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冯宇  徐志文  朱玲 《猪业科学》2018,(12):78-79
2018年1月,四川遂宁某猪场发生保育猪大批死亡,且整窝均发病,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喘气、水样性腹泻、呼吸急促、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等。病理解剖患病猪只均发现肺部有炎症和实变,全身各淋巴结均有肿大现象,小肠胀气且变透明,有些猪小肠表面有黄色米粒大小的结节。发病1 d后猪只死亡,呈现典型病毒病症状。发病率达80%,死亡率达100%。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δ冠状病毒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2.
采用沙培方法,研究盐胁迫(300 mmol/L)对 6 种豇豆属植物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盐 处理 6 d 后,贼小豆的叶绿素(Chlorophyll,Chl)含量显著降低,叶片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 质膜透性(Electrolyte Leakage,EL)和枯叶率(Withered Leaf Rate,WLR)显著增加,而滨豇豆均没有显著差异;主 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及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WLR 与 EL 呈极显著正相关,RWC、Chl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主成分 分析得到 2 个主成分 PC1 和 PC2,可以解释总变化的 92.75%;隶属函数排名表明,滨豇豆的耐盐能力最好,贼小豆最 差。② 滨豇豆的净光合速率(Pn)、胞间 CO2 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和最大荧光产量(Fm)、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均没有显著差异,而贼小豆除 Y(NO)显著增加外,其余均显著 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初步鉴定的牛种布鲁氏菌分离株(B. abortus 343)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检定,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菌株。【方法】将B. abortus 343划线培养及梯度稀释,使其形成单个菌落,观察菌落形态。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柯氏染色,观察其染色特点;分别接种1.5×106 CFU到含硫瑾(1﹕25 000)或含碱性复红(1﹕25 000)的TSA平板上,观察其生长状态;将接种有B. abortus 343的TSA平板分别置于普通培养箱和CO2培养箱37℃培养72 h,观察其对CO2的依赖性;通过醋酸铅试纸条测定B. abortus 343代谢过程中是否释放H2S。通过平板凝集试验测定布鲁氏菌单相特异性血清( 牛种布鲁氏菌单因子血清A、羊种布鲁氏菌单因子血清M 和 布鲁氏菌粗糙型血清R )与B. abortus 343抗原的反应性;利用布鲁氏菌AMOS-PCR种属分型等方法对B. abortus 343进行了PCR种属特性鉴定;将B. abortus 343免疫小鼠,分别测定其抗血清与光滑型和粗糙型抗原的反应性;通过小鼠和豚鼠感染试验,全面评价该分离株的毒力;分别以1×105 CFU感染6周龄Balb/c小鼠,测定B. abortus 343在小鼠体内存活时间;以1×109 CFU感染Hartley豚鼠,2周后测定试验豚鼠每克脾脏含菌量;分别以10 000、1 000、100、25 CFU/只4种不同剂量感染豚鼠,初步测定分离株对豚鼠的最小感染量(MID),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40、60和90 CFU/只测定MID。【结果】分离株B. abortus 343 为光滑型牛种布鲁氏菌,菌落逆光观察微带蓝绿色乳光;革兰氏染色为阴性,柯氏染色为红色,H2S试验阳性。该菌能在含硫瑾和碱性复红的培养基上生长,不依赖于CO2。B. abortus 343抗原能与A因子血清呈明显凝集反应,免疫小鼠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以1×105 CFU感染6周龄Balb/c小鼠,可在小鼠体内存活29周;以1×109 CFU感染350-400 g雌性豚鼠,14 d后豚鼠每克脾脏含菌量2.4×105-1.2×106;以1×105 CFU感染豚鼠1个月后,所有试验豚鼠均能产生特异性光滑型抗体,试管凝集效价为320-1 280;B. abortus 343对豚鼠的最小感染量约为40 CFU。【结论】鉴定了一株中等毒力牛种布鲁氏菌(B. abortus 343),为深入研究布鲁氏菌病提供了参考菌株,丰富了布鲁氏菌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4.
