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9篇
林业   50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33篇
  79篇
综合类   279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185篇
园艺   78篇
植物保护   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801.
文中对中国8个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发现,碳市场价格呈现总体偏低、均衡性差、稳定性弱的特征;剖析中国碳价形成机制表明,碳政策缺失或过于宽松、林业碳汇抵消占比过低、经济过度依赖高能耗产业及环保投入不足等是形成目前碳价特征的关键原因,可为中国统一碳市场、完善价格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2.
【目的】探讨大空间尺度上生物及非生物因子对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生长-防御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全球环境变化下的入侵群落动态预测及入侵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中国21°N~37°N范围内分别设置72个面积为10 m×10 m的空心莲子草入侵样地(水、陆生境各36个),测定样地中空心莲子草的氮平衡指数(Nitrogen balance index, NBI)、叶绿素指数(Chlorophyll index, Chla)、类黄酮指数(Flavonoid index, Flav)和花青素指数(Anthocyanin index, Anth),并利用回归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探讨地理、气候、氮素营养、植物多样性和昆虫发生量等因素对这4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回归分析及CCA均表明,水、陆2种生境空心莲子草的Flav与纬度呈显著正向关系、与降雨量呈显著负向关系。回归分析中,陆生和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的Chla分别与经度、硝态氮含量呈显著正向关系;水生型空心莲子草的Anth与...  相似文献   
803.
以8年生的桃树枝条为试材,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对电解质渗透率(EL)法和电阻抗图谱(EIS)法测定的桃树抗寒性与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含水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IS参数胞外电阻率(re)测定的抗寒性与生理指标关系中,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35(P0.05)和-0.61(P0.05),含水率的间接通径系数为0.53(P0.05);EL法测定的抗寒性与生理指标关系中,脯氨酸含量、含水率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P0.05)和0.50(P0.05),可溶性糖含量的间接通径系数为-0.75(P0.05)。在影响2种方法测定桃树抗寒性的生理指标中,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含水率都是重要的生理指标。同时,EIS也可以作为快速测定桃树抗寒性的方法。通径分析方法能够充分反映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反映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能够应用于研究影响桃树抗寒性与生理指标相关性的分析中。  相似文献   
804.
旨在比较不同年龄牦牛瘤胃组织形态、转录组表达谱的变化,挖掘影响牦牛瘤胃发育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为进一步探讨牦牛瘤胃发育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非反刍阶段(1日龄与20日龄)、过渡阶段(60日龄)和反刍阶段(15月龄与3岁龄)的健康牦牛作为研究对象,共5个年龄组,每组3个样本。测量样本的体重与瘤胃重量;采集瘤胃组织样品,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并统计肌层厚度、乳头高度与宽度;提取瘤胃组织总RNA进行测序,并以1日龄为对照进行转录组分析。选取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试验,关联其与转录组数据的表达趋势。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显示,1日龄至3岁的牦牛瘤胃肌层与乳头形态有极大程度的发育与分化,15月龄和3岁牦牛瘤胃重量与指数显著增加(P<0.05);从20日龄开始,瘤胃的肌层厚度随着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20日龄后,瘤胃乳头高度和宽度随着日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20日龄组DEGs富集到胆固醇合成、丁酸代谢和PPAR信号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免疫相关的免疫反应生物过程和Th17细胞分化通路,富集到与瘤胃上皮细胞异源物代谢相关的细胞色素P450外源性物质的代谢途径;60日龄组DEGs富集到脂肪酸代谢、丙酸代谢通路和丙酮酸代谢通路等与VFA代谢相关的通路,富集到与VFA吸收相关的矿物质吸收通路;15月龄与3岁组DEGs富集到维持瘤胃上皮的完整性和屏障功能的ECM受体相互作用途径。从富集通路中发现,HMGCS2、SLC26A3、PPARGPPARDCCL5等基因是与瘤胃营养吸收、代谢和免疫相关的候选基因。荧光定量结果显示,挑选的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上述结果表明,牦牛瘤胃形态结构发育较早,20日龄是其发育的重要临界点;牦牛瘤胃肌层发育比瘤胃乳头更早,肌层厚度从20日龄时快速增加,瘤胃乳头从20日龄后快速发育;20日龄瘤胃开始VFA代谢,促进瘤胃快速健康的发育。  相似文献   
805.
