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8篇
  2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根据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美国632株TK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以ILTV烟台株DNA为模板扩增了T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序列测定。将ILTV烟台株的TK基因和TK蛋白分别与ILTV美国632株,英国T horne株,B e ijing E 2株,BHV-1,EHV-1,EHV-2,FHV-1,HHV-1,HHV-2,HHV-3,HHV-4,HVT,M DV-1,M DV-2,PRV和SHV-2的TK基因和TK蛋白比较后发现,其TK基因的核苷酸和TK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24.6%~99.5%和15.1%~98.9%,表明不同ILTV毒株之间TK基因和TK蛋白相对保守,但与其他α-疱疹病毒的TK基因和TK蛋白同源性则较低。  相似文献   
62.
分别将SS基因克隆至pET 32a和pET 32c表达系统中 ,得到重组质粒SS N/X和SS N/S。实验结果表明 ,SS N/X Thioredoxin (硫氧还原蛋白 )和SS N/S Thioredoxin融合蛋白在IPTG (异丙基硫代 β D半乳糖苷 )诱导 3h后(37℃ )表达产量最高 ,约占菌体总蛋白的 30 %左右。 0 0 5~ 1mmol·L-1IPTG对SS融合蛋白表达产量的影响并不太大 ,0 0 5mmol·L-1IPTG即可达到有效的诱导效果 ,但单位体积内的表达产量以 0 5mmol·L-1时为最高。乳糖诱导 4h(37℃ )的效果明显低于IPTG ,但当培养时间延长至 8h时 ,2 0mg·mL-1的乳糖可达到与IPTG同样的诱导效果 ,10和 5mg·mL-1的乳糖也可接近IPTG的诱导效果。SS N/X融合蛋白在 2 6℃表达时 ,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 ,占75 8% ,包涵体仅占 2 4 2 % ;而SS N/S融合蛋白则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占 6 0 2 % ,可溶性蛋白仅占 39 8%。SS可溶性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SS抗原性。  相似文献   
63.
刘文波 《湖南林业》2011,(12):42-42
不论是出行水乡江南还是寥廓北国,都给我带来相同的感受:一个村子就是一片阴翳茂密的树林。村落总是依偎在树林之中,仪态安详,举止从容。一个小小的村落就如同鸟儿安在树杈上的巢穴,自然味,原生态,让人容易亲近。有一片葱茏碧绿掩映,世俗的烟火才显得真实可爱。"大漠孤烟直"的图景给人带来的一定不是温馨祥和,而是荒凉辽远。其实,有大树依傍庇佑的村子才显得老成持重,否则,只是一片次生林,尽管葳蕤茂盛,但却是毛头小子般的稚嫩漂浮,没有城府,是一眼就望到底的浅薄。可是现在跟那些古老村落同龄的大树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64.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生防菌的筛选及防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生防菌进行了筛选,共筛选到6个生防菌,初步鉴定均为芽孢杆菌。抑菌圈测定表明:B3的抑菌效果最明显,抑菌圈直径为25.7mm,其次是B2和B4,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7mm、20.0mm;B1、B5和B6的抑菌效果一般,抑菌圈直径在16mm和19.3mm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个生防菌对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其中B2和B5的防治效果最明显,达75%。其次是B4和B3,防治效果分别为65.9%和52.8%。B1和B6较差,防治效果约为30%。  相似文献   
65.
66.
核酸疫苗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与质粒重组后直接导入动物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核酸疫苗也称基因疫苗。它包括DNA疫苗和RNA疫苗,其中DNA疫苗由于不需任何化学载体,故又称裸DNA疫苗。同单链RNA相比,双链DNA具结构稳定、操作简单等许多优点,所以DNA疫苗比RNA疫苗更受学者们的青睐。1核酸疫苗在疾病防治方面的应用自1990年,Wolff发现DNA能直接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以来,通过国内外学者的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67.
