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篇
农学   3篇
  1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21.
为了明确连续UV-B胁迫对绿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及种群参数的影响,将12 h内所产绿色型豌豆蚜若蚜经40 W UV-B辐射连续处理8代,每代6次,每天1次,每次分别处理20 min、30 min、40 min、50 min和60 min,每次处理后单头饲养,最终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方法进行评价,获得多代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平均世代周期(T)和周限增长率(λ)等生命参数。结果显示,随着辐射时间延长,世代数增加,各处理下若蚜历期最终延长,最长为8.11 d,成蚜寿命先延长后缩短,F8代为对照的6.71%~21.27%;净增殖率先升高后降低,F8代为对照的0.20%~22.32%;内禀增长率在F8代时显著降低,最高为对照的11.05%;周限增长率先升高后缩短,F8代为对照的0.90%~22.14%;F8代平均世代周期显著缩短,相对于对照减短8.54%~21.11%。连续UV-B胁迫试验中,处理时间越长,随着世代数增多,UV-B对绿色型豌豆蚜生长发育和繁殖抑制作用越强,种群数量增长越慢。  相似文献   
122.
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两种色型豌豆蚜的捕食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红色型和绿色型豌豆蚜的偏好性及对种群的控制作用,本文将异色瓢虫捕食豌豆蚜的总密度设置为90头?皿?1、120头?皿?1、150头?皿?1,多异瓢虫捕食豌豆蚜的总密度设置为42头?皿?1、60头?皿?1、78头?皿?1,分别进行了异色瓢虫和多异瓢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选择捕食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当2种色型豌豆蚜共存时,异色瓢虫雌成虫对红色型豌豆蚜在低密度(90头?皿?1)和中密度(120头?皿?1)时均不表现喜(偏)好性,而在高密度(150头?皿?1)时表现正喜(偏)好性,对绿色型豌豆蚜在各密度条件下均不表现喜(偏)好性;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转换效应因总猎物密度的不同而表现不同,即红色型豌豆蚜在低密度(90头?皿?1)时无转换行为,在中密度(120头?皿?1)和高密度(150头?皿?1)时均表现负转换效应,而绿色型豌豆蚜则在各个密度条件下均不表现转换效应。多异瓢虫雌成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在各密度下均不表现明显的喜(偏)好性;对2种色型豌豆蚜的转换效应因总猎物密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在低密度(42头?皿?1)时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不表现转换效应,在中高密度(60头?皿?1和78头?皿?1)时,对2种色型豌豆蚜均表现为负转换效应。由此可知,多异瓢虫对2种色型豌豆蚜无明显的选择偏好;异色瓢虫在红绿色型种群数量较低时,对2种色型没有明显的选择偏好作用,但当红色型和绿色型种群数量较高时,异色瓢虫对红色型豌豆蚜具有一定的偏好性,可能影响2种色型豌豆蚜虫种群动态变化。说明优势天敌瓢虫是引起2种色型豌豆蚜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3.
2002年和2003年应用虫霉防治大豆蚜虫,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10ml/L虫霉的处理对大豆蚜虫校正 防效最高,两年分别为100%和99. 3% ,虫霉浓度为6. 7ml/L则校正防效分别为93. 5%和95. 6%。2003年采用虫 霉浓度为10ml/L和6. 7ml/L的处理其校正防效与化学农药氧化乐果的校正防效差异不显著。2004年田间小区试 验结果表明,虫霉浓度为10ml/L对大豆蚜虫校正防治效果达100% , 6. 7ml/L的校正防治效果为98. 6%;田间大区 试验的校正防效分别为62. 3%和50. 4% ,所以建议使用10ml/L的虫霉防治大豆蚜虫。  相似文献   
124.
125.
禾谷缢管蚜对三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禾谷缢管蚜对3个小麦品种幼苗保护酶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人工接虫的方法,研究‘XM800’(高抗)、‘Selkirk Yr27’(中抗)和‘兰天24号’(高感) 3种不同抗蚜小麦品种受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 (L.)]为害初期幼苗体内SOD、POD、PPO等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禾谷缢管蚜为害后,在一定时期内3个小麦品种的SOD、POD、PPO 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且品种抗性越强,酶活力增加越明显;3个小麦品种之间SOD、POD、PPO 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论] 3个小麦品种SOD、POD、PPO 活性变化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其田间抗蚜性的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26.
应用Iwao法、Taylor法和其他5种聚集度指标分析了甘肃河西地区甜菜象虫幼虫混合种群在田间的分布型,结果表明甜菜象虫幼虫在田间属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基本成分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的上升而增大。根据Iwao法建立了理论抽样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7.
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相似文献   
128.
代谢组学研究的是生物体系受到内在和外在因素刺激产生的内源性代谢变化。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在病原真菌致病机理、真菌与植物互作以及新型生物活性物质开发研究领域的应用,真菌代谢组学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由于丝状真菌类型和研究目的的差异,其研究方法不尽相同。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丝状真菌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从丝状真菌样品制备、代谢物鉴定、数据分析、生物标志物发掘、代谢通路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代谢组学在真菌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9.
邱氏异爪蝗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长仲  杨延彪 《草地学报》1998,6(3):221-225
通过在甘肃省夏河县的野外系统调查和饲养测表明,邱氏异爪蝗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6月上旬为孵化出土盛期。7月上旬始见虫,8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蝗蝻期共5龄,平均69.40天。成虫寿命平均60.42天。  相似文献   
130.
温度对苜蓿蚜试验种群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在15,20和25℃的恒温条件下,苜蓿蚜的发育、存活、寿命和繁殖情况,组建了不同温度下苜蓿蚜试验种群的生命表,分析了温度对其种群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个温度下该蚜虫均能发育,存活和繁殖;平均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时为18.77d,25℃时为10.31d;成虫寿命在15℃时最长(12.33d);在25℃下,若蚜发育历期最短,内禀增长力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