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7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探讨不同立地条件及不同材料覆盖对油茶林地水热状况的影响,本研究以白膜、黑膜、谷壳、木屑和遮阳网为覆盖材料,分别在油茶林地不同立地条件区域(红壤区、未垦区和砂砾区)进行覆盖试验,旨在为油茶保水抗旱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连续干旱5 d,红壤区覆盖遮阳网地表温度较低,未垦区对照处理地表温度较低,砂砾区覆盖木屑地表温度较低,各种立地类型覆盖木屑25 cm处土壤温度最低,红壤区覆盖黑膜25 cm处土壤含水率较高,未垦区覆盖木屑25 cm处土壤含水率较高,砂砾区覆盖木屑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连续干旱8 d,红壤区对照处理地表温度相对较低,未垦区覆盖木屑处理地表温度较低,砂砾区覆盖木屑地表温度较低;所有立地覆盖木屑25 cm处土壤温度最低,红壤区覆盖黑膜土壤含水率较高,未垦区覆盖谷壳土壤含水率较高,砂砾区覆盖黑膜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连续干旱11 d,红壤区覆盖谷壳处理地表温度相对较低,未垦区覆盖木屑地表温度相对较低,砂砾区覆盖木屑地表温度较低,所有立地覆盖木屑25 cm处土壤温度最低,红壤区覆盖木屑土壤含水率较高,未垦区覆盖遮阳网土壤含水率较高,砂砾区覆盖黑膜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2.
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和亚致死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定2种吡虫啉浓度(有效浓度分别为37.5、15.0 g·hm~(-2)),探讨其对褐飞虱的卵寄生蜂稻虱缨小蜂的毒性.剂的对照[死亡率为(1.67±1.67)%].携带稻虱缨小蜂幼体的稻苗经高浓度吡虫啉处理后,稻虱缨小蜂的羽化率为(83.53±1.81)%,显著地低于未经药剂处理的对照(92.09±0.75)%.吡虫啉对稻虱缨小蜂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790.89 μg·kg~(-1).稻虱缨小蜂接触250、500μg·kg~(-1) 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分别有40%和65%残存个体未能对褐飞虱为害稻株挥发物作出反应;而作出反应的个体亦不能区分虫害稻株与健康稻株的气味.然而,接触2种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后,存活的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利它素的行为反应及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3.
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稻虱缨小蜂对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GC-MS对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施用了吡虫啉的不同水稻品种挥发物对稻虱缨小蜂的寄主选择行为无明显影响.稻虱缨小蜂在不同浓度吡虫啉处理的水稻植株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嗅觉偏好.当褐飞虱密度为10头/苗时,与高浓度吡虫啉处理相比,低浓度吡虫啉处理植株释放的挥发物引诱到了更多的稻虱缨小蜂(施药5天除外).GC-MS分析发现:与对照植株释放的挥发物相比,吡虫啉处理的稻株挥发物组分种类不变;吡虫啉浓度不同导致水杨酸甲酯等8种组分的相对含量明显不同;同时一些组分的相对含量因吡虫啉浓度与水稻品种、褐飞虱密度及施药天数等因子的互作发生了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4.
为探索油茶抗旱生理以获得有效保水抗旱覆盖栽培技术,以4年生"湘林"油茶林为对象,在三个不同立地(未垦区、红壤区和砂砾区)中以白膜、黑膜、木屑、谷壳和遮阴网为覆盖处理,测定油茶叶片绝对含水率、相对含水率、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丙二醛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立地采用不同覆盖方法对油茶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影响极显著,不同立地与不同覆盖处理对油茶生理指标影响具有较强的交互作用。其中在砂砾区油茶进行木屑覆盖叶片其含水量较高;在未垦区油茶进行木屑覆盖叶片其相对电导率较小;在未垦区和砂砾区油茶进行遮阴网覆盖其丙二醛含量较低;在红壤区油茶进行黑膜覆盖叶片其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不进行任何覆盖其可溶性糖含量最低;在砂砾区油茶进行遮阴网覆盖其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未垦区进行黑膜覆盖其含量最低;在红壤区覆盖白膜油茶受干旱胁迫较大,覆盖木屑与谷壳保水能力相对较好;在砂砾区覆盖遮阴网、木屑及谷壳油茶受逆境环境的胁迫相对较弱。6个不同覆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其中未垦区和砂砾区覆盖遮荫网油茶丙二醛指标最具代表性(p=0.0002、p=0),保水抗旱能力较强;红壤区覆盖木屑可溶性糖最低,保水抗旱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45.
近日,黑龙江省长水河农场投资100多万元建设的高标准国家级测土配方化验室经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紧张的改建、安装、调试,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46.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各方面广泛关注.成为影响农业产业链发展乃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是提高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形式和有效做法。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巨大的进展,我国也已经引进和自主设计了多种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但仍存在一致性、系统性和实用性方面的问题.认证体系有待进一步提高,而不断完善这些体系.是其高效和可持续运行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7.
为提高水稻产量,增加收益,进行了水稻精确施氮试验,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在水稻上可减少成穗,增加粒数、千粒重,较习惯施肥增产8.42%,增加收益1 565元/hm2,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8.
水培叶菜产供安全过程管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叶菜产业质量安全提档升级需求为导向,以保障鲜食叶菜产品安全为基础,创新设计开发与集成应用,形成了一套适合长三角区域气候和生产基础的水培叶菜产业链全链配套技术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具体包括生产设施及设备环节的水培叶菜安全生产专用大棚及雨水循环利用装置、物联网远程光温湿测控系统、营养液自动调配循环系统及纳米转光农膜;安全生产环节的病虫害多重阻隔控制技术、无残留大棚环境及生产消杀技术、叶菜品种茬口选择技术以及营养液品质调控技术;安全采收环节的水培叶菜品质等级标准,配套水培叶菜塑化剂监测技术;加工环节集成鲜切蔬菜半自动加工流水线,配套肉桂精油纳米保鲜剂、抗坏血酸钙制剂以及致病微生物预测模型实现叶菜品质保持;信息可溯环节配套手机溯源信息系统。该技术体系已在6家企业进行多项或全技术体系的应用示范,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为探讨水分管理对油茶产量的影响,提高水分利用率,为夏季油茶林地管理提供依据,选择‘长林18’和‘湘林210’油茶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滴灌、喷灌和漫灌处理,对各处理油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灌溉方式对油茶成果率、果型大小、籽重、出籽率、籽含水率及仁出油率等的影响差异显著,‘长林18’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7.07%;‘湘林210’用喷灌方式进行灌溉,油茶成果率最高,达到了91.27%。漫灌处理‘湘林210’果型最大,而‘长林18’果型最大是滴灌或者喷灌处理,滴灌处理油茶平均果质量和鲜籽质量较大;‘湘林210’喷灌处理,鲜籽含水率及出仁率较高(64.69%),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47.17%),而仁出油率最高(51.88%),‘长林18’滴灌处理鲜籽含水率最高,未进行灌溉处理鲜籽含水率最低(39.88%),出仁率较高(59.28%),进行喷灌处理仁出油率最高(48.66%)。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的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某医院252名临产孕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小学及以下组和大专及以上组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初中组,高中及中专组和大专及以上组社会关系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初中组,大专及以上组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初中组和高中及中专组(P〈0.05);中收入组生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组,高收入组心理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组,高、中收入组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生存质量得分高于低收入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水平越高,综合健康自我评分越高。结论临产孕妇的生存质量受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加强临产期的健康教育,注重"个性化"护理,为分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