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8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EM—新型复合微生物制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学贤 《禽业科技》1997,13(5):15-16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种以单一血清稀释度定量检测鸡血清中 NDV抗体的间接 ELISA 方法,经试验得出回归方程 LnET=5.878 0.537P/N。该方法特异性强,能被 NDV 单抗所特异性阻断,比 HI 方法敏感。通过对 SPF 鸡等进行的不同疫苗免疫前、后抗体动态测定表明,ET 值与 HI 值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r=0.8702),强毒攻击试验表明,ET值>4000时鸡群能得以保护,装配成的商品试剂盒保存期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4.
15.
应用自然弱毒“1010”株包被ELISA板,以间接法检测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比琼扩法敏感近千倍,与ND、IB等12种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在野外样本的调查中,鸡群自然感染率为43.1%.人工免疫鸡ET值在900以上时能耐受3个最小致死量强毒的攻击.用这种方法仅需检测一个稀释度即可知道血样的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6.
微胶囊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胶囊技术的奠基人B.K.Green于1953年发明了微胶囊化的方法。1954年美国NCR(National Cash Reqist)公司最早将微胶囊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无碳复写纸的生产,可以说微胶囊技术是从研制无碳复写纸发展起来的。在随后的二十多年时间内,英国、西欧、日本等国花费了很大的投资,在一些理论问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又发展了许多微胶囊化方法,从而  相似文献   
17.
以抗鸡IgM单抗包被硝酸纤维素膜,小牛血清封闭非结合点,吸附鸡IgM后,以硫氰酸钾解吸.收集解脱液,透析后即为纯化IgM.其比活性为82.3%,每次可获得1.25mgIgM纯品.膜可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8.
鸡新城疫卵黄抗体IgY的分离提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母鸡经鸡新城疫疫苗免疫接种后产生并富集在卵黄中的抗体IgY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与优化,确定了去脂、提取抗体最佳工艺为:卵黄液用0.05mol/L,pH5.0的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液1:9倍稀释,搅拌15min,4℃静置10小时,抗体回收率为90%,去脂率为99%;该提取液用40%饱和度的硫酸铵盐析,得到的盐析液抗体回收率为82%,纯度达到69%。盐析液经截留分子量为100KD的有机陶瓷膜超滤后,截留液抗体回收率达到92%。纯度为85%。  相似文献   
19.
采用C48-1全菌抗原烘干包被聚苯乙烯微量反应板,建立了检测禽霍乱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抗原最佳包被浓度为0.5×108cfu/mL,被检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800,确立了用于定量检测ELISA效价的回归方程:y=1.611 2+0.431 4x(r=0.96)。通过阻断试验、交叉试验、重复试验等方法证明本方法在特异性、灵敏性、稳定性上均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且易于操作,适用于疫病诊断和大规模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疫苗,笔者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禽霍乱乙基纤维素微胶囊,对制得的微胶囊外形、粒径分布、包封率及缓释性能等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制成的微胶囊呈球形,外观圆整,流动性好,粒径分布范围为10~80 μm,包封率70%以上,体外释放72 h的释药率为39.72%。该方法重复性好,简单易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所得的微胶囊疫苗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