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 毫秒
31.
灰飞虱对抗性粳稻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镇稻2号、扬粳9538、徐稻3号及盐稻8号等4个粳稻品种驱避灰飞虱的原因,采用"H"型嗅觉仪测定灰飞虱对4个抗性品种稻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的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其中4个组分对灰飞虱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灰飞虱明显偏好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稻株的挥发物和避开扬粳9538等抗性品种稻株的挥发物。GC-MS 分析发现,抗虫稻株挥发物的组成与感虫对照武育粳3号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感虫对照稻株的挥发物中有38 种成分;与感虫稻株挥发物相比,徐稻3号、盐稻8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增加了未知20组分,且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还增加了橙花叔醇。此外,徐稻3号、扬粳9538、镇稻2号抗虫稻株挥发物中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较感虫对照中的有明显改变。生物活性测定表明,Z-法尼烯、橙花叔醇及雪松醇等3个组分对灰飞虱有明显的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32.
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诱导的水稻植株挥发物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施用三唑磷对稻纵卷叶螟诱导的水稻挥发物的影响。利用固相微萃取法收集水稻挥发物,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对挥发物进行分离和鉴定,共收集到36个水稻挥发物组分,其中已定性的14个,以萜类及其氧化物(11个)为主。在已定性的组分中,异喇叭烯、(-) α 雪松烯、 (+) β 雪松烯、雪松醇等4个组分在水稻上尚未见报道。不同处理间水稻挥发物种类相同,但挥发物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三唑磷浓度不同导致5种挥发物组分(占总种类数的13.9%)相对含量的变化;而27种组分(占总种类数的75.0%)相对含量因施药天数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农药与水稻品种、害虫密度等生物因子间的互作使32种水稻挥发物组分(占总种类数的88.9%)相对含量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33.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对浙凤单1号玉米进行了引种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浙凤单1号适应在江苏淮南地区生长,生育期103 d,株型紧凑,丰产性好,平均产量达6 319.50 kg/hm~2,与苏玉29号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34.
夏季高温干旱严重影响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产量,通过对不同立地类型油茶进行不同材料覆盖研究,分析油茶落果及产量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在红壤区对油茶覆盖遮阳网、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白膜,油茶落果较少(落果率依次为8.93%、25.14%、0%);在红壤区和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谷壳,可以提高油茶单果重量(单果重依次为29.23、32.65、26.08 g);在红壤区覆盖木屑、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白膜,茶果鲜出籽率较高(鲜出籽率依次为50.29%、47.32%、49.85%);在红壤区和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遮阳网,油茶茶籽重量较大(籽重依次为4.26、4.8、3.98 g);在红壤区覆盖黑膜、在未垦区覆盖谷壳、在砂砾区覆盖木屑,油茶茶籽含水量较低(茶籽含水量依次为43.8%、48.13%、43.02%);在红壤区覆盖黑膜茶籽出仁率较高(56.20%),在未垦区和砂砾区覆盖木屑可以提高茶籽出仁率(籽出仁率依次为62.3%、62.89%);在红壤区覆盖白膜、在未垦区覆盖黑膜、在砂砾区覆盖木屑,油茶仁出油率含量较高(出油率依次为48.37%、50.25%、52.42%)。  相似文献   
35.
为了解白膜与不同材料组合覆盖对油茶夏季生长的影响,选择3种立地类型的油茶进行白膜和谷壳、木屑、遮阳网上下组合覆盖试验,在夏季温度最高时段对油茶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立地和不同覆盖方法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不同覆盖方法与不同立地交互作用对油茶叶片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未垦区和红壤区白膜上面覆盖谷壳叶片含水率较高,砂砾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叶片含水率较高;未垦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较低,红壤区和砂砾区未覆盖油茶叶片电导率较小,红壤区未覆盖和砂砾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丙二醛含量较低;未垦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或者白膜上面覆盖木屑,红壤区未覆盖及砂砾区木屑上面覆盖白膜油茶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较低;未垦区直接覆盖白膜或者谷壳上面覆盖白膜,红壤区谷壳上面覆盖白膜,砂砾区白膜上面覆盖遮荫网的油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36.
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农业标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与分析,涉及种苗繁育、种植过程、肥水管理、有害生物防治、收获等环节,并提出了我国种植业生产过程标准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我国蓝雪花的栽培特性、研究动态、优势分析、受欢迎度调研和应用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介绍,并 对蓝雪花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以期为促进我国花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8.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9.
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方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食源性疾病时刻威胁我们的人身安全,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尚未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认证的现状,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推动食品安全认证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快速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为了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在沿江高沙土地区进行了春玉米和秋玉米施肥技术与培肥途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沙土地区种植春、秋玉米,磷肥的增产幅度与后茬效应大于钾肥和氮肥,氮、磷、钾肥配比以1.0∶0.8∶0.5为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使用,有利于增产与培肥土地,饼肥、厩肥、玉米秆全量覆盖与半量覆盖处理间比较,以厩肥3 000 kg/hm~2或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并配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处理增产效果与培肥土地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