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畜牧兽医   71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巴美肉羊INHA和INHBA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INHA和INHBA这两个基因对巴美肉羊产羔数的影响,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抑制素α亚基(α-inhibin,INHA)和βA亚基(βA-inhibin,INHBA)基因在巴美肉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引物1,4,6扩增片段有多态性,其余3对引物的扩增片段均不存在多态性。引物1,巴美肉羊有2种基因型AB型和AA型,平均产羔数AB型比AA型多0.17只(P<0.01)。引物4,巴美肉羊存在3种基因型(CC、DD和CD),巴美肉羊平均产羔数DD型比CC型多0.44只(P<0.01)。引物6,巴美肉羊有3种基因型(EE、FF和EF),EE型比EF型平均产羔数多0.21只(P<0.01),结果表明,抑制素α亚基(α-inhibin,INHA)和βA亚基(βA-inhibin,INHBA)基因是影响巴美肉羊产羔数的重要基因。  相似文献   
72.
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4个大豆品种的13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大豆产量关系密切的农艺性状是底荚高、生育期、出苗到开花时间、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其次是无效荚、分枝、节数、有效荚、株高、单株粒数和开花到成熟时间。底荚高和生育时期在今后的育种和高产栽培实践中应给予足够重视,郑1311、荷豆29与荷豆23为关中西部地区适宜种植品种。  相似文献   
73.
内蒙古自治区是以草原畜牧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是全区的经济基础和支柱产业。目前,针对生态环境变化和农业进入新阶段及加入WTO的新形势,生态农业建设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尤其要重点抓好畜牧业,特别是草食家畜的发展。在草食家  相似文献   
74.
绵羊MyoG基因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群体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外显子1、2在蒙古羊、无角陶赛特羊、德国肉用美利奴羊和白萨福克羊这4个绵羊品种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在外显子1(exonⅠ)所扩增的片段中存在3种基因型(AA型、AB型和BB型),在外显子2(exonⅡ)所扩增的片段中不存在多态性。对于exonⅠ扩增片段,4个绵羊品种均检测到AA和AB基因型;BB基因型只在蒙古羊、陶赛特羊和白萨福克羊中检测到。在4个绵羊品种中,蒙古羊的AA基因型频率最高,而其它3个品种羊是AB基因型频率高;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B等位基因频率。exonⅠ的多态性片段测序分析表明:MyoG基因第305处发生了单碱基突变(T→C),并导致了所编码氨基酸由半胱氨酸变为精氨酸。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比不同尾椎数的蒙古绵羊群体在基因组上的遗传分化水平,对全基因组选择信号、蒙古羊尾长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可能的突变位点进行检测,试图解析尾椎形成的分子机制。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使用两组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多样性比率(pi ratio)检测尾椎选择信号,将Fst值和pi ratio较大的染色体区段作为受选择候选区域。结果表明,共找到76个选择区域,这些区域分别落在了尾脂肪沉积和骨骼发育的QTL上,进一步对这些候选区域所包含的63个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及通路的注释分析,富集到骨骼再生相关的Wnt和FGF信号通路,同时发现LRP6等功能候选基因。该研究确定了与尾椎数相关的受选择区域,推测不同尾椎数蒙古绵羊群体的形成可能由非基因编码区域的一个或者多个突变造成。  相似文献   
76.
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随季节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研究北方典型草原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的规律。随机选取北方典型草原上终年放牧不补饲的6只蒙古羊,在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6月牧草生长期和8月牧草旺盛期)和秋季(10月中旬),通过口腔采取瘤胃液,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瘤胃细菌种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在夏季牧草生长旺盛期操作分类单元(OTU)和多样性最高,冬季最少,瘤胃细菌夏季和冬季OTU和多样性都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56.9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52%)为蒙古羊瘤胃中的优势细菌种群;厚壁菌门OTU在8月达到最大值,拟杆菌门OTU在6月达到最大值,均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在科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19.09%)、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16.98%)、克里斯蒂娜科(Christensenellaceae,12.11%)、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8.51%)和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8.27%)是蒙古羊瘤胃中的优势种群,分别在夏季(6月或8月)数量达到峰值。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4.79%)、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1.77%)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1.27%)含量最高。因此,北方牧区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以厚壁菌门的瘤胃菌科数量最高,是典型的消化纤维素细菌,符合以牧草为饲的放牧羊的特征。  相似文献   
77.
试验旨在研究北方典型草原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和多样性随季节变化的规律。随机选取北方典型草原上终年放牧不补饲的6只蒙古羊,在冬季(1月)、春季(4月)、夏季(6月牧草生长期和8月牧草旺盛期)和秋季(10月中旬),通过口腔采取瘤胃液,利用MiSeq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季节、不同牧草生长时期瘤胃细菌种群的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在夏季牧草生长旺盛期操作分类单元(OTU)和多样性最高,冬季最少,瘤胃细菌夏季和冬季OTU和多样性都差异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56.93%)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52%)为蒙古羊瘤胃中的优势细菌种群;厚壁菌门OTU在8月达到最大值,拟杆菌门OTU在6月达到最大值,均与其他月份差异显著(P<0.05)。在科水平上,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19.09%)、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16.98%)、克里斯蒂娜科(Christensenellaceae,12.11%)、普雷沃氏菌科(Prevotellaceae,8.51%)和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8.27%)是蒙古羊瘤胃中的优势种群,分别在夏季(6月或8月)数量达到峰值。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4.79%)、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1.77%)和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1.27%)含量最高。因此,北方牧区放牧蒙古羊瘤胃细菌以厚壁菌门的瘤胃菌科数量最高,是典型的消化纤维素细菌,符合以牧草为饲的放牧羊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主要可以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褐色脂肪组织,无论细胞形态还是功能,褐色脂肪与白色脂肪都有较大差别。褐色脂肪在哺乳动物产热以及能量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绵羊褐色脂肪分布特点,本研究采集了出生1、7和30 d苏尼特羊的肾周、颈部、背部、尾部、胸部、腹股沟和心包脂肪,通过HE染色、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脂肪组织类型,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探究苏尼特羔羊不同日龄以及不同部位褐色脂肪的特点。结果发现,苏尼特羔羊体内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脂肪细胞,多室小脂滴的褐色脂肪细胞和空泡状脂滴的白色脂肪细胞。褐色脂肪细胞内有嵴的线粒体较多,并检测到褐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蛋白UCP1的表达。而白色脂肪细胞内很少有带规则嵴的线粒体,不表达UCP1。出生1和7 d时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及UCP1表达无显著差异,但出生30 d时明显下降。本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标记基因以及蛋白检测鉴定了苏尼特羔羊的褐色脂肪和白色脂肪,证明了肾周脂肪和尾部脂肪分别是褐色脂肪以及白色脂肪的主要来源部位。出生1和7 d时苏尼特羔羊体内褐色脂肪较多,出生30 d时褐色脂肪的表型变化较大,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文探究了苏尼特羔羊褐色脂肪的特点,为反刍动物褐色脂肪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9.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15)基因主要在哺乳动物卵巢中表达,对卵泡的发育和分化起重要作用.研究根据其他物种BMP15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牛卵巢中提取总RNA,扩增出BMP15 cDNA序列;将此片段克隆到pGM-T载体中,经PCR鉴定和DNA序列测定分析验证,符合BMP家族基因结构特征,然后根据此序列构建cRNA探针,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牛卵巢BMP15基因 mRNA的表达情况.原位杂交结果显示,牛BMP15基因,在初级卵泡和次级卵泡早期表达,在初级和次级卵泡的颗粒细胞中也表达,在次级卵泡晚期也有表达,同时BMP15基因在透明带周围表达,这可能是透明带周围细胞中的BMP15基因渗透到透明带中.  相似文献   
80.
【目的】全面了解绵羊卵巢组织miRNAs表达情况,分析产单羔和产双羔绵羊卵巢miRNAs表达差异,从而为探讨miRNAs在繁殖力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物种miRNA芯片对绵羊卵巢组织miRNA进行表达分析。首先选择经产单羔羊和双羔羊,发情后采集双侧卵巢提取总RNA,分离小片段 RNA与miRNA芯片杂交,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获得绵羊卵巢组织miRNAs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以q-value ≤ 5%,且Fold Change ≥2 或≤0.5的标准筛选单羔羊和双羔羊卵巢差异表达miRNAs,并利用q-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分别采用microT和miRDB两种方法预测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然后合并两种方法结果数据取二者的交集,用在线软件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注释。【结果】在检测的来自所有物种的miRNAs中,有5 448个miRNAs在单羔和双羔羊卵巢组织中共同表达,22个在单羔羊卵巢中特异性表达,15个在双羔羊卵巢中特异性表达;对绵羊中已报道的103个miRNAs,比较其在两组母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共获得11个差异表达miRNAs,其中4个上调表达,7个下调表达;随机选择一个上调和一个下调表达的miRNAs进行q-PCR验证,定量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说明芯片结果准确、可信;预测获得7个miRNAs的靶基因,分别是:oar-miR-370-5p、oar-miR-376b-5p、oar-miR-381-5p、oar-miR-412-5p、oar-miR-541-3p、oar-miR-544-5p和oar-miR-1185-5p,每个miRNA获得的靶基因个数分别为:115、71、1、5、8、135和23个。GO注释结果显示,miR-376b-5p和miR-1185-5p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形成细胞内组分和细胞器,在分子功能分类中,绝大部分基因为连接分子类和催化活性分子类,在生物学过程分类中,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过程和代谢过程;同时miR-376b-5p的靶基因IGF-1、DAZL、MTOR、MET、NEDD4和miR-376b-5p的靶基因AHR参与生殖过程的调控。【结论】成功构建了绵羊卵巢miRNAs表达谱,获得产单羔母羊和产双羔母羊卵巢组织差异表达miRNAs,这些miRNAs可能与绵羊卵泡发育和产羔数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