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1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51.
最近的研究表明,在新生雏鸡长度与后期生长性能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个结果为如何评价雏鸡质量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参数。  相似文献   
52.
E.Baeza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7,29(10):52-53
目前肉鸭的主要品种是北京鸭、番鸭、骡鸭(主要在法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用于生产肥肝)。其他品种有中国的金定鸭、绍鸭和台湾省的莱鸭以及印度的康叽卡贝尔鸭、印度跑鸭和德西鸭。越南、柬埔寨和印尼主要饲养蛋鸭。  相似文献   
53.
2011年5月17日,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在扬州召开之际,国家现代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4.
5月13~17日,烟花三月的扬州迎来了国内相关高校、研究所的1300余名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研究生以及部  相似文献   
55.
利用新扬州鸡开产日龄、30 0日龄产蛋数和 30 0日龄蛋重 3个性状的遗传参数与 6组经济加权值求解出 6个约束选择指数及其预期遗传进展、预估准确度和指数的遗传力 ;通过实际记录模拟选择和预期遗传进展分析。结果表明 :在IA、IB、IC、ID、IE 和IF6个约束选择指数中 ,IE 最佳  相似文献   
56.
鸡胚性别鉴定--家禽科学研究的新视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孵化蛋种鸡过程中产生的小公鸡一出壳就被宰杀,由于它们与肉仔鸡相比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低,因此没有饲养价值,在德国,仅2001年就有大约9200万新生雏鸡被宰杀,而欧盟和美国,则达到2.82亿和2.26亿(ZMP,2002)之多。最终这些雏鸡被用作动物园动物的食品或工业蛋白产品。对雏鸡的宰杀引起了社会上敏感的人士对动物福利的关心,他们积极呼吁停止宰杀行为,有选择性地利用蛋鸡群中的小公鸡。如果只有小母鸡被孵化出雏这种宰杀就可以避免。要达到这种效果,要么改变胚胎的性别,干扰性别的决定,要么所不期望性别的胚胎在发育的某个阶段就要被鉴定出来,这样公众所关心的将不再是反对对小公鸡的宰杀。受精的发生先于蛋壳的形成,鸡胚胎在产卵的时候已经发育到40000~60000个细胞阶段。人类性别鉴定的成功技术不能应用到鸟类和产蛋鸡。最近一些年,围绕着鸡胚性别鉴定开展了许多的技术研究,有一些是理论上的,有一些是实践方面的。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验证性别鉴定工作的进展,估计它的可行性,另一个目标是讨论繁育具有产蛋、产肉双重目标的蛋鸡,以及用孵出的小公鸡进行产肉的限制因素和潜能,当然伦理道德方面也应该被考虑。(漠纵泉译)  相似文献   
57.
刘向萍 《中国家禽》2005,27(6):55-55
禽蛋中病原体造成的危害已经成为政府和消费者优先关注的问题。在欧洲,非笼养蛋鸡被认为会增加鸡蛋的不安全性。因此,通过科技进步降低鸡蛋风险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对蛋而言,通过对酎压力或比重的选择,可以提高蛋壳防破碎的能力。各种表型测定方法,以及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将为育种者提供新手段。  相似文献   
58.
59.
鸡肌内脂肪性状候选基因的聚合效应及初步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旨在探讨影响鸡脂肪性状重要候选基因A-FABP、Ex-FABP的聚合效应,并对其进行初步验证,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脂肪性状的有效分子标记提供依据。【方法】运用PCR-SSCP技术分别检测如皋鸡A-FABP、Ex-FABP基因所有外显子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分析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与12周龄胸肌脂肪含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后代分离群体单基因型和聚合基因型的发育性表达规律,进行聚合基因型遗传效应的初步验证。【结果】如皋鸡A-FABP的外显子3、Ex-FABP基因外显子4区域中存在A/G突变,共出现3种基因型;AA型(A-FABP)、BB(Ex-FABP)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基因型(P<0.05),为有利基因型,两者聚合的AABB型个体同样为最佳基因型。经后代分离群体Q-PCR证实,单基因表达和聚合基因型的表达均不存在性别效应,在胸肌组织中,两候选基因在4周龄时表达量最高,8周龄下降,至12周龄缓慢上升。在聚合基因型个体中,均以AABB型表达水平最高,ABAB型表达量较低。【结论】A-FABP、Ex-FABP两个基因存在聚合效应;其中,AABB型与胸肌组织中高肌内脂肪含量具有紧密关联性。A-FABP、EX-FABP两基因及其聚合基因型可作为如皋鸡肌内脂肪性状有效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60.
2010年1月6日,<中国家禽遗传资源志>审稿组第三次会议在扬州召开,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家禽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陈宽维副所长,以及参加审稿和编写工作的中国农业大学张劳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教授、安徽农业大学耿照玉教授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黎寿丰研究员、张学余研究员等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