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是一种重要的病原真菌,是我国橡胶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leaf disease, CLD)的田间优势病原种,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许多其他农林作物炭疽病的主要病原种。脂滴是细胞的中性脂,存在于绝大多数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甘油三酯的主要贮存形式。脂滴在细胞内可以参与脂质代谢、膜转运、蛋白降解和信号传导等。包被蛋白(perilipin)是脂滴表面最丰富的脂质相关蛋白,主要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对细胞内脂滴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ap20是暹罗炭疽菌中包被蛋白的同源蛋白,前期证实Cap20是一个致病相关蛋白,它参与了炭疽菌附着胞膨压形成、脂滴数量和致病性。了解其互作蛋白和互作的生物学意义可能为深入了解脂滴包被蛋白参与的致病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前期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在暹罗炭疽菌cDNA文库中筛选到一个与Cap20互作的候选蛋白乙酸激酶,本研究克隆了该乙酸激酶的编码基因,并进行了蛋白结构和同源蛋白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乙酸激酶编码基因的DNA大小为1312 bp,包括一个内含子,cDNA为1248 bp,编码415个氨基酸,含有一个乙酸激酶结构域,命名为CsAck。然后构建含6×his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ET32a-CsAck,利用其和含GST标签的pGEX6p-1-Cap20(先前构建)进行蛋白表达和纯化,获得含有6×His标签的融合蛋白CsAck和含有GST标签的Cap20。通过Pull down验证了Cap20和CsAck蛋白之间的体外互作。最后,构建含有潮霉素转移酶基因HPH的表达载体PXY203-CsAck-S和含有氯嘧磺隆抗性基因ILV1的表达载体pCB1532-GFP-Cap20,将它们共同转化暹罗炭疽菌野生型菌株获得转化子。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的结果证实Cap20和CsAck在暹罗炭疽菌中可以相互作用。该结果证实了致病性相关蛋白Cap20和乙酸激酶CsAck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发生蛋白互作,可为进一步研究Cap20在暹罗炭疽菌中的致病功能和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日常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冬季反季蔬菜成为人们餐桌上十分喜爱的食品,其中韭菜的销量不断攀升,进一步促进了韭菜大棚高效栽培技术的提升。韭菜属于多年生长植物,可以连续收获很多年,大棚栽培可以保持长久的生长环境,满足人们生活的日常需求。  相似文献   
69.
为了明确我国香蕉主要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的致病力及其遗传多态性,本研究采用对寄主鉴定和RAPD技术分析来自海南、广西、广东、福建、云南的FOC 生理小种、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态性。结合巴西蕉和粉蕉鉴定与RAPD技术,与香蕉枯萎病菌1号(FOC1)和4 号生理小种(FOC4)对比,55 个FOC 菌株中,有28 个菌株属于1 号生理小种、海南10 个、广西8 个、广东4 个、福建4 个、云南2 个;27 个菌株属于4 号生理小种,海南20 个、广西4 个、广东1 个、福建1 个、云南1 个。强致病力菌株有23 个菌株,中致病力菌株有15 个,弱致病力菌株有17 个;通过遗传多态性分析,9 条引物PCR扩增供试菌株,共扩增出136 条谱带,其中多态性的条带有126 条,多态性位点频率为93.4%,在遗传阈值为0.68 时,55 个供试菌株与FOC1 和FOC4划分为4 个RAPD 菌群,除1 号生理小种BF26 菌株单独形成郁菌群外,4 号生理小种和其余1 号生理小种均未单独形成菌群,Ⅰ、Ⅱ、Ⅲ群同时含有1号和4号生理小种。因此,我国香蕉种植区香蕉枯萎病菌仍以1号和4 号生理小种为主,但是生理小种的遗传分化在分子水平上趋于复杂化,香蕉枯萎病菌群体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致病力的强弱和菌株遗传关系无直接的相关性,跟地理分布也没有相关性,香蕉枯萎病菌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更多依赖其寄主。这些结果为香蕉的抗病育种、品种的合理布局以及香蕉枯萎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0.
橡胶树白粉病菌分子检测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橡胶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nm.)基因组中的特有保守序列OHS,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OHF1/OHR1和OHF2/OHR2。以不同地区收集的6份O.heveae(OH1~OH6)和橡胶树胶孢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等5种非靶标病原菌及健康橡胶树叶片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了橡胶树白粉菌PCR及nested-PCR分子检测技术,并验证了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表明,引物OHF1/OHR1和OHF2/OHR2对橡胶树白粉菌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中引物OHF2/OHR2能检测到10pg/μL的橡胶树白粉菌DNA,而以OHF1/OHR1和OHF2/OHR2组合进行nested-PCR,其最低DNA检测浓度达到0.01fg/μL。人工接种试验中,当孢子接种量为2×10~3个/叶时,PCR和nested-PCR检测体系可分别在接种4d和24h后检测到目的条带。表明nested-PCR对在叶片组织中处于潜育期的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更有效,可为橡胶树白粉菌的检测提供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