microRNA(简称miRNA)是一类长约22 nt的小分子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调节着生物体的诸多生理活动并与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大量研究发现,miRNA可以从细胞内释放,广泛而稳定地存在于包括血清、血浆、唾液、尿液、甚至牛奶等细胞外液中,统称为循环miRNA(circulating microRNA)。研究表明,在正常机体和患病机体内某些循环miRNA的表达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循环miRNA常被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内源性新型疾病诊断标志物来研究。文章对循环miRNA作为一种新型疾病诊断标志物在动物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犬种布鲁氏菌属于6个经典种布鲁氏菌之一,为天然粗糙型,毒力较弱。长期以来,由于犬种布鲁氏菌对人类致病性较低,其危害一直被忽视。自1966年在美国发现该菌以来,已传播至世界多地。近年来,随着养犬业的不断发展及宠物犬数量的增多,犬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在某些地区已成为流行性疫病,且对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加重。目前,犬种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犬布鲁氏菌病尚无可靠的诊断方法及有效的疫苗。鉴于此,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对犬种布鲁氏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检测方法、疫苗研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犬布鲁氏菌病的深入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水培的方法,在200 mmol·L-1 NaCl胁迫下对55份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生态型进行耐盐性评价.盐处理18 d后对目测质量(TQ)、枯叶率(WLR)、相对生长量(ΔW)、叶绿素(Chl)含量和相对含水量(RW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5份假俭草生态型间耐盐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盐处理18 d后55份假俭草生态型及'翠绿1号'品种的TQ、ΔW、Chl含量及RWC都显著降低(P<0.05),WLR都显著上升(P<0.05);相关分析表明,WLR与RWC及TQ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及-0.73,而RWC与TQ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0.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个主成分,可以解释总变异的91.79%.隶属函数法耐盐能力排序及聚类分析表明,CP52、CP15、CP51及CP49的耐盐性最强,这些假俭草生态型有望在滨海盐碱土的草坪绿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太湖猪核心保种群体中雌激素受体基因(ESR)、促卵泡素β亚基基因(FSHβ)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5基因(GPX5)的多态性。[方法]利用PCR和PCR-RFLP方法对太湖猪核心保种群体中ESR、FSHβ、GPX5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ESR和GPX5基因在太湖猪群体中均检测到AA、AB和BB 3种基因型,FSHβ亚基基因只检测到BB和AB 2种基因型。ESR基因以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FSHβ基因中等位基因B的频率远大于等位基因A。GPX5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呈ABBBAA趋势。ESR和FSHβ基因为低度多态,GPX5基因处于中度多态。[结论]经χ2适合性检验表明,ESR、FSHβ、GPX5基因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方畜禽类群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对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因为某些地方类群的生产性能不能适应变化中的市场需求,更多情况下则是由于人们对有些地方类群资源的优良特性认识不足,简单地采用了以引入外来品种取代或肓目杂交改良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从乳房炎患牛的牛乳中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和假丝酵母菌为试验菌株,观察了其对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聚维酮碘五种消毒剂的敏感度,探讨不同消毒剂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假丝酵母菌对5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钠、戊二醛、氢氧化钠、乳酸,对聚维酮碘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旨在科学选择和使用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方法,推动布病诊断试剂标准化。本研究用布病阳性血清标准品测定了国家/OIE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开发的布鲁氏菌荧光偏振(FPA)抗体检测试剂盒、动物布鲁氏菌病竞争ELSIA (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牛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 (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改进的微量补体结合试验(mCFT)等4种方法的灵敏度。通过对已知阴、阳性血清样品的检测,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临床样本进一步比较了各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当布病阳性血清标准品按1∶20稀释(即50 IU·mL-1)时均检测为阳性,1∶40稀释(即25 IU·mL-1)时均检测为阴性。FPA、cELISA、iELISA和mCFT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7.14%、100.00%、100.00%、98.57%,特异性分别为96.34%、95.12%、97.56%、100.00%。对31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各方法之间的符合率均高于90.00%,其中iELISA、FPA、cELISA与mCFT符合率分别为97.14%、96.83%、92.70%;FPA、cELISA与iELISA符合率分别为95.24%、93.65%;FPA与cELISA符合率为91.43%。iELISA、FPA、mCFT 3种方法之间吻合性最高,cELISA与其他3种方法之间的吻合性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