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2篇
  30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0 毫秒
71.
72.
天然林水文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省天然林的现状分析入手,对不同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阐述。天然次生林以阔叶林为主,生物多样性丰富,粗腐殖质层A0层厚,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与人工林比较,乔根重及乔、灌草面积指数高,凋落物多,森林水文生态功能强。天然次生林一次最大土壤贮水量1326.5t/hm^2比人工林的706.845/hm^2大87.67%;天然次生林冠一次最大持水量6.148t/hm^2,比人工林的3.039t/hm^2倍,天然林在防洪蓄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在总结山地培育园林绿化大苗成本控制经验的基础上,引入经济模型对育苗成本与效益进行了定量分析,肯定了山地培育园林绿化大苗具有周期较短,投资回报率高的优点,又是改善种植结构,提高山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采用鹿流行性出血热(EHD) cELISA诊断试剂盒分别对2014年和2015年6、7月份从新疆10个地(州、市)随机采集的662份牛血清进行了EHD检测。结果检出阳性48份,阳性率为7.25%;检出地区有:哈密市、巴里坤县、伊吾县、尉犁县、岳普湖县,其中哈密市和岳普湖县的阳性率较高,在20%左右。这是首次对新疆部分地区进行EHD血清学调查,检测结果为今后新疆地区的EHD研究,特别是病原学方面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对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选取(130±1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水貂9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采用3×3双因子试验设计,设3个磷水平分别为1.0%、1.4%、1.8%,3个钙磷比分别为1.0、1.5、2.0,配制9种试验饲粮,9种试验饲粮的钙、磷水平实测值如下:1.03%钙、0.97%磷(Ⅰ组),1.47%钙、0.98%磷(Ⅱ组),1.98%钙、0.99%磷(Ⅲ组),1.45%钙、1.37%磷(Ⅳ组),2.08%钙、1.38%磷(Ⅴ组),2.79%钙、1.38%磷(Ⅵ组),1.81%钙、1.75%磷(Ⅶ组),2.70%钙、1.79%磷(Ⅷ组),3.59%钙、1.80%磷(Ⅸ组)。预试期10 d,正试期67 d。结果表明: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冬毛期水貂的末重、平均日增重(P0.01)。Ⅴ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2)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消化率有随着饲粮钙磷比和磷水平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Ⅲ组达到最大值。3)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冬毛期水貂食入氮、尿氮、粪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4)随着饲粮磷水平的升高,粪钙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Ⅷ、Ⅸ组粪钙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Ⅶ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或P0.01)。随着饲粮磷水平的升高,粪磷含量随之增加,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饲粮钙磷比为2.0时粪磷含量最低,极显著低于饲粮钙磷比为1.0和1.5时(P0.01);Ⅷ、Ⅸ组粪磷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除Ⅶ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或P0.0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极显著影响钙消化率(P0.01)。随着饲粮钙磷比的升高,钙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Ⅲ组钙消化率最高,极显著高于除Ⅵ和Ⅸ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饲粮磷水平和钙磷比对磷消化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磷消化率有显著影响(P0.05)。磷消化率以Ⅰ组最低,Ⅲ组最高。综合各项指标,从降低饲粮成本、保护环境和维持冬毛期水貂生长性能的角度出发,饲粮磷水平在1.4%、钙磷比在1.5~2.0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旨在研究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的影响,并探讨对于不同特性的玉米品种应如何选择留茬高度,为合理生产和利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支持。选取黑龙江省广泛种植玉米品种——高淀粉品种阳光1号、高蛋白质品种中原单32和高产量品种龙福208 3种不同特性的全株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置19、49 cm 2个留茬高度,共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24、30和48 h瘤胃降解率。结果显示:1)对于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含量,留茬高度由19 cm增加到49 cm后,3个品种的粗蛋白质(CP)、淀粉含量显著提高(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降低(P0.05),阳光1号、龙福208干物质(DM)和粗灰分含量显著提高(P0.05)。2)各处理全株玉米青贮p H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同一品种全株玉米青贮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降低(P0.05),但中原单32在49 cm留茬高度下的NH3-N/TN仍显著高于阳光1号19 cm留茬高度下的NH3-N/TN(P0.05),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分解量,而阳光1号NH3-N/TN在2个留茬高度下均较低,发酵效果更好;乳酸(LA)及乙酸(AA)含量在不同品种间有较大差异,而增加留茬高度对其影响较小。3)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各品种全株玉米青贮的瘤胃干物质降解率(DMD)和粗蛋白质降解率(CPD)呈增加趋势,瘤胃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呈降低趋势,其中阳光1号在49 cm留茬高度下48 h瘤胃DMD最大,与19 cm留茬高度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且该品种在19 cm留茬高度下48 h瘤胃NDFD最大。由此可见,增加留茬高度可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DM、CP、淀粉含量,但会降低其NDF含量,以及减小发酵过程的缓冲性,从而对发酵指标影响较小。因此,对于高淀粉低纤维类玉米品种如阳光1号,可选择较低留茬高度,以获得质与量最大化;而高蛋白质或高产量玉米品种如中原单32、龙福208,可适当提高留茬高度,改善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77.
