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4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大部分养殖场的犊牛死亡主要原因是疾病。一些养牛户认为患病是当然的,犊牛死亡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的疾病预防程序、合理的饲养程序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损失。育成牛发病率较低,所以本期以犊牛疾病为主要介绍对象。  相似文献   
272.
手术致山羊真胃左方变位对瘤胃VFA及血清胃泌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手术人工制作的山羊真胃左方变位动物模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瘤胃内容物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acids,VF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trin,GS)含量。研究发现人工真胃变位可导致瘤胃内容物VFA组成比例发生改变,即乙酸、丙酸比例升高,且与变位程度呈正相关,从而导致瘤胃的消化代谢受到影响,使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力降低,瘤胃蠕动迟缓。随真胃变位时间延长血清胃泌素含量逐渐增加,于手术后第7天后增加更为显著(P(0.01),胃泌素含量增幅与真胃变位程度也呈正相关,即髋结节变位组大于腹底壁变位组,变位组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73.
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神经元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股动脉放血并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术后6h、1d、3d、5d处死动物,取脑,制作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通过HE染色、TUNEL检测及Caspase-3活性测定,对大鼠海马各区锥体细胞形态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在短暂性全脑缺血中,海马锥体细胞存在着凋亡和坏死两种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在海马各区中的分布是一动态过程,各区对缺血易损伤性的顺序是:CA1及门区>CA2>CA3>齿状回;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海马锥体细胞中DNA断裂及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呈现相似的变化趋势,且DNA的断裂早于Caspase-3的表达;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海马神经元出现凋亡时间早且损伤严重。试验证明: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海马各区存在着缺血耐受性差异;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一种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274.
本研究利用NO供体以及几种抗氧化剂和NO清除剂来分析外源性NO对E.tenella卵囊孢子生殖的抑制特性.试验结果表明:S-亚硝基硫醇类NO供体(SNAP和GSNO)对卵囊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荚系,8 mmol/L的SNAP和GSNO均可完全抑制新鲜卵囊的孢子生殖;KCN对卵囊的抑制呈现为剂量-效应关系,但NaN3没有抑制作用.维生素C、甘露醇和水杨酸钠等抗氧化物质以及FeSO4和DTT均不能消除GSNO对卵囊孢子生殖的抑制作用.K2Cr2O7和KMnO4均会明显抑制GSNO对卵囊的作用.NO清除剂血红蛋白(Hb)能够消除NO供体对卵囊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275.
在建立肾小管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醋酸镉和乙酰半胱氨酸(NAC),用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内活性氧与线粒体膜电位,探讨了镉对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及NAC的保护效应。结果显示,作用12 h,各染毒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细胞凋亡率、坏死率、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和细胞内活性氧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效应关系;而NAC保护组与染毒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凋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细胞坏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择的镉浓度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死亡是以凋亡为主,氧化应激直接参与镉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损伤,NAC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276.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剂量铅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存活及凋亡的影响。用新生24 h内SD大鼠,建立了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方法,通过不同浓度醋酸铅染毒后,用MTT法测定神经细胞的存活率;应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铅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铅(50μmol/L)在3~6 h对神经细胞生长无明显作用,12 h后则表现抑制作用,其他各染毒组随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与对照组相比,作用12 h以上差异显著(P〈0.05);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随染铅剂量的增加,细胞核呈新月形,染色质浓缩,出现凋亡小体,甚至核碎裂;细胞凋亡率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对照组为0.7%,染铅组依次为1.1%、1.5%、1.9%、2.2%,而各染铅组细胞坏死率均为0.2%,与对照组比较只增加了0.1%。表明本试验所选择的铅浓度引起神经细胞死亡是以凋亡为主,低剂量铅具有抑制神经细胞存活和促进其凋亡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77.
 【目的】研究母鼠妊娠期铅镉联合暴露对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表达的影响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 NAC)的保护作用。【方法】35只怀孕SD母鼠被随机分为7组,即A组为对照组(饮用蒸馏水)、B组为铅组(300 mg?L-1)、C组为铅+NAC组(300 mg?L-1 +20 mmol?L-1)、D组为镉组(10 mg?L-1)、E组为镉+NAC组(10 mg?L-1+20 mmol?L-1)、F组为铅+镉组(300 mg?L-1+10 mg?L-1)、G组为铅+镉+NAC组(300 mg+10 mg?L-1+20 mmol?L-1)。采用饮水染毒,染毒时间为21d,分娩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鼠大脑bcl-2、Bax、c-fos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bcl-2 mRNA表达降低,除B组外,D组、F组均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其中以F组作用最为明显;NAC拮抗组与相应染毒组比较,除C组bcl-2 mRNA表达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Bax、c-fos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铅镉联合表现协同毒性效应,NAC对铅、镉致新生鼠大脑凋亡基因表达异常引起的脑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8.
乐果引起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给大鼠肝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乐果(0、3、10、30、100、300μmol/L),染毒122、4 h后,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分别用Fluo-2/AM、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和罗丹名123检测细胞内Ca2+浓度、活性氧(ROS)和线粒体膜电位(Δψm)变化,并在扫描电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凋亡细胞情况,探讨乐果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肝细胞染毒12、24 h后,出现了明显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且呈时间-剂量效应。3μmol/L组细胞内Ca2+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随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内Ca2+浓度逐渐下降;细胞内ROS水平在3~100μmol/L随染毒剂量的增大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而在300μmol/L组略有下降,除3μmol/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Δψm除24 h 300μmol/L组外均出现持续下降。结果表明,低剂量乐果染毒可诱导肝细胞发生凋亡,细胞内Ca2+、ROS和Δψm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279.
将40只20日龄雌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10只。给3个处理组小鼠分别连续2d腹腔按体质量注射醋酸铅10,20,40mg/kg,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注射后24,72h分离卵巢,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率,研究卵巢组织结构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显示,醋酸铅可使小鼠卵巢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加速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且凋亡率随着攻毒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醋酸铅对小鼠卵巢具有毒性作用,可诱导卵巢颗粒细胞发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80.
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家兔血清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和分析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前后家兔血清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筛选奶牛乳房炎早期诊断指标。18只健康的怀孕家兔于产后7 d经第4对乳腺乳头管灌注金黄色葡萄球菌建立乳房炎模型。在灌注前2 h与灌注后6、12、24、48、72 h分别采血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过氧化物酶(L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并同时采集乳腺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血清酶ALP、LDH和MPO活性在灌注后6~48 h时显著升高(P0.05),LP活性在灌注后12~48 h时显著升高(P0.05),4种酶活性均在灌注后24 h时达到峰值;LDH活性变化与不同时相之间的拟合度(R2=0.9704)均大于其他3种酶与不同时相之间的拟合度;LDH活性与乳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结果提示,LDH可以作为乳房炎早期诊断候选指标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