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3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17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樗蚕、蓖麻蚕及柞蚕卵壳的表面构造,并比较了三者间的差异。精孔区:樗蚕、蓖麻蚕均只有一层花瓣状纹,无过渡型卵纹;而柞蚕为多层状构造,过渡型卵纹发达。卵壳中央部表面:樗蚕、蓖麻蚕由多角形主细胞紧密连接,主细胞中央凹陷,周边凸出成多角形小室,使整个卵面呈蜂窝状构造,主细胞顶角处有气孔开口;柞蚕则由多角形主细胞和郁金香花瓣状细胞间体及细胞间隙组成网状构造,细胞间体排列于主细胞环形突起上,内腔中心有气孔开口,外侧为郁金香花瓣状。樗蚕和蓖麻蚕的卵壳表面构造极为相似;而柞蚕则迥然不同。著者认为:昆虫卵壳表面的卵纹、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的类缘关系。  相似文献   
212.
家蚕体形突变新缢蚕(co-n)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中发现体形自然突变"新缢蚕"。幼虫表型特征为:环节中央部位呈缢缩状,色素聚集,腹部节间膜呈隆起状,5龄中后期最明显,与缢蚕(constricted,co)相似。至成虫期观察,腹背通常少有鳞毛。经遗传分析,新缢蚕为隐性基因支配,将其命名为new constricted,基因符号:co-n。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o-n与黄血(Y)基因连锁,故判定该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这是家蚕第2连锁群30多个突变中发现的第一个体形突变。经过新缢蚕(co-n)与灰色卵(Gr)、黄血(Y)基因间的三点测验定位实验,结合伴野丰2005年最新公布的家蚕连锁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基因座数据,将co-n基因座确定为:2-5.7。  相似文献   
213.
家蚕保存系统广食性种质的检出与培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终龄起蚕用甘蓝型白菜饷食的办法,对600多个家蚕保存系统进行了广食性检测。不同系统对检测食物的摄食反应差异很大,共在50个品系的饲育区中观察到了取食个体。分别采集摄食个体自交继代,经过筛选,从中建立了10个广食性资源品系。优先对表现优良的GS01进行连续多代复选,获得了摄食率达到或接近100%的蛾区。该系统对人工饲料具有优良摄食性,进行全龄人工饲料育能顺利结茧、羽化;而用同样的人工饲料饲育不取食甘蓝叶的12-010则在l龄中死亡。将显性遗传的GS01广食主基因导入实用品种,进行了广食性基础蚕品种的初步培育。  相似文献   
214.
21世纪蚕业科学基础研究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鲁成  向仲怀  黄君霆 《蚕业科学》2000,26(2):105-114
简要分析阐述了我国蚕业科技进步及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了蚕学基础研究的国内外发展特点与趋势以及我国的优势与特色 ;提出了“十五”期间需优先发展的蚕学基础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15.
自家蚕P,Ze,L三重组合斑纹系统Z100中,发现体节畸形的自然突变体,其蚕体1处或2~3处因体节纵向愈合而在背面形成程度不一的瘤状突起和愈合痕.其中,以腹后部8~10体节愈合畸形为主,伴生部分前部腹节及胸部畸形.在胚胎发育中,己1~己4期形成一定比例的畸形胚子,但不具致死性.畸形突出的幼虫活动力稍差,对交尾有一定影响.体节畸形性状能稳定遗传,对正常型为隐性,受常染色体基因支配;该基因的外显率很低,通常纯合系统在20%~70%.体节畸形基因的表达与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有较大关系.体节畸形突变基因记号为mbs.  相似文献   
216.
基于AMMI模型的家蚕品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将AMMI模型应用于家蚕品种稳定性评价研究,得到如下结果:AMMI分析与传统法比较结果表明,AMMI分析与生态价(ecovalue)方法、稳定性方差法和平均等级差法在评价品种稳定性差异方面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5个参试品种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最好的品种A,其品质性状解舒率的稳定性却最差,万头收茧量稳定性排序结果与解舒率稳定性排序结果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70,这表明在稳定性指标上家蚕产量稳定性与品质性状稳定性可能为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17.
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保存的我国家蚕地方品种“三眠白卵”(编号19-340),其卵色为浅褐色白卵,幼虫低度油蚕。成虫复眼为黑色。采用卵色正常型黑卵系统,白卵标志基因ω-2、ω-3等的遗传系统与其进行杂交,对19—340进行了系统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浅褐色白卵为家蚕第三白卵(ω-3:10—19.6)基因的等位点突变。将其命名为chinese white egg3,基因符号为ω-3^c。首次从我国家蚕地方种中发现第3白卵基因座自然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