近年来,在貉的品种培育过程中,发现了黑色突变个体(简称黑貉),作为一种新的突变品种,黑貉有着极大的科研和利用价值。为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本试验以乌苏里貉为对照,分别对黑貉繁殖性能、生长性能、毛皮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和管理条件下,黑貉和乌苏里貉窝产仔数和分窝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性能中,不同毛色个体45~210日龄体质量和体高差异不显著(P0.05);毛皮性能中,黑貉背部针绒毛长度显著高于乌苏里貉(P0.05);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中,除了同种色型间个别指标有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在2种毛色貉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78.
为了开展药用黄精种质资源的分子标记育种工作,实现对黄精品种及优良种质的快速精准鉴定。本研究采用12对引物对32个野生黄精种质材料进行SSR多态位点分析,之后计算相似系数并进行聚类分析,然后构建DNA指纹图谱及其QR编码。结果表明:12对引物共扩增出127条条带,其中多样性条带125条,多态率为98.43%,每对核心引物检测到的多样性条带数为3~17条,平均每对为10.42条,PIC(多样性信息含量)平均为0.46。其中等位基因数为1.984 3,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27 8,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4 9,Shannon's指数为0.478 8。SSR聚类结果很好的反映供试黄精材料的亲缘关系,所构建的DNA指纹图谱能对所有的种质材料进行高效区分。QR编码高效、方便的录入大量信息,有利于黄精品种及优良种质的鉴定工作。该体系的建立为黄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品种保护、优良品种选育、优良种质鉴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9.
为提高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群体光合有效辐射(PAR)利用率并塑造合理群体结构,本研究设置不同播期(B1:5月13日、B2:5月25日)和种植密度(M1:7.5万株·hm-2、 M2:9.0万株·hm-2、M3:10.5万株·hm-2、 M4:12.0万株·hm-2),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棉花冠层PAR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生育时期内,B1播期处理棉花冠层对PAR的截获能力较强;在同一播期条件下,棉花冠层PAR截获率(PARI)在一定范围内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在B1播期下,一定生育时间内冠层PARI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B1M4的冠层PARI在生育前期较高,生育后期则以B1M1较高;在B2播期下,一定时期内,冠层PARI整体随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升高,且B2M4的冠层PARI最大。因此,在5月25日的播期条件下,12万株·hm-2密度处理的棉花群体冠层PARI较大;而播期为5月13日时,7.5万株·hm-2 密度处理的棉花冠层在生育后期对PAR的截获具有优势。本研究为构建适宜长江流域棉区的高光效群体结构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棉花新品种的培育和轻简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HX-410型手持式棉花测色仪通过建立基于Rd、+b的CIE三维颜色系统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能够用更普遍公认的颜色测量标准来测定棉花的颜色;通过与经典大容量棉纤维测色仪颜色测试结果比对,表明HX-410型手持式棉花测色仪结果重复性、再现性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