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42篇
水产渔业   51篇
畜牧兽医   7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国馬和騾热能代謝的研究,至今少有記載。作者从1959年以来,先后以乘、挽役用的馬和騾测定了共不同动态和靜态的热能消耗量。并以三河馬、伊犁馬和蒙古馬三种不同品系进行了基础代謝的测定。現将观察測定結果介紹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一、試驗方法  相似文献   
102.
饲料中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幼鱼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研究不同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饲料利用及体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随机分为6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组30尾。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以鱼油为脂肪源,用添加不同水平鱼油(添加量分别为0、2%、4%、6%、8%、10%)的饲料喂养翘嘴红鲌,试验期60d。结果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试验鱼的特定生长率最大(1.34%/d)、饵料系数最低(1.25),均与饲料脂肪含量为9.26%,但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蛋白效率在饲料中脂肪含量为9.26%时最大,与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14%时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其余各试验组的差异显著(P<0.05);饲料脂肪含量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用折线回归模型分析饲料脂肪添加量与翘嘴红鲌特定生长率、饲料蛋白效率及饵料系数的变化关系表明,本试验中翘嘴红鲌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7.14%~9.26%。  相似文献   
103.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104.
大蒜素对淡水白鲳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饲料中分别添加25、50、75、100mg/kg的大蒜素进行淡水白鲳饲养试验。40d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增重率分别提高57.49%、91.25%、101.26%和87.74%,成活率分别提高8.13%、2.09%、7.5%、14.59%,饲料系数分别降低8.79%、12.13%、9.62%和1.67%,试验组鱼体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3.82%、6.00%、17.69%、18.38%,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了5.74%、3.95%、2.75和1.24%。综合考虑大蒜素对淡水白鲳生长性能的影响,认为大蒜素在淡水白鲳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应为51.86-74.15mg/kg。  相似文献   
105.
鲤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离体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枭  周兴华  叶元土  陈建  段彪 《水产学报》2009,33(2):271-277
采用离体灌注试验系统和茚三酮对氨基酸显色的试验方法,定量分析了鲤鱼肠道壁对氨基酸吸收和跨壁运输量,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分别研究鲤鱼肠道对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转运量。结果表明,在60 min内草鲤鱼道可对灌流液的氨基酸进行持续的吸收转运,并在肠道外积累;当肠道内灌流氨基酸浓度逐渐增加时,肠道外培养液中氨基酸的浓度与其起始浓度呈正相关变化,并未出高浓度氨基酸对吸收转运的“抑制”效应;通过对吸收转运量达到最大值时试验氨基酸的浓度与吸收转运量的比较,以及在氨基酸吸收转运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等的比较分析表明,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结果表明,鲤鱼肠道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鲤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和L-苯丙氨酸的吸收曲线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两种氨基酸的吸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1/V =0.1251×1/[S] + 0.0524(R2=0.9781,P<0.05)和1/V=0.1887×1/[S]+0.0288(R2=0.9762,P<0.05),动力学参数为:L-甲硫氨酸:Vmax=19.08µmol/g•min,Kmax=2.39mmol/L;L-苯丙氨酸:Vmax=34.72µmol/g•min,Kmax=6.55mmol/L。吸收动力学特征分析表明:鲤鱼肠道对两种氨基酸的吸收是一种逆浓度、需要转运载体的主动吸收方式,且对不同的氨基酸有不同的吸收、运输特异性,鲤鱼肠道对L-甲硫氨酸的吸收率和跨壁运输能力均强于L-苯丙氨酸(P<0.05)。  相似文献   
106.
复合酶对鲫生长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分为A、B、C、D四个组和一个对照组E,复合酶添加比例依次为0.05%、0.1%、0.2%、0.3%,对照组不添加,对鲫鱼进行养殖对比试验,通过37天的饲养结果表明:鱼平均体长增长率较对照组依次高出8.0%、7.6%、17.3%、9.0%,平均体重增重率依次高出9.5%、11.0%、21.0%、9.0%。本试验条件下复合酶的最适添加比例为0.2%。  相似文献   
107.
鸦胆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植物源农药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的优点,测定了有毒植物鸦胆子叶、枝条、种子提取物对烟蚜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3个部位的甲醇提取物对烟蚜均有较高的触杀活性,其中鸦胆子种子提取物的活性最高,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为98.79%;在胃毒及选择性忌避活性测定中,鸦胆子叶提取物对烟蚜的胃毒活性最大,处理48 h后的校正死亡率达87.11%,处理24 h后的选择性忌避率为85.94%。  相似文献   
108.
郑宗林  叶金明  刘波  杨先乐  周兴华  向枭 《水产学报》2010,34(12):1901-1907
反硝化聚磷微菌由于具有同时脱氮和除磷的特点,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碳源需求,为解决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碳源竞争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纯培养方式探讨了外源性碳源、硝酸盐对反硝化聚磷菌(RC11)磷酸盐代谢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培养时,菌株RC11在外源碳源存在时发生了超量吸磷现象;缺氧培养时,菌株RC11可以利用硝酸盐而非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聚磷。无外加碳源时,菌株RC11经历厌氧阶段后初期可以利用硝酸盐氧化到亚硝酸盐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进行摄磷;但当亚硝酸盐的积累达到高峰时,进入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阶段,由于亚硝酸盐氮不能作为氧分子的替代物进行反硝化除磷,菌株RC11实际上处于一个厌氧环境,会引发释磷;在厌氧条件下菌株RC11具有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除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9.
以常规饲料为原料,用豆粕等植物蛋白分别替代16%、28%、40%、52%、64%、76%、88%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8组等蛋白水平(粗蛋白质为30%左右)、等能(总能为39 kJ/g)的饲料,对体长为(5.66±0.09)cm、体重(3.16±0.16)g的淡水白鲳Colussoma brachypomum进行45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28%、40%、52%、64%时,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73、2.79、2.65、2.67%/d,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的差异与特定生长率相似;淡水白鲳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1∶1.67。  相似文献   
110.
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融会贯通能力,以"食品工艺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真正为学生服务,以培养适应食品专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