超循环经济:破解“资源诅咒”,实现“两山”共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换,“资源诅咒”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障碍。为此,文中提出运用超循环经济理论探索破解“资源诅咒”和践行“两山”理论的有效对策。研究表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既不是对立和冲突的关系,也不是简单等同的关系;既不是折中、权衡和调和的静态关系,也不是单向转化的动态关系。要从根本上破解“资源诅咒”,就应当建立“两山”之间相互促进和互利共生的机制,这才是“两山”理论的本质内涵和目标。而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运作模式。超循环经济是包含多重超循环的自组织系统,通过资源链奠基、生态链支撑和价值链驱动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06.
807.
PAC与PAM复合絮凝剂处理泡菜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絮凝法对泡菜废水进行了试验,分别考察了絮凝剂的种类、助凝剂的种类、PAM分子量、投加方式、pH值、温度、搅拌转速等条件对泡菜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影响,为泡菜废水的后期生化处理提供了帮助的同时也可为泡菜厂实际絮凝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含大量NaCl的泡菜废水中,利用PAM网捕、架桥功能完善了PAC单独作用下絮体细小松散的缺陷,改善了絮凝和沉降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C用量150 mg/L,PAM用量25 mg/L,pH6,温度30 ℃,250 r/min快搅2 min,90 r/min慢搅2 min,静置30 min后泡菜废水COD、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了37.7%、96.7%。  相似文献   
808.
为研究牛粪厌氧发酵沼渣中多重耐药细菌的环境污染风险,选用畜禽养殖中常用的5种抗生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金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对牛粪沼渣中可培养抗生素抗性细菌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多重耐药细菌的比例高达76.5%,其中,抗5种和4种抗生素的细菌分别有11,21株。所有多重耐药细菌均对氨苄青霉素具有抗性,抗红霉素、金霉素和链霉素的细菌分别占总多重耐药细菌数的92.0%,89.3%,61.3%。通过细菌16S rRNA测序鉴定,32株具有4种以上抗性的细菌分别属于福氏志贺氏菌、摩根氏菌和假中间苍白杆菌,均为重要的临床致病菌。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对7株典型多重耐药细菌携带的抗性基因进行分析,共检测出28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对应9种抗生素抗性类型。通过分析抗性基因及插入序列所在位点信息发现,多重耐药细菌普遍携带含有抗性基因和插入序列共存的质粒,表明抗性基因具有高度的可移动性和较强的传播风险。综上所述,牛粪沼渣中含有大量的多重耐药细菌,可视作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储存库,应重视沼渣农业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风险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809.
蒸发是水循环的关键环节,理解蒸发变化及其原因对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石羊河流域为例,选取自南向北沿海拔梯度递减的乌鞘岭、永昌、武威和民勤4个气象站近60 a(1958—2017年)数据资料,基于改进的PenPan模型分析了石羊河流域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1)空间上,石羊河流域蒸发量变化存在海拔效应,随着海拔的增加蒸发量显著减少,递减率约为38 mm·(100m)-1;时间上,蒸发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分段特征,1958—1970年蒸发量减少,20世纪70年代以来蒸发量增加,尤其是平原区最为明显。(2)改进的PenPan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各站点日尺度和月尺度蒸发量的变化(R2>0.85),为进一步提高模拟精度,模型中的风速函数有待修正。(3)改进的PenPan模型计算的辐射组分年际变化不大,但空气动力学组分波动上升,这与温度和饱和水气压差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温度升高是引起石羊河流域70年代以来蒸发量增加的主要原因。说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石羊河流域蒸发量将持续增加,也给未来强化水资源管理,保障可持续发展施加更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10.
为了解1株从青海玉树地区牦牛腹泻中分离的牦牛源产气荚膜梭菌Qinghai-1的分子型和cpa基因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首先利用16S rDNA扩增、毒素基因检测、MLST分型、基因克隆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菌株毒素基因和管家基因进行分析,随后通过对cpa基因双向高通量测序、生物软件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α毒素蛋白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蛋白特殊区域、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及蛋白互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Qinghai-1菌株分型毒素仅含有α毒素,各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序号依次为colA:9、groEL:96、sodA:91、plc:44、gyrB:67、sigK:55、pgk:8、nadA:16;cpa基因全长1 197 bp,共编码398个氨基酸,与丹麦鸡源(EU839784.1)分离株plc基因差异性较小;其编码的α毒素蛋白分子式为C2036H3061N533O631S12,相对分子质量为45.5 ku, pI=5.68,脂肪指数:61.36,不稳定指数:19.8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