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1篇
综合类   20篇
畜牧兽医   8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猪瘟病毒E2蛋白重组T4噬菌体的构建及免疫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重组 PCR技术将猪瘟病毒 (CSFV) E2基因与 T4噬菌体 SOC基因 C端融合 ,构建了大小为 12 33bp的SOC/ E2融合基因 ,将其插入携带 T4溶菌酶基因 (e)和 denv基因的 T4重组载体 (p RH) ,构建了重组载体 p RSE2 ,通过重组载体与缺失突变型 T4噬菌体基因发生同源重组 ,将 SOC/ E2融合基因整合入 T4噬菌体的基因组中。经EL ISA、Western blot等免疫学检测证实 ,T4噬菌体表达的 E2融合蛋白具有 CSFV免疫学活性 ,动物试验证实 T4 .SOC.E2重组噬菌体免疫鼠后能诱导产生特异性的猪瘟抗体  相似文献   
62.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 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63.
为构建缺失不同功能区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5’UTR)克隆,分析5’UTR的转录调控规律,以质粒WZSP-293—5’UTR为模板,应用重组PCR方法分别扩增5’UTR与缺失引物结合区及前导序列(PBS—Leader),即51UTR(5'长末端重复区)、U3区、R区、U3区中重复序列的51UTR等5种PCR片段,并分别将其克隆至T载体上,挑取阳性克隆,酶切鉴定插入方向,选择正确方向插入的克隆,删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构建了系列功能区缺失的5种51UTR克隆,分别命名为UTR—PMD、LTR—PMD、UTR—U3-PMD、UTR-R—PMD、UTR—U—PMD以备后用。结论:在PERV5'UTR的不同功能区中含有一系列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中国五指山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WZSP—PERV)在293细胞中传代时,不仅U3重复区数目增加,重复亚型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猪博卡病毒(Porcine bocavirus,PBoV)在广西猪群中的流行状况及遗传学特征,为有效防控PBoV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CR对采自广西境内养殖场的388份猪源样品进行PBoV检测,挑选3份阳性样品(1份为PBoVG1阳性样品,2份为PBoVG3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扩增,测序获得的序列使用LaserGene进行处理及多重比对分析,应用MEGA 5.2中的ClustalW进行遗传进化分析,通过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以SimPlot 3.5.1进行潜在基因重组事件分析.[结果]猪内脏组织(肺脏、脾脏和淋巴结的混合样品)、扁桃体、脑组织和公猪精液的PBoV阳性率分别为25.19%、8.33%、2.94%和1.54%.在所有检测样品中,PBoVG3基因群的阳性率最高,为9.02%,PBoVG2和PBoVG1基因群的阳性率均为1.55%;不同基因群的PBoV存在混合感染现象,其中,PBoVG1+PBoVG3二重感染率为1.03%,PBoVG2+PBoVG3二重感染率为0.77%.从PBoV阳性样品中扩增获得3条PBoV全基因序列(毒株),命名为GXBH2014、GXBH2015和GXLC2014,对应的GenBanK登录号为MN747332、MN747333和MN747339.其中,GXBH2014株序列全长5055 bp,GXBH2015株序列全长5070 bp,GXLC2014株序列全长4313 bp.GXBH2014株和GXBH2015株与PBoVG3基因群参考毒株SH20F各编码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为70.9%~98.5%;GXLC2014株与PBoVG1基因群参考毒株SX各编码基因的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8.0%~99.1%.基于PBoV全基因编码区(CDS)全长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GXBH2014株和GXBH2015株同处于PBoVG3基因群分支上,GXLC2014株处于PBoVG1基因群分支上.基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在GXBH2014株的全基因序列中检测到1个潜在的重组断点,位于NP1基因的第391位核苷酸;而在GXBH2015株和GXLC2014株的全基因序列中均未检测到潜在的重组断点.[结论]广西猪群中普遍存在PBoV感染,且PBoVG1、PBoVG2和PBoVG3基因群毒株同时存在.其中,GXBH2014株可能是IA159-2株(KF025386)与MN154-1株(KF025384)基因重组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65.
以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PERV)感染HEK293细胞模型(PERV-BMHEK293)为研究对象,分析PERV整合对HEK293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建立7种与人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密切相关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并对细胞感染模型中7个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细胞活力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培养代次及培养时间增加,相对于母源HEK293细胞PERV感染模型的细胞活力下降;qPCR检测方法建立结果显示,所构建的cyclinD1、CDK1、CDK4、k-ras、c-myc、p53、p16基因检测方法检测各基因在1.0×10~1~1.0×10~9 copies/μL反应范围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扩增产物熔解曲线只出现特异性单峰,各组内变异系数在0.31%~2.01%之间,组间变异系数在0.46%~2.19%之间,重复性好,可稳定地用于相关基因mRNA的定量检测。用建立的q-PCR检测方法对PERV感染模型进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基因mRNA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母源细胞相比,模型细胞cyclinD1、CDK1、CDK4、k-ras、p53和p16基因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原癌基因c-myc基因表达下调,提示PERV感染可能抑制c-myc基因表达。该研究结果可为评价巴马小型猪来源PERV在人-猪异种移植中生物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为分析近交系连续3代次五指山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囊膜基因(PERV-env)变异特征,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对该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将其与参考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序列分析显示:PERV-env核苷酸序列与参考序列之间的同源性为98.3 %~99.3%,具有明显G→A突变,并且偏好发生于GA、GG.进一步分析表明,在PERV-env序列190 bp和1 875 bp位置均有G→A突变发生.PERV-env基因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五指山来源的PERV与国外小型猪PERV-A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存在差异.本实验将有助于PERV分子特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异种移植中PERV的安全性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蝙蝠是许多重要人兽共患病毒的自然宿主.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蝙蝠群落进行了病毒监测,共采集了95只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对其肺脏和肠道及其内容物进行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 表明:测得的病毒序列分属于17个病毒科,其中包括哺乳动物、节肢动物和植物等来源的病毒及噬菌体.进一步对发现的环状病毒(Orbivirus)和Pegivirus进行了特异性PCR检测,其中环状病毒在肺脏中阳性率为10.5%(10/95),肠道阳性率为36.8% (35/95),其中8只蝙蝠2种脏器均为阳性;进一步扩增得到了环状病毒的4个节段的部分序列,对RdRP的多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显示,该环状病毒在库蠓和白蛉来源环状病毒群和蚊类来源环状病毒群之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进化分支,与已知环状病毒的氨基酸相似度仅为45%~ 55%,是一种新型的环状病毒.另外,通过qRT-PCR对Pegivirus进行检测,发现其阳性率为78.9% (75/95),其中病毒滴度最高的为每毫克8.56× 104个病毒拷贝,并在5个肺脏阳性样品中扩增得到了5株Pegivirus,它们之间的核苷酸相似度为98%~99%,而与非洲喀麦隆发现的墓蝠Pegivirus的核苷酸相似度为76%,进化树显示其在Pegivirus G进化群中形成了一个新的进化分支.此研究增加了对黑髯墓蝠病毒组的认识,其中发现的环状病毒和Pegivirus揭示了相关病毒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68.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成功扩增了广西巴马小型猪近交系连续4代次及封闭群的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3UTR,共获得8条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GQ475493、GQ475494、GQ475495、GQ475496、GQ475497、GQ475498、GQ475499、GQ475500),分为638、749bp 2种不同的类型,都属于PERV-A亚型。以PERV-3UTR构建遗传进化树,PERV-A,B,C分群清晰,3UTR可作为PERV亚型区分的另一基因序列。对调控元件定位分析,推测具有749bp类型3UTR的PERV病毒转录水平更高。在所获得序列的209~227bp位置,发现了"CTTGAAACTT"10个碱基的1.9个重复。模拟RNA二级结构,广西巴马小型猪PERV-3UTR 2种类型无论从空间构型、自由能,还是茎环数量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些结果为全面评价广西巴马小型猪来源的PERV病原安全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检测新型阿卡斑病毒(AKAV)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并结合序列测定开展广西边境地区蚊携带新型AKAV调查,了解其流行趋势及遗传进化特征,为建立重要蚊媒病毒病预警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分别针对新型AKAV的S基因和M基因主要变异位点设计引物,建立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并通过Ct值、标准曲线斜率、相关系数、扩增效率及扩增准确性等指标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以优化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19年6—10月在广西边境地区采集的139份蚊样品,获得的新型AKAV经测序后采用ClustalW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 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最佳反应体系: SYBR Premix Ex Taq II 10.0 μL,上、下游引物(4 μmol/L)各1.0 μL,标准品或反转录产物2.0 μL,双蒸水补齐至20.0 μL。扩增程序: 95℃预变性30 s; 95℃ 30 s,64℃(S基因)/66℃(M基因)30 s,72℃ 30 s,进行40个循环。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型AKAVS基因和M基因的极限为1.0×101 copies/μL和1.0×102 copies/μL,对应的扩增效率分别为98.61%和105.81%,但不能扩增蓝舌病病毒、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竹鼠圆环病毒和布鲁氏杆菌;检测S基因和M基因的批内重复试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低于5.00%。采用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成功从广西边境地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宁明县、大新县及北海市的阿蚊和库蚊中检出新型AKAV,且均属于基因Ia型,尤其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结论】针对新型AKAV S基因和M基因建立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PCR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的特点,更适用于检测病毒拷贝数低的样品。此外,从广西边境地区蚊样品中检出的AKAV毒株均为新型AKAV,属于基因Ia型,与广东和湖南蠓虫、中华按蚊、致倦库蚊分离毒株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新型AKAV已在广西周边省份流行。  相似文献   
70.
应用SMART RACE方法快速扩增广西巴马小型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5'非编码区,获得了一条长度为1 423 bp的PERV-5'UTR序列(GenBank登录号GU390231),该序列与GenBank已发表的PERV-A、B、C各亚型同源性分别为92.4%~95.2%、91.8%~99.5%和8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