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0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兰尾叶是严重威协涪陵地区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害虫。三年来,经涪陵地区丝绸公司和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协作攻关,共同研究,基本摸清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因子对该虫的影响(见四川蚕业1988年第一期),在弄清迁移,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了防治策略,经涪陵、丰都、垫江等县市的综合治理实践,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一、危害严重性分析涪陵地区地处下川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海拔高度500m左右,地处中丘,宜桑宜蚕,86年全区收茧65640.8担,名列全省第八位。但暧和的气侯,优质的桑叶饲料,桑杂并茂的植被环境,也利于兰尾叶  相似文献   
32.
宜丰县养羊历史悠久,从1988年起先后被省列为商品养生产基地县、山羊养殖基地县、"百万山羊发展计划"实施县.  相似文献   
33.
夏季日照充足,气温高,是桑树的旺盛生长季节,亦是各种桑树害虫严重发生的季节.在夏季四川各地的主要桑树害虫有桑螟、野蚕、褐金龟、桑天牛、黄星天牛、云斑天牛、黄天牛、桑红蜘蛛、桑蓟马、桑粉虱、桑白蚧等.如桑螟的第2代、第3代、第4代发生于6、7、8月,各地为害都相当严重,在1995年北  相似文献   
34.
德昌县地处攀西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温度17.9℃,日照2278小时,无霜期295天,年降雨量1049毫米,全年相对湿度平均在61%以下,桑树生长健壮,适宜蚕桑生产的发展.为了把攀西地区建设成我国优质蚕茧基地,采用适合攀西地区生态条件的桑、蚕品种,实现品种区域化,不断提高蚕茧产量与质量是关系到发展蚕桑生产的重要问题,为此,由西  相似文献   
35.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由于1997年冬季气温偏高,盆地内及重庆市各地未见降雪,此种暖冬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虫的越冬,加之近两年来,丝绸行业不景气,影响了蚕农护桑积极性,不仅冬管质量较差,而且荒桑荒园的  相似文献   
36.
<正> 我省蚕桑生产在各级党、政重视加强领导下,农民赖以脱贫致富积极性高,发展较快,到1991年,全省拥有桑树70亿株左右,但随着栽桑密度增大,桑病虫日趋严重,不仅每年损失桑叶10~15%,而且导致树势早衰,叶质下降,养蚕成绩差,特别是鳞翅目桑虫的病原感染家蚕,蚕病流行,蚕农说:“桑树病虫多,蚕房病蚕多”。据自贡、资中、潼南、合川、涪陵、南充调查;春季桑树病虫害严重,潼南、铜梁等县的桑瘿蚊、断梢病、桑白蚧和川东地区的桑象虫株危害率44.8%,枯枝率  相似文献   
37.
阳春三月,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桑树发芽开叶,桑树的各种病虫亦结束越冬,开始出蛰为害桑树或侵染桑树.春季是桑树病虫多发季节,成灾季节.春季(四川包括重庆地区)的主要桑树病虫有桑象虫、桑尺蠖、桑毛虫、桑梢小蠹虫、桑瘿蚊、桑螟、蓝尾叶甲、褐金龟、桑树断梢病、桑黑枯型细菌病等,每年损失春叶达15—20%,严重的达40%以上.因此,抓好春季桑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试验了2ppm、5ppm、10ppm的吡效隆2号对桑叶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喷施5ppm和10ppm的吡效隆效果好,产叶量分别增加24.5%和29.7%,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产叶量增加主要是通过受药叶片的重量增加实现的,受药叶片的重量增加主要表现为叶片厚度增厚,鲜叶重量增加是干物质和水分同步增加,说明吡效隆具有促进桑叶细胞分裂,叶肉细胞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合成的有机物质增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化蛹地用喹硫磷、敌百虫药杀出土成虫,虫口减退率77.3—93%,成虫期用辛硫磷乐果在桑树上防治和用杀螟松、敌百虫在杂树上防治,均可取得93—100%的防治效果。生长幼虫壮龄苔藓取食期防治,以喹硫磷、辛硫磷效果最佳,室内防效100%,室外防效90%以上,而越冬幼虫的防治,则以辛硫磷、杀螟松较好。各种药剂浓度,除喹硫磷用200倍混沙药撒外,其余药剂均用1000倍液喷雾。综合治理措施是:采用异时(非蚕期)、异地(非桑地)、超前(产卵、为害前)防治策略和以成虫杂树为害期,壮龄幼虫苔藓取食期为重点、结合进行桑树为害期和越冬化蛹地的防治。在涪陵地区验正结果,使虫口密度由1986年123头/株,下降到1988年的73.3头/株,虫株桑叶损失率由1986年的34.78%下降到1988年的26.6%,两年取得经济效益530.01万元和社会效益1470万元。  相似文献   
40.
<正> 为了争取桑树病虫防治的主动权,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减少化学防治的盲目性和负效应,降低桑叶和蚕茧成本。为此四川省丝绸公司在西南农业大学蚕丝学院桑园建立了桑树病虫中心测报站。从1993年起,每年坚持发出病虫测报7~13期,直接送至全省各桑树病虫测报站,各蚕茧主产县,各蚕种场,以便及时指导桑病虫防治工作。过去这一工作主要是张建强老师负责,近两年来我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