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5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疫病除造成羊的直接死亡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患病后生产能力降低而导致饲养成本的隐性增加,另外还有一些人畜共患病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如羊炭疽病、羊布氏杆菌病、包虫病等.  相似文献   
52.
嵌合型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组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和制备多联或多价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FLAG序列通过融合PCR技术插入口蹄疫结构蛋白VP1GH-loop可变区,并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0、VP3和嵌合型VP1,在体外组装出嵌合FLAG外源多肽的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结果]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衣壳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存在,在缓冲体系中融合标签被切除衣壳蛋白VP0、VP3和FLAGVP1组装成病毒样颗粒,其大小约25 nm左右.FLAG序列成功插入GH-loop可变区第150-151氨基酸位点之间,外源多肽的插入没有影响衣壳蛋白VP1的空间结构.[结论]口蹄疫loop可变区引入外源抗原是可行的,但外源多肽的大小及理化性质会影响病毒样颗粒的组装效率.  相似文献   
53.
猪瘟流行野毒株E_2基因编码的gp55蛋白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T-PCR和PCR技术扩增出近期猪瘟流行野毒株的E2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上测定核苷酸序列,根据Alfort株和Brescia株、C-株确定起始氨基酸三联体的正确位置后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近期流行的猪瘟毒株与疫苗毒株和强毒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E2基因编码的gp55蛋白的疏水性、抗原性和二级结构,并与猪瘟疫苗毒株(C-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目前流行的猪瘟病毒与疫苗毒的gp55蛋白在抗原性、二级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C末端疏水性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54.
从马麝的全血中提取基因组总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细胞型朊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马麝PrP基因片段大约为771bp,包含了朊蛋白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即包含在单一外显子内的完整开放阅读框,与国外报道的同科动物PrP基因序列基本相同。马麝PrP基因含5个短而富含G-C的元件,可编码5个八肽(九肽)重复Pro-His-Gly-Gly-Gly-Trp-Gly-Gln或Pro-Gln/His-Gly-Ala/Gly-Gly–Gly-Trp-Gly-Gln,其氨基酸序列含有24个氨基酸的N-端信号肽和23个氨基酸的C-端信号肽。与白尾鹿(Odocoileusvirginianus)和麋鹿(Cervuselaphus)的PrP基因相比,其核苷酸序列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4%、97.9%和98.1%、97.7%。共发生15个碱基替换,其中10个为同义码替换,5个为异义突变,即G57A、S100N、N173S、T177N和M208I。  相似文献   
55.
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又一个新的突破口。以双向凝胶电泳为主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以及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鉴定技术是目前该领域主要研究技术手段。在双向凝胶电泳蛋白分离和蛋白质谱鉴定中,样品处理影响甚至决定着蛋白分离效果和鉴定结果。因此有效的样品处理技术是获得真实、可靠实验数据的关键,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样品处理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双向电泳前的蛋白质样品处理及质谱鉴定前的样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56.
根据已发表的CSFVC—株序列,设计合成了3′—UTR特异性PCR引物对F—R及半套式上游引物F′。从兔脾组织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及Half—nested PCR,成功地扩增出了C-株3′—UTR,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了序列测定。与AID株、Alfort/187株、Brescia株、F114株、Eystrup株、Riems株和Shimen株的相应区段进行了序列比较分析,同源性分别为98.7%、98.2%、98.2%、98.7%、97.8%、97.8%和98.7%。C—株3′—UTR中存在一富含T的插入序列,可能是C—株在兔化致弱时产生的变异标记,对其二级结构具有较大影响。在其它疫苗株的3′—UTR不同位置,亦存在相似的插入序列,该序列可能与病毒的毒力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57.
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边界病病毒(BDV)均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的成员。它们在结构、抗原性和遗传上关系密切。据推测CSFV、BVDV和BDV是由一个共同的祖先为适应不同动物演变而来。BVDV和BDV可感染反刍动物和猪,CSFV仅  相似文献   
58.
山羊痘病毒P3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应用PCR技术,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出羊痘病毒结构蛋白P32基因,连接于pMD18-T载体,转化到JM109感受态细胞,对重组质粒双酶切、PCR鉴定与序列分析得出:P32结构蛋白基因全长969 bp,编码323个氨基酸.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达99%和97%;与山羊痘病毒和绵羊痘病毒P3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达98.9%和96%.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为分析2005-2007年间中国部分省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其遗传演化规律,查明中国目前PRRSV流行毒株现状。【方法】应用病毒分离方法从中国4个省份在2005-2007年间采集的81份疑似蓝耳病病料中分离到36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应用RT-PCR方法对36株PRRSV现地分离株的ORF5基因和Nsp2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36株现地分离株均属于美洲型 PRRSV,ORF5基因全长均为603 bp,未发现有基因缺失或插入,编码约200个氨基酸,分离株推导氨基酸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9~39位;36个分离株中有15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940 bp,21株PRRSV Nsp2基因全长为2 850 bp;发生Nsp2缺失的PRRSV在Nsp2基因第481位、532~560位发生了不连续缺失,共缺失30个氨基酸。与GeneBank中收录的14个PRRSV ORF5、Nsp2基因进行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比较和分析,系统进化关系显示,除B02-2005株可能与疫苗株有关外,多数现地分离株与Ch-1a株遗传距离较近,不同年份分离到的毒株与早期PRRSV分离株的同源性逐年降低。【结论】根据氨基酸变异情况对PRRSV现地分离株进行亚群聚类分析,发现36株现地分离株分别归属于以VR-2332为代表的4亚群,以BJ-4为代表的1亚群和以Ch-1a为代表的2亚群。进化关系表明PRRSV ORF5、Nsp2基因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均发生了较大变异,不同地区PRRSV分离株的遗传关系存在交叉现象,地域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