌内注射感染北京鸭后感染率高达100%,发病鸭产生神经症状及腹泻等典型临床症状;经序列比对发现AX2020株和GA株(MK907880.1)相似性最高,与SD14毒株(MH748542.1)亲缘关系较远。与商品灭活疫苗毒株HB2010株(MN649262.1)和活疫苗毒株FX2010株(MH414568.1)相比,AX2020株第93、277和487位氨基酸发生了的突变。【结论】 成功分离得到1株DTMUV AX2020株,分离毒株对北京鸭具有较强的致病性,AX2020株的囊膜蛋白与国内疫苗毒株相比,已经发生了氨基酸位点的突变,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病的流行病学及后续疫苗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从吉林省通化某地发病死亡鸭子病料中分离到1株具有血凝性的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血清中和试验及融合蛋白(F)基因的扩增测序,初步鉴定为新城疫病毒,命名为TH-1株。该病毒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及6周龄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分别为53.4 h、1.85和2.575,表明该新城疫病毒为强毒。F蛋白多肽裂解位点为112-RRQKRF-117,符合新城疫强毒株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进一步证明该毒株为新城疫强毒株。F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比对发现,TH-1株与中国野鸭源新城疫病毒分离株mallard China HLJ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达到了99.3%,同为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与目前新城疫流行的主要基因型Ⅶ型相一致,为鸭源新城疫的有效防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制备针对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P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本研究利用重组犬瘟热病毒P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并将其脾淋巴细胞与SP2/0进行融合,用CDV包被ELISA板,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出两株稳定分泌抗CDV-P1的杂交瘤细胞株(E9E4C10、E9F8D9)。间接ELISA检测腹水效价均为1∶106,亚类鉴定结果均为IgG2b。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免疫荧光(IFA)分析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均能与重组P1蛋白和CDV发生反应;ELISA叠加试验增殖结果表明,两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不同。本研究制备的特异性抗CDV-P1的单克隆抗体为建立CDV免疫学检测方法和P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犬瘟热病毒疫苗变异株的分离及其P1蛋白的表达、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河北某宠物医院病犬的脾脏中分离到1株犬瘟热病毒,H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分离株与疫苗株的同源性为99.5%,有3个氨基酸突变,但不影响其糖基化位点。将该株病毒P1基因克隆到p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及Rosetta感受态细胞,在IPTG诱导下获得大小为50 ku,可溶性表达的P1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间接ELISA试验结果显示表达产物能被犬瘟热高免血清所识别,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有望用于犬瘟热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