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6篇
畜牧兽医   2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广西南宁某蛇场眼镜蛇暴发大规模的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传播迅速,皮肤腐烂,蜕皮不全。为了研究该病病因和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送检蛇进行细菌学检验。通过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细菌16SrRNA PCR扩增测序、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等,分离到3株细菌,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道沙门菌;23种抗菌药物只有氟苯尼考对3株菌都表现敏感,其他抗菌药物对3株分离菌表现不同的耐药或中介;3株分离菌对小鼠都具有致病性。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药物,氟苯尼考对治疗该病有很好的效果。本研究结果将对预防和治疗眼镜蛇皮肤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为快速准确地检测鱼类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减少由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建立了一种基于Sim基因高效、敏感的海豚链球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技术,并对739个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性地检测海豚链球菌,而不能检测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副乳房链球菌(Streptococcus parauberis)、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等8种参考菌株。对海豚链球菌DNA最低检测限为5.32拷贝/μL;对739个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8种鱼类海豚链球菌的平均检出率为17.67%,池塘水和海水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16.67%;该菌主要发现于罗非鱼脑组织中,其平均检出率为27.04%(43/159),而其他鱼类则主要发现于皮肤,平均检出率为24.14%(42/174);阳性样品主要来自于2014年6月至9月期间,占总检出率的65.00%。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差异,丰富O157∶H7转录组数据信息,本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TM 2000平台对两株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进行高通量测序,测序数据采用测序评估、基因功能注释等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经过测序,两个菌株分别获得3 113 118和2 944 912条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的reads分别占总reads的83.76%和78.97%。以中等毒力株为参考,在高毒力株中共获得94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37个,下调基因304个。GO功能注释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催化活性功能、黏附、转运活性、受体活性、酶调节活性、定位、生化调节、运动等诸多生理生化过程相关;KEGG富集分析发现共有425个基因注释到160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新陈代谢、核糖体、鞭毛合成、嘧啶代谢、糖类代谢、细菌趋化等通路显著富集。此次通过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差异株转录组研究对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信号调控及可能的功能基因进行了探索,丰富了转录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大肠杆菌O157∶H7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及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为探究马脓皮病的病原种类及特性,从病马的皮肤脓汁中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菌,经16SrDNA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检测。结果显示,以浓度为9.3×108 CFU/mL菌液攻毒小鼠,致死率为40%;分离菌对氧氟沙星等14种药物高敏,具有fnbA、hly/hla、hysA、clfA和clfB等5个毒力基因和norA和gyrA 2个耐药基因。此结果可作为诊治马脓皮病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35.
为了了解广西地区奶牛、肉牛的牛库布病毒(bovine Kobuvirus, BKV)感染情况及分子特征,试验采用RT-PCR的方法对从广西地区采集的奶牛粪便177份、肉牛粪便27份(共204份粪便,其中腹泻牛粪便82份,健康牛粪便122份)进行BKV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测,分析BKV与其他肠道病毒的共感染情况,以及不同地点和不同季节BKV的感染情况,同时对广西地区BKV的3D基因与国内外30株库布病毒的3D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地区BKV的感染率为2.94%(6/204),均从腹泻牛粪便中检出,其中奶牛和肉牛的感染率分别为2.26%(4/177)、7.41%(2/27),将6株毒株分别命名为BKV-GXGG01(贵港株)、BKV-GXHC01(河池株)、BKV-GXHC02(河池株)、BKV-GXNN01(南宁株)、BKV-GXNN02(南宁株)和BKV-GXNN03(南宁株);BK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牛肠道病毒和牛星状病毒存在混合感染,感染率为66.67%(4/6),而单一感染率为33.33%(2/6);6株广西地区BKV毒株的3D基因间的核苷酸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