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5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5个燕麦品种在迪庆高寒地区的引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云南省迪庆高寒地区种植的燕麦(Avena sativa)品种,开展了5个燕麦品种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并采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燕麦品种综合生产性能的高低顺序为青海甜>青海444>青引1号>林纳>青引2号.青海甜的综合表现最好,是迪庆高寒地区建植高产、优质燕麦人工草地的理想品种.本研究成果对解决当地饲草匮乏,促进当地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
饲草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从课程教学内容及其存在问题、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动科专业的饲草生产学课程进行PBL教学法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期为该课程及相似课程的展开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
为提高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入侵草坪的建植质量,开展了红花酢浆草榨取液对6种草坪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化感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6种受体草坪草对红花酢浆草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不同,从种子萌发情况分析,低浓度(10%)的红花酢浆草榨取液对狗牙根品种"天堂路"的种子萌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红花酢浆草榨取液对其他5种受体草坪草种子的萌发均表现为抑制作用。从幼苗生长状况看,低浓度(5%)红花酢浆草提取液对狗牙根品种天堂路、高羊茅品种美洲虎、多年生黑麦草品种明星和马蹄金品种银瀑的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红花酢浆草榨取液对草地早熟禾品种肯塔基和百喜草品种朋沙克拉的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综合考虑6种草坪草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认为美洲虎、明星、银瀑和天堂路对红花酢浆草的化感适应性强于肯塔基和朋沙克拉。  相似文献   
24.
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5个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品种为受体材料,在水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浓度的铝胁迫对5个多花黑麦草品种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铝胁迫对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与对照相比,25mg/L低浓度铝胁迫下多花黑麦草的发芽率、根长、株高、单株鲜重增加;当铝浓度增加为50 mg/L时,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当铝浓度500mg/L时,多花黑麦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当铝浓度1 000mg/L时,多花黑麦草幼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根系停止生长,株高、单株鲜重显著下降。(2)低浓度铝胁迫下(0~5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大;中等浓度铝胁迫下(10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高浓度铝胁迫下(500mg/L),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降低,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多花黑麦草的铝胁迫阈值为100mg/L。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滇西北大狼毒种群扩散蔓延所引起的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方法】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小中甸镇大狼毒型退化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野外生态学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大狼毒覆盖度退化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特征、大狼毒种群数量特征及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结果】随着群落中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大,滇西北亚高山草甸的优势物种由华扁穗草+三穗苔草+草地早熟禾+西南委陵菜逐渐演变成大狼毒+西南委陵菜+绶草;群落的植株密度、优良牧草比例、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显著下降,毒害草比例以及大狼毒种群的株高、冠幅、分枝数和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结论】随着大狼毒覆盖度的增加,滇西北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产量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草地逐渐失去其生产价值。  相似文献   
26.
牧草干燥方法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燥方法是决定干草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干燥方法调制的干草质量差异很大,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干燥方法牧草的干燥速度及营养物质损失不同所引起的。国内外学者曾对牧草干燥方法作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干燥技术简单易行,生产成本较低,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调制干草的主要方法,但自然干燥调制的干草营养成分损失严重;人工干燥法是牧草最佳失水方式,其干燥效率高,牧草品质好,并能有效的保存各种维生素,特别是容易受光、热损失的胡萝卜素得到了很好的保存,但此法需要投入较高的资金,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使用;机械压扁茎杆和使用干燥剂可以显著的提高牧草的干燥速度,有效的减少营养物质的损失,且资金投入不大,操作简单易行,在追求干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今天可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27.
2012—2018年,选择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观测和分析草地地上生物量及植物学组成在连续封育过程中的变化趋势,运用冗余理论、中度干扰假说、临界阈值理论和方法,探究草地的抵抗力、恢复力、临界阈值以及适宜载畜量。结果表明:①封育能够显著(P<0.05)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因试验点生态环境条件和草地基本状况的差异,地上生物量在年度间的波动幅度及差异性不尽一致,但随封育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幂函数型(Y=aXb);②依据地上生物量变化趋势推算,试验区退化高寒草甸的抵抗力为250.4~518.8 g/m2,草地恢复力为54.7~68.0个月,草地利用的临界阈值为420.6~588.7 g/m2;③草地适宜封育时间为2~5年,连续封育导致牧草生长冗余;封育5年后的草地适宜载畜量为1.1~3.4 个羊单位/hm2;连续封育7年后,草地中不可饲用植物(包括有毒有害植物)仍然占到15.3%~65.8%,草地适宜载畜量低下;④封育应结合除杂等措施,消减草群组分冗余,有效提高草地载畜量。  相似文献   
28.
典型草原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进程及恢复过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4至9月)收获干草,其它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典型草原围封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典型草原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物种组成基本一致,但主要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了显著改变。在自由放牧草地,以星毛萎陵菜、冷蒿、糙隐子草为优势物种,采用生长季围封恢复措施后,优良牧草羊草、克氏针茅的优势地位增加,退化草地正向演替,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及优良牧草比例增加,群落结构优化,物种多样性增加。但若围封后连续多年(13年以上)刈割利用,容易导致群落的盖度、密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再次下降,草地发生2次逆行演替。研究认为:季节性围封的管理方式既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也能避免全年围封禁牧所带来的饲草资源浪费。季节性围封在我国牧区是可行的草地管理方法,但适宜的围封季节及围封后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围封年限,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生长季围封(4-9月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10,13,20年,土壤0~30 cm土层容重显著下降,<0.05 mm的粘粉粒含量和孔隙度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显著增加(P<0.05),酶活性增强,以0~10 cm土层增加最为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2)典型草原在围封恢复过程中若连续多年刈割利用,容易导致土壤结构再次恶化,土壤质量下降,草地发生二次逆行演替。因此,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0.
为明确云南红壤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亲本及其杂种后代的遗传变异,采用了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分别以‘德钦’苜蓿与‘Acrora’为父母亲本的正反杂交组合的亲本、F1代和F2代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德钦’苜蓿♀与‘Acrora’♂杂交的同工酶谱带有10条,F2代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60;‘德钦’苜蓿♂与‘Acrora’♀杂交的同工酶谱带有8条,F2代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50.以‘德钦’苜蓿为母本F2代之间的变异比以‘德钦’苜蓿为父本F2代之间的变异大.不同遗传背景对紫花苜蓿后代POD同工酶酶